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鳳
淺析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問題及其對策
張會鳳
近年來,我國為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保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不斷規范和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財管管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財務管理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各項措施不斷完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和相應的管理機制,但從總體上看,財務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基礎工作不規范、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預算管理不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混亂、財務人員素質低下、風險意識淡薄、管理效果不佳等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基礎工作不規范
各學校的領導對會計基礎工作沒有概念,認為可有可無,更談不上對學校會計人員進行崗位業務學習與培訓,指派的人員擔任會計職務是否有會計從業資格不關心,讓一些根本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混進財會隊伍,致使這些會計人員沒有監督意識,領導的決定就是全部工作內容,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操守,嚴重影響會計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的發揮。
另外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無專門的財務室,一般設為總務處,負責的事情比較雜,會計基礎工作極其薄弱,而且在領導意識中,學校只要抓好教學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的后勤保障出了問題,會影響學校的整體水平。
(二)管理體制不健全
1.崗位重疊。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單位財務人員可能既是經辦人、審核人又是保管人還是賬務記錄人員,不符合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容易造成有關人員的貪腐。
2.內部授權審批控制。不能明確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關責任,校長一支筆的情況特別嚴重,沒有建立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對學校的大額支出沒有相應的會議記錄。
3.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預算管理不完善
學校每年編制預算過程中,大多是“大收大支”,時間緊、任務重,準備不充分,根本沒有全盤考慮學校的實際收支情況,財務部門根據校長的指示直接“編制”預算,沒有校委會記錄,也沒有教師代表參加,內部各部門之間沒有溝通,結果就是預算編制與預算實際執行情況不符,造成超預算或無預算支出。隨意性較大,預算調整更是缺乏嚴格控制,導致預算執行剛性大打折扣,對預算執行更是“自由主義泛濫”,溝通不暢,分析不到位,導致預算執行進度不是偏快就是偏慢,必須強化對學校收支的預算約束,使預算管理貫穿于學校收支業務的全過程。另外,財政部門批復的預算編制也不公開,即使是學校有公開欄,也是寫的很簡單,不能讓學校的全體老師了解本單位的預算情況,缺乏有效監督!
(四)資產(含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管理混亂
1.資產管理職責不清,沒有明確歸口管理部門(人員),沒有明確資產的使用和保管責任及相關制度,導致資產毀損、流失或被盜的風險增加。
2.沒有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辦理各類資產的調劑、租借、對外投資、處置等等業務,導致資產配備超標、資源浪費、資產流失、投資遭受損失等風險。
3.資產管理不嚴,沒有建立資產臺賬和定期盤點制度,可能導致資產流失、資產信息失真、賬實不符等風險。沒有建立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機制,不能確保資產安全完整,特別是資產增加、報損沒有辦理相關手續,處置隨意。
(五)財務人員素質及待提高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無法正確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導致對財務管理工作過于形式化、表面化。部分會計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化教育培訓,缺乏系統的財務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無法明確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將難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而單位也沒有對其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會計人員沒有相應的崗位責任制,也不具備相應會計資格和能力。
(一)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學校領導應明確會計基礎工作管理職責與要求,提高基礎工作水平,學校領導要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指導。各級財政部門、上級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責,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指導和督促義務教育階段各中小學校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整頓會計基礎工作中不規范的做法和存在的嚴重問題,不斷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水平,定期不定期的組織會計基礎工作情況的檢查及抽查工作。具體措施可以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徹底清除無證上崗人員,對于無證人員限期要求其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如確實無法取得從業資格,必須轉崗,選擇德才兼備的人員擔任會計職務。
2.學校聘請專業機構對單位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情況進行審核。
3.將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范圍、內容公開化,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按章辦事。
(二)建立健全規范的管理體制
要建立規范和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須修訂、補充完善各類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服務指南等等,規范財務基礎工作,通過學習財務基礎工作規范,使任何一個會計人員,知道在自己的崗位上應該做什么,怎樣去做。不相容的崗位相互分離,授權審批符合學校實際情況。
義務教育階段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是正確核算各項財政補助收入和財政補助支出,有效使用國家撥付的各項資金,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對學校的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分析、評價、監督。
收入方面要嚴格規范收費項目,在物價局頒發的收費許可證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收費,不得超標準收費,保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同時,學校應建立建成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
1.貨幣資金及備用金、差旅費、培訓費報銷、固定資產、預算、決算編制、授權、審批、資金預算、政府集中采購業務等管理制度;合同、考勤請銷假、用工、業務招待費、車輛、食堂等管理辦法。
2.財務人員操作規范。
3.學校收入支出、學校預、決算公開制度。
(三)完善預、決算管理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必須根據要求,編制能全面反映學校實際收支狀況的綜合性預算,單位的預算編制應當做到程序規范、方法科學、編制及時、內容完整、項目細化、數據準確。建立完善預算編制的組織管理體制,做好預算編制的各項準備工作。按照規定進行項目評審,確保預算編制部門及時取得和有效運用與預算編制相關的信息,根據工作計劃細化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財務部門應當正確把握預算編制有關政策,做好基礎數據的準備和相關人員的培訓,統一部署預算編報工作,確保預算編制相關人員及時全面掌握相關規定。對按法定程序批復的預算在單位內部進行指標分解和細化;設立預算領導小組(或者通過單位領導班子會議)對預算指標的內部分配實施統一決策。
單位應當根據批復的預算安排各項收支,確保預算嚴格有效執行。單位應當建立預算執行分析機制。定期通報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召開預算執行分析會議,研究解決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
(四)對學校的資產實行歸口管理
學校建立固定資產賬薄,應包含總賬、明細賬、臺賬、卡片賬等,由主管財務的主任負責登記保管,新增固定資產要按規定辦理請批手續,按預算進行采購并及時登記入賬。對學校固定資產應每學期至少盤查一次,切實做到賬實、賬賬、賬證相符,嚴防國家財產流失。加強資產管理,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有效機制,切實規范管理國有資產的使用、出租、出借、維護、處置及調撥、報廢等,對資產的存量及流量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減少資產重復購置和資金浪費,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五)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在選擇會計人員時,首先必須提高工作人員的標準,把那些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工作積極主動,認真細致,愛崗敬業,嚴格貫徹國家及學校有關各項財經法紀、政策、方針,廉潔奉公,敢于堅持原則的人員安排到關鍵管理崗位。
同時,不斷完善崗位責任制,實施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對學校會計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測試,可對通過考核的工作人員給予表彰,對考核與測試不合格者,必須限期離職等。
其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及分工,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應當實行關鍵崗位(財務與出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明確輪崗周期。不具備輪崗條件的單位應當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
通過以上辦法的制定,有效扼制不規范的行為,讓所有人員都有制度可依,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1]胡服.高校財會人員管理之我見.價值工程,2014年第4期.
[2]魏國玲.高校財會人員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提高措施.河北經濟日報,2014-07-26.
[3]許秀珍.探討學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構建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2-18.
[4]董如慶.我國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現狀與途徑工會論壇, 2010-01-20.
[5]陳先容.加強我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的思考價值工程,2014-04-18.
[6]張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現狀與途徑.經濟研究導刊,2011-04-25.
(工作單位:廊坊市安次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