孫甲勇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孫甲勇
預算績效評價作為高校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從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出發,分析現今高校預算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并為建設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提出一些建議。
預算績效評價;高校;財務管理
1.科學性原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原則是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指標選擇要符合一般性規律,要在實際操作中反映出預算實際績效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反映高校預算的績效。
2.可行性原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原則是指,高校的預算績效評價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指標應該與高校實際的財務狀況以及預算相符合。
3.可理解性原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應該是可理解的,符合一般人的邏輯,對于指標的選擇不能夠是較偏的、較生僻的,只有這樣,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才能夠準確地反映預算績效的真實含義,較完整的評價預算支出的真實性。
4.全面性原則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對指標的選取應該全面并且透徹,不但要包括財務指標,還應該將非財務指標包括在內,同時兼顧社會、經濟,整體以及局部的效益。
1.教學績效指標。教學績效指標是指平常所選取的師生比例、學生人均事業費、教學支出比例等,師生比例指標反映的是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比例關系,以及高校師生人力資源利用了,如果教學績效指標的結果較高,我們就可以認為高校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比例較低就可以認為高校的教學師資力量高。學生人均事業費是指高校培養單個學生的成本,在學生質量確定的情況之下,指標的數值越低高校的辦學效率就越高,反之則體現出高校的辦學效率較差。教學支出比例是學校支出的增長以及下降,是說明高校對教學的投入比重的指標。
2.科研績效指標??蒲锌冃е笜耸菍W校在辦學過程中科研成果的指標,主要有教師人均科研經費、師均成果、科研收入等。教師人均科研經費表現的是高??偪蒲薪涃M分配到每一個教師的比重,指標的值越大就說明學校分配給教師的科研經費比較多。師均成果是高校辦學中教師獲得科研獎項的情況,表現出了高校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指標的值越大,高校的整體科研水平越高,反之就是越低??蒲惺杖胧窃谏弦荒甓犬斨?,高校進行科研活動帶來的經濟增長比率,指標的數值越高,則表示高??蒲袨楦咝淼氖杖朐礁?,并且呈增長趨勢,反之則低。
3.預算管理績效指標。預算管理的數據能夠反映出高校預算的狀況,是高校預算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直觀地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觀察的途徑,主要包括事業收入預算完成率、支出預算完成率、其他預算完成率等,能夠反映出預算的完成程度。
4.社會績效指標。社會績效指標的選取是對學生畢業社會功能的評價,一般包括學生的就業率、合格率、研究生考取率三個指標,是對學校教學成果的部分評價,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就業狀況,合格狀況以及升學狀況。
1.缺少法律保障。當前我國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是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的,績效評價體系與績效評價標準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在績效評價上缺乏法規,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不足以實現高效預算績效評價,從根本上限制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實施。
2.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不科學。一是高校預算支出沒有進行科學的分類,高等學校教育支出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并且在這些支出類型當中,各自具有特點,差別很大,為高校預算支出的細分形成了阻礙,不利于評價指標的設計。二是評價指標不科學。我國高校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國家的財政撥款,但也有許多不同渠道的融資,高校的投資也有著多元化以及復雜的特點。高校的產出與成效是包含了國有資產保增值的用處的,但是,目前的預算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對如何使預算指標的實效進行確定的作用,很難實現非財務指標內在作用的發揮。三是評價標準不一致。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標準以及指標的一致性是高校預算績效的主要特點。但是,我國現今各地區的高校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不同,核算的軟件也不同,因此各高校的預算績效評價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在評價標準上很難達到統一。四是高校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缺乏必要的監督。當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中缺少合理的監督機制,導致了高校中出現了資金不到位、人員分配不合理、無形資產流失等問題。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在預算管理中偏重使用的對象,而不是對使用的過程進行監督,偏重分配過程卻不對過程進行監管。此外,高校在分配預算資金時,沒有對低成效以及沒有成效的項目進行控制,沒有監管以及責任追究體制對預算管理的實施進行控制,難以實現有效地預算績效評價。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需要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法律法規的完善主要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應該適應改革的要求,二是要加強對高校預算支出的約束和控制力度。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法律,這不利于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梢栽谙嚓P的法律中添加法律條文,從高校預算評價的手段、過程、結果來制定相關的規范。
2.引進新的績效評價模式。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建立在財務指標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是對傳統模式的有效改革,能夠較為全面地規范高校的績效評價并且對高校的預算績效進行考核。它以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為模型,結合了高校戰略目標以及業績評論,對高校的預算評價較為綜合。平衡計分卡能夠將評定對象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作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手段具有很大的優勢,能夠將定性以及定量指標相互聯系,使管理評價達到一種平衡狀態,財務指標更加的趨向平衡,實現了相互制約。
3.加強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監督。監督是實現良好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有力手段,在建立健全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時,應該加強對高校內工作人員的監督,防止高校內部的財務人員徇私舞弊。在建立監督機制時,可以采用共同監督的方式,將領導、專業人員、群眾都納入監督體系當中,做到權利的制約,形成互相監督的機制。在監督機制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偏重對結果的監督,應該對高校的預算過程進行跟蹤把控,防止管理漏洞的出現,促使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
總之,高校預算績效評價對于促進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國家以及高校自身都應該加強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認識,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高校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提供助力。
[1]沙迪.中國大學戰略績效評價探析.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2]陳勝權.高??冃ьA算管理模式的建構.事業財會,2008年第1期.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