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祥 朱亦鋒
淺談水文事業單位如何加強資產管理
安國祥 朱亦鋒
水文單位是防汛抗旱的基礎支撐部門,資產構成復雜,如何管理好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直接關系到國家決策和水文事業的健康發展。水文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因此,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資產管理是深化預算改革、細化預算編制、加強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和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的需要。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探討了如何加強資產管理,并提出相應對策。
水文事業;國有資產;資產管理
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我國防汛抗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履行其社會職責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門能否做出正確決策的物質保障。隨著國家加大對水利行業的投入,國家對于水文事業單位的投入也逐漸加大,導致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存量逐漸增大,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就提高到更重要的層次上。面對著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參差不齊,很多水文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舊體制上,己經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發展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強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成為一個新的課題。本文首先分析指出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闡述,提出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水文事業單位主要業務是圍繞水文各要素而開展的“測、報、整、算”等一系列工作,其固定資產就是為完成上述工作所需要的設施、設備及相關的工作工具。主要由辦公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專業儀器及船等)構成,水文單位通常分布在全國大江大河的各個地方,點多面廣,因此存在固定資產的種類較多,數量龐大,價值貴賤不一的現狀。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數據量大且分散、盤點工作難度大、信息多收集反映不及時、統計匯總環節多時間長,固定資產轉移時在賬面上不能及時反映,出現固定資產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從而導致固定資產在配置、報廢環節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水文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
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脫節的情況,導致資產管理過程中問題較多。資產管理必須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和健全財政職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完善資產配置標準,可以細化資產購置預算。通過嚴格的資產購置審核程序,可以杜絕超編制、超標準配置現象,實現資產公平合理配置。但從現階段基層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實際情況來看,在部門預算編制、審核過程中,單位內各部門相互配合不夠流暢,預算編制與單位實際情況的結合還不夠緊密,上報的資產采購計劃不夠科學,價格預計不夠合理,導致在預算執行中,難以按采購計劃執行固定資產購置。
(二)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不健全
水文事業單位大多都是財政撥款的單位,隨著我國財力的不斷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各項投入逐漸增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未來對水利投資超過萬億元,水文事業單位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然而財政部目前并未出臺關于固定資產配置的相關制度和辦法,很多事業單位資產配置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單位領導也缺乏對資產管理重視,所以很多單位的固定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存在真空區,這些單位諸如建筑物、土地、無形資產等國有資產被無償占用,有些資產并未登記入賬和進行產權登記等,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各項制度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未能真正貫徹執行,這種管理體制將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危害單位的權益。
(三)重視財政性資金資產管理而忽視非財政性資金資產的管理
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事業單位的國有(公共)財產,既包括國家撥給事業單位的資產,也包括事業單位按照國家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不論其采購資金來源是財政性資金還是非財政性資金,都屬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范疇。但事實上部分事業單位因為參與對外經營活動,存在購置各類儀器設備進行加工出售或安裝的情況,這類購入的資產均采用非財政資金購置,如驗收入庫納入資產管理后被加工出售,實物歸屬及所有權非本單位持有,將會造成實物資產與賬面資產的不符,如不納入資產管理又因缺少監管,使得非財政性資金購置資產購置與處置隨意性大,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基層事業單位在重視財政性資金資產管理的同時,對這類非財政性資金資產的管理必須提起高度重視。
(四)人才隊伍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
多數水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都是由財會機構兼管,或者雖然是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共管,也管得很不到位,各部門之間存在互相推諉的現象,有的單位由于領導不重視,基本屬于棄管狀態。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如今處理起來難度較大,現今的管理人員水平有限及精力有限,很難把資產管理真正落實到位,對規定資產管理歷史欠賬過多的情況很多單位存在畏難情緒。同時部分基層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均為兼職人員,未經專業培訓,資產賬務管理歸口財務,而使用與保管主要集中在各部門與下屬分支機構,實物保管人員對于資產管理不熟悉,與財務部門配合不夠,資產的賬務和占有使用相互脫節,責權不明。
(五)資產管理報廢處置不及時
長久以來,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不明確,雖然2010年國管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規定,對于電子產品及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等常用一般資產最低使用年限作出了相關規定,但很多專業設備如水文專用儀器設備因品目繁多,且各類設備的損耗程度不一,難以劃定統一的使用報廢年限。而現實工作中,即便有規定的最低使用年限,實際上很少有單位真正按照年限及時對資產進行報廢,部分小儀器設備在出現故障不能使用后即被擱置一旁,無人通知財務部門資產管理人員對該資產進行報廢。而部分車輛船舶等資產的報廢卻因為手續繁瑣,層層審批的原因,造成資產報廢的不及時,同時部分資產處置必須經由資產評估及公開拍賣等多個環節,而處置收入有時尚不足以支付各類評估及拍賣手續費用等情況,也是事業單位資產報廢處置拖延、推諉的原因所在。
以上問題的存在,雖然也有水文行業特性的原因,但最主要還是領導重視不夠,管理意識不到位造成的。一方面固定資產管理從總體上看仍停留于保管上,對如何進一步做好需求分析和發揮固定資產的最大效用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固定資產科學配置研究得不夠深入,往往是一有資產的需求,就去購買;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要求不斷細化,水文固定資產的管理,在存放地點高度分散、種類繁多數量大的情況下,管理工作本身一些傳統的管理意識、管理模式,在現時的高要求情況下,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筆者認為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領導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
