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方
淺析審計委員會對于公司治理的有利因素
蔡曉方
審計委員會產生的根本在于公司治理,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在監督公司有效性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審計委員會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會建立起一個獨立的、專門的以強化外部審計獨立性的部門,從而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從理論上講,由于管理層與股東之間存在利益目標上的差異,所以公司股東有必要通過審計委員會這個重要手段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實施監督,以緩解來自控制權與經營權分離、控制權與所有權分離所產生的各種代理沖突。
(一)審計委員會獨立性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
企業財務信息是影響投資者決策重要的指標,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會給企業投資者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所以,設立獨立于經營管理層的專門組織(委員會)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關注、監督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由于,審計委員會承擔著提高企業財務信息質量重要職責,因此,它只有站在獨立的、超然的立場上才能夠公正客觀地審核和評價企業財務信息。另外,由獨立的審計委員會擔任負責與外部審計機構的協調和溝通,既能夠有效避免外部審計機構與經營管理層的“合伙共謀”,還能夠最大限度的促使外部審計機構查錯防弊,進而提高企業財務信息質量。因此,獨立性是審計委員會開展順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獨立性程度最終取決于獨立董事人數在所有審計委員會成員中所占比例是否具有壓倒性優勢。
(二)審計委員會對于關聯交易的影響
按照我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治理準則》的要求,審計委員會應當對企業重要的關聯方交易進行全程監督、審計。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障股東權益;保證企業關聯方交易的合規性與合法性。因此,審計委員會全程參與關聯方交易的行為有效的避免舞弊行為的發生,促進了企業對重大關聯方交易的管理與監督,有益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審計委員會專業性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
審計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責能之一就是要審核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因此,這就要求審計委員會的成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與文化素養,尤為重要的是具有財務、審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就對審計委員會成員的文化水平、專業素養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審計委員會成員中至少有一人要具備財務或相關專業知識”。這樣才可以保證審計委員會成員能夠效行使監督控制職能、降低企業違規現象的發生,能夠對企業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提供有益的意見與建議,從而使審計委員會能更好的履行其職能、發揮其作用。
(四)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大小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一定程度上審計委員會規模的大小反映出企業對財務信息監督力量的強弱。如果審計委員規模夠大,那么人力和物力則可以得到有效保證,使其其監督和控制職能有效發揮;反之,如果規模太大、人數太多時又極有可能出現成員之間的溝通不暢和相互推諉。可見,合理擴大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可高以有效其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但盲目追求數量則會導致信息溝通成本提高、并大大降低決策效率。因此應按照企業的規模,合理設置審計委員會規模。
(五)審計委員會治理有利于企業未來財務安全性
審計委員會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審核、監督等活動對企業內部控制風險進行及時評價與反饋,從而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的質量與效率,有利于企業的財務安全性。
(一)獨立性是審計委員會行使職能的根本
為提高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應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強化企業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相互獨立。這種獨立既包括經濟上的獨立,也包括業務上、人員上和組織機構上的獨立。這就要求對企業進行審計活動的獨立會計師事務所不能同時為該公司提供會計咨詢、會計服務等其它服務,避免出現“自己的報告自己審”的情況。第二,要進一步規范獨立董事制度。除了提高企業獨立董事的絕對人數與相對比例外,還要提高獨立董事提名的獨立性。否則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就無法順利的對企業的重要交易活動、重大經營決策以及日常經營管理進行監控和審計。第三,提高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所占比例,盡量使企業審計委員會的成員的組成均為獨立董事。
(二)專業勝任能力是審計委員會行使職能的保證
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監督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合法性,從而保證外部審計所需的經濟資料質量,達到有效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的作用。這就意味著審計委員會成員必須要具有深厚的財務知識以及經驗能夠對企業在運作過程成發生的各種問題進行獨立評估和給予建議。特別是當企業業務十分復雜和多元化時,就要求審計委員會成員必須具有專家級的職業判斷能力與職業素養。而目前我國對這方面的規定則非常有限,因此,企業在組建審計委員會時必須充分慮對不同專業素質成員的科學合理搭配,實現知識、經驗、專業技能的平衡、互補。
(三)行使監督權是審計委員會的核心工作
審計委員會的核心工作除了監督企業的經濟財務信息之外,還包括提高企業財務信息及其他信息質量。審計委員會是否擁有履職決策的相關權利決定了其能否順利開展工作并獲取相應的成果。因此,審計委員會應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控制檢查權等,這樣才能保證其獲取信息的通暢性和減少信息的不對稱,確保監督的有效和及時。這些權力主要包括:查閱和獲取資料,質詢(詢問),直接參與調查等。
(四)資金保障是審計委員會運作的基石
這里的資金主要是指審計委員會正常運作所需要的工作經費,以及應支付給審計委員成員的薪酬等。其中,工作經費主要包括聘請外部專家經費、會議經費以及其他工作展開所必須的費用支出。
(五)勤勉盡職是審計委員會有效運行的必要保證
審計委員會是以團隊共同工作為主的,在進行監督、溝通和反饋報告時需要審計委員會成員之間能夠通暢的進行相互溝通與協作,才能達成有益于股東利益、有益于企業發展的意見和結果。審計委員會成員是通過例行工作會議進行溝通與決策的,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召開的會議次數越多,則說明該委員會的內部溝通越通暢、有效,達成的意見則更具廣泛代表性,更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同時,成員間越多的溝通越能促進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同時有效減少其履行職責時可能遭受的各方阻力。因此,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盡職盡責是審計委員會有效運行、提高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
綜上所述,一家企業審計委員會的完善程度決定了其財務信息質量的提高。而優化審計委員會制度,必須要從提高獨立董事所占比例、增強成員專業素養、會議出席率和科學擴大審計委員會規模上展開。通過公開披露審計委員會的履職情況,增強審計委員會的勤勉度提高委員會的工作效率與成果。最后,企業在建立審計委員會、推選審計委員會成員時,不能僅僅流于形式,更應該注重實際情況,保證審計委員會職能的充分發揮。
[1]楊忠蓮,徐政旦.我國公司成立審計委員會動機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04,(1).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