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奎
論新時期我國企業如何強化會計監督
趙俊奎
會計是企業重要的管理工具,也是企業監督的主要方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會計人員應當加強自我教育,同時通過社會教育強化整體素質。只有不斷地充實和更新會計理論知識及業務知識,從實踐中積極總結,才能達到提高會計監督能力的目的。因此,有必要重視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使我國企業穩健發展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協調運行。
新時期;會計監督;會計環境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經濟行為所依存的各種客觀條件,該環境對會計實踐內容的擴展,會計理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影響。會計環境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動態環境,是會計行為作用的客體,其特征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中各有不同,但都可以總結為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環境因素兩部分。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受到經濟因素、文化科技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等的影響。內部環境因素主要指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由于會計實踐與會計環境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所以規范完善會計環境對規范會計管理,完善會計組織,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所謂的新形勢,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新的會計環境中,作好會計監督工作,充分發揮會計的全面職能。
(一)企業管理者及會計從業人員對于會計監督的定位不明確
會計作為企業管理工具,是隨著企業管理產生、發展起來的。在我國,會計的歷史僅有百余年,被大家接受與認識的程度還很低。較多的人都還把會計簡單地當作“賬房先生”,對于會計只了解或認識到其核算功能,對其監督功能完全沒有概念。故而在若干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方面,會計或財務管理工作處于業務的從屬地位或輔助地位也就可以理解了。而這樣帶來的后果是,財務為業務服務,對于一些違規行為、不法行為,會計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二)會計環境對于會計監督的運作不是很有利
如前所述,會計環境包括內外兩個方面,是會計工作開展的環境基礎。而當前,企業會計工作的整體環境是不容樂觀的,這直接導致了會計監督職能的缺失。從外部環境來看,規范與約束會計工作的制度、規定很多,但在實際中,對于會計工作失范的處罰制度卻未能得到嚴格執行,因此造成會計監督違規成本很低,這在客觀上造成了會計不僅喪失了監督職能,還成了造假、違規的“幫兇”。從內部環境來看,大多數企業人員對于會計監督的認識相對膚淺,認為會計工作搞好核算就可以了,做監督那是企業老板的事,因此對于會計監督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搞打擊報復。
(三)技術手段與工作方法與現代會計監督還存在差距
會計監督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很高,要求專業人員必須既掌握財務會計的相關規定、相關原理,又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審批流程等要有清楚掌握。可以說比簡單從事會計實務的財務人員要求更高。在進行高級財務監督分析時,往往還要運用數學模型、計算機回歸等進行演算。而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專門從事財務會計核算的人員較多,監督意識不強,或者都是憑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導致會計監督與分析的方法選擇是否科學、結論是否正確都很難進行判定。
(一)正確認識會計的監督職能
企業管理者與企業的財務工作者要正確認識會計的監督職能,要明確會計監督是基于會計核算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又一基本職能,這是與會計的本質屬性分不開的。在此,一方面企業管理者要尊重會計工作的監督屬性,對于自己不理解、不了解的事項加以學習與領會,摒棄“一切讓位于銷售,一切服務于業務”的錯誤觀念,使企業管理者帶頭服務企業會計工作的整體監督。另一方面,會計工作者也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監督的重要性。對于企業管理制度、審批流程中,不利于發揮會計監督屬性的要進行修改,在工作中要理直氣壯,對于不合規、不正確的處理方式與業務行為發表意見。企業管理者要定期與會計工作負責人就會計監督情況交流意見,以鼓勵先進,鞭笞不合理、不合規行為的發生。
(二)營造良好的會計監督環境
從外部環境來說,要克服目前側重于會計核算操作規范多于會計監督規范的現狀,對于《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文件進行與時俱進的修訂,同時加大對于會計違規工作的處罰力度,特別要強調企業負責人對于會計責任的懲罰力度,使會計工作真正按規范操作,使會計監督工作落到實處。從內部環境來說,企業全體成員要從企業文化的高度出發,形成按規范操作,自覺服從會計監督的氛圍,對于會計監督中查出的不合規事項,要自覺整改,自覺配合,防微杜漸。
(三)工作方法與監督手段上盡量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首先,要從工作體制上考慮會計工作的獨立性。要擺脫會計主體(或企業負責人、管理者)的實際控制,將具體的會計監督工作從會計工作中分離出來,強調會計監督工作對于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改變會計人員言聽計從的現狀。企業會計工作者要從公司治理的高度,認識到會計監督對于企業健康運行的重要意義,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現階段忽視會計監督的情形。其次,在工作崗位安排上,可以明確會計核算、會計稽核、審核的職能,設置專門人員或崗位,或者在崗位分解中,對會計監督工作進行明確。同時,企業要結合業務性質、流程,對會計監督工作的重點及時普及到財會人員及相關業務人員中,使會計監督有的放矢。再次,積極利用現階段的信息化工具。如通過ERP工具、分布式網絡收集相關信息,取得企業的存貨、銷售、成本等相關數據,即時監控企業的相關周轉率。采用財務軟件多客戶端處理模式,對于大型分散型企業,如多項目部的建筑施工企業集團,可以隨時掌握各項目部的材料庫存、工程進度與其他費用發生情況。這樣就能較好地達到控制成本、掌握進度,及時與發包付款是否匹配等作用。最后,對于一些不具備崗位分解設置的中小企業,也可以考慮利用外包會計咨詢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從第三方角度,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進行會計監督,對于達到一定重要性水平(如金額大小)的業務進行專項抽查,以保證企業嚴格遵守國家政策和法紀,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客觀事實。
總之,新形勢下社會經濟對于企業會計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情況下,一些企業對于會計工作還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或會計監督上。這主要是由于會計環境限制、企業人員認識不到位以及現階段企業會計工作的技術手段限制的。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高度重視會計監督工作,從企業穩健運行的角度出發,通過新形勢下企業治理的全新要求,引入新的手段與技術,做好此項工作,以促進企業穩健運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閆明杰,郭宏.國外會計政策選擇研究述評及展望[J].財會月刊,2013,(15).
[2]張溪.企業管理會計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2).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工程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