部分單位主要負責人缺乏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正確認識,只注重預算的申報,而忽略預算資金形成資產的管理,甚至不聞不問。很多水文事業單位基本上不存在對資產的管理,在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的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并未有進行全過程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監督,不清楚單位實際擁有的資產,往往是各資產占有部門根據需要擅自處理,并未及時向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報告,也未有上繳資產處置收入,導致賬務和實物并不一致。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固定資產管理各部門存在職能交叉的情況,存在部分基層單位資產管理部門不明確,車輛、船舶和通用設備的管理分屬辦公室、技術室和事業中心管理,相互推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實際中并沒有按制度執行。對資產的購置各單位有很大的自主性,或者存在擅自購置的情況,單位并沒有建立有效的物品領用、調劑和歸還制度。
(三)未對規定資產實行績效管理
由于水文事業單位基本都是財政撥款事業單位,所形成的資產都是財政性資金購買的公共財產,這種資產不計成本,無償使用,不核算盈虧,這就導致了事業單位重錢輕物、未對實物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的現象;或者對實物資產不管理,只要業務部門對資產提出需求,有錢就去買資產,很多資產往往購買之后即閑置;或者有部分功能不夠健全,就提出新增資產,對固定資產的存量管理和新增管理都不規范。
(四)資產處置不規范
水文基層事業單位資產處置不規范,尤其是對外投資和房屋出租出借存在擅自出租的情況,致使國有資產流失情況很嚴重。
(一)領導要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
管理也是生產力,領導重視,才能夠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和國有資產使用的績效。由于現行的預算管理體制,各級單位領導重預算管理,輕資產管理,重視預算管理能保證資金的來源,對保證單位正常職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對資金的使用管理缺乏重視,尤其是資產采購及管理缺少必要的監督,導致資產采購混亂,資產管理落后,導致大量的浪費,因此領導要轉變觀念,確實重視資產的管理,規范資產購置、使用和處置,提高資產管理的績效。
(二)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和人員
明確資產管理的職責關系、工作流程、協調機制、監督評價等,形成一個職責明確、流程順暢、監督有序、講求實效的工作機制。
目前各單位無明確的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單位的資產管理甚至是兼職人員,隨著國家對資產管理的逐漸重視,現行的管理體制及人員配備已經不足以滿足資產管理的需要,所以各單位應該明確資產管理部門,配備專職的資產管理人員,做好資產管理工作。
明確財務部門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各單位應當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機構和人員,應當在本單位財務部門設置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崗位),配備專人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對固定資產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并按照國定資產的有關規定辦理報批手續。各單位應建立資產管理責任機制,實行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將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定期考核責任履行情況,切實管好各項資產管理工作,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建立資產管理統一的信息平臺,加強資產賬務管理與實物盤點
基層事業單位由于地跨多省、下轄多個分支機構,實物資產分散,不利于統一管理。建議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在基層事業單位構建資產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匯集各個部門、各個分支機構的各類資產信息。采購人員能夠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單個資產的存量、歷史采購信息等資訊;實物保管人員能通過這個平臺對照資產信息,及時對資產進行盤點、盤查,亦能通過這個平臺及時對損毀的資產申請報廢;業務人員能通過這個平臺查找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及收料保管信息,方便使用,亦能通過該平臺實現資產內部調用或借用,保障資產的有效整合和節約利用。
(四)建立完備的資產清查制度
要以水利部產權登記為契機,摸清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好資產的清理工作,建立定期的資產清理機制,各單位應該保證每年度一次的資產清查力度,對于年度形成資產和處置資產角度的單位,應加大資產處置的批次,確保資產不流失,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五)完善監管機制
各單位對在資產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對于擅自進行資產處置,不報批或者形成“小金庫”的要查處一起,懲處一起,切實做到資產處置收入及時上繳,賬務處理規范。明確各個環節上的管理責任和經濟責任,建立資產內審制度,選用業務精、責任強的人員擔任內審工作,定期審查本單位的資產管理現狀,及時發現問題,確保資產安全完整。
(六)探索建立固定資產的績效評價體系
建立固定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單位資產的配置與單位履行的職責相匹配。人均占有資產數額多的單位,并不一定能更好地履行職能,通過對資產使用績效進行評價,建立資產管理責任制,促進單位資產的配置與單位履行的職責相匹配,提高資產配置的合理性,有利于促進單位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在建立、完善資產績效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根據評價結果確定相應的增量配置,確立以資產使用效率高低、績效評價優劣為依據的財政撥款原則,對資產利用效率低、績效差的單位暫停增量資產的配置,而對資產利用效率高、績效好的單位優先配置資產,或者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獎勵,促進單位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七)加快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進程
要以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規程》和部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為契機,加快建立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實行固定資產條碼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實行分類管理。要加快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進程,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動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與財務系統、預算系統、決算系統、政府采購系統和非稅收入管理信息的對接,切實做到固定資產的動態化管理。
[1]《財政部關于部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二期)通知》.(財辦[2013]51號).
[2]《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規程>的通知》.(財辦[2013]52號).
[3]中央級水利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手冊.黃河水利出版社.
[4]《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
[5]聶利萍,雪靜.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年第 9卷第 2期.
[6]徐軍亞.基層水利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討.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第05期.
(作者單位:長江委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