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珍會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問題研究
易珍會
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主要方法與手段,是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內容。內部控制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企業管理效果的好壞。因此,對內部控制效果的檢驗,往往是企業利益相關者關心的問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內部控制審計還是比較新的課題,本文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建議,以促進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規避風險、穩健發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是審計的一種類型,既是一種特殊目的審計,也是改進內部控制效果的有力手段。實踐表明,內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減少企業管理漏洞,使利益相關方信息對稱,從而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有效實施,對于促進企業發展、生產和管理,達到預期的業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法規不健全,缺乏基本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法律制度。完備的法律體系不僅保障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依法有效地展開,同時也為內部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給出指導意見。完善的法律制度的缺位,導致不能依法進行企業內部制度審計,阻礙了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具體實踐中,當審計師在執業過程中,遇到難題,而有關的法規又比較薄弱,不能給出具體意見時,這就需要審計師的專業判斷,這有賴于其具體職業素質,難免個體主觀性與隨意性,缺乏可參照標準。還有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制度的缺位,可能造成會計核算不清、會計信息可靠性差,審批制度存在漏洞等后果。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標準和重點有待明確
目前,內部控制審計的責任主體不明確,一些企業管理者已經認識到了內部控制的作用,但對內控審計卻沒有正確的認識,覺得平時進行財務報表審計、內部審計已經很多了,再內部控制審計“多此一舉”。因此在內部控制專項審計時不熱情,不是很配合,把一些內部審計工作中,被審單位的工作推給審計方。另一方面,由于內部控制設計、執行、評價受不同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行業性質等影響較大,導致內部控制審計標準難以統一,除了造成審計師需要了解被審計企業的審計標準,增加了審計的負擔外,也可能導致對于內部控制類似的企業,由于不一致的標準,造成審計結果有很大不同的情況。同時,一些審計人員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時,重點不清晰,不能確定重點究竟是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還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或者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導致內部審計質量低。
(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方法有待創新
面對新興業務的需求,創新內部控制審計方法顯得極為迫切。目前,較多的內部控制審計仍然沿用著控制審計的思路,即較多程度上借鑒了傳統審計中“符合性測試”的方法,但在當前風險導向思路的審計角度中,其不足已經有所顯現。有些企業管理層觀念保守落后,知識體系相對陳舊,片面地認為內部控制審計就是檢查公司的經濟問題,而這樣的監督檢查對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造成不良影響,妨礙了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開展。
(四)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待完善
雖然目前內部控制審計在上市公司,往往都是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但在一般企業中,完成這類工作可以視具體情況考慮是否由事務所完成。客觀上講,對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完全可以由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來完成。就算是較大規模的企業,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完成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也應由內審機構對口銜接與配合。但在實際情況中,雖然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董事會、監事會負責,內審機構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和監督,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者誤解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過程中,往往受企業的利益影響,失去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客觀性,特別是當涉及到相關違法違紀活動,主要負責人也參與其中時,內部控制審計往往不能真正獨立和客觀。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
首先,企業應根據《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相關指南、指引,在基于內部控制建設完善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執行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制度。對于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責部門、開展流程、評價程序的效果最好要明文規定,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在實際的企業管理制度建設中,應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適當審計措施,加強對審計計劃的執行檢查情況,以確保審計結果。
(二)明確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和重點
首先要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通過內部控制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經濟良性發展。
其次,基于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確定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重點。一是確定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與經濟性;二是審查內部控制是否得到良好執行,有無重設計輕執行的現象。三是對內部控制執行效果進行評價,重點在于評價現金流量健康與否、資產是否安全完整,會計信息產生、傳遞、計量的過程是否正常、健康。四是明確關鍵控制點在內部控制審計中的比重。如對于關鍵風險點的控制評價:重大評審授權、流程、資金支付與流轉等是否合理。
(三)采用先進的內部控制審計方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采用先進的內部控制審計方法。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有效性,以確保審計工作的質量。企業可以在原有的審計方法的基礎上從以下方面來改進和創新。首先是充分發揮事前審核的優勢,將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事后審計的事情統一在一起,才能得出有效準確的審計結果。其次,把宏觀審計與微觀審計充分聯系在一起,突出宏觀審計的作用。將這兩種方法有機結合,更好地發揮審計的有效性。
(四)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組織
應根據公司規模、行業特征等,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組織。在當前,一個比較現實的情況是規模較大的公司如上市公司,可以在審計委員會下邊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審計(銜接)機構,專門負責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配合、后續工作。對于小規模公司,則可以建立由內部審計部門牽頭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具體完成內部控制的審計的相關工作,同時對董事會、監事會負責,并且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此外,內部審計機構要把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與內部關系明確、理順,以實現內部控制審計效率與效果的統一。
總之,為了確保企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我們必須按《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內部控制指引的相關規定,不斷完善和創新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進而不斷解決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1]孔萍,張佩璐.我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探析[J].國際稅收,2013(10).
[2]王煥春,金貞姬.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問題探析[J].綠色財會,2013(7).
(作者單位:四川省宏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