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瑋
(燕京理工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
盤點近些年生姜的價格走勢真可謂跌宕起伏,目前生姜市場零售價格再度猛升至所謂“姜你軍”的歷史高點。以我國“生姜之鄉”萊蕪的生姜收購價格為例,1996年生姜曾達到每斤12.5 元的高價,2006年生姜價格跌至0.4 ~0.5 元/斤。[1]2010年姜價奇高,當地生姜收購價一度又沖過6 元/斤的大關。[1]然而,2011年曾經瘋狂一時的“姜你軍”竟暴跌至近十年的最低點0.2 元/斤。[1]農戶面對生姜價格如此的大幅漲落也是喜憂共嘗。每當生姜收購價格大幅上漲,農戶在漲價預期下就會盲目擴大種植,2010年全國生姜種植面積增加了30% ~40%,產量占全國1/3 的山東省生姜種植面積增加了50%;[1]在生姜價格大幅下跌之年,農民又會大幅減少種植面積。加之生姜的保存時間長達三年之久,經常導致生姜市場“貴三年,賤三年”的獨特現象。一方面,農戶在市場運作面前是如此的無助和被動;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近幾年生姜價格的跌宕起伏中也是一臉的無奈。
據2014年2月2日一畝田網站全國生姜價格數據所示,產地價格2.42 元/斤,批發市場價格4.67 元/斤,超市價格為7.36 元/斤,我國生姜供應鏈從農戶生姜種植經流通環節到消費者的整個鏈條上,生姜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利潤分配不均衡現象極為突出,即使面臨當前生姜市場如此高昂的零售價形勢,農民卻仍然駐留在利潤極低的層級上,大部分利潤被截留于批發、零售各流通環節上。
我國當前尚未建成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農產品供需相銜接的農業信息系統平臺,加上大多數農民對互聯網知識較為匱乏,難以及時了解網絡上的農產品信息,在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決策時,通常是依據自己所掌握的局部區域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明顯,對市場需求的反應緩慢滯后,農業信息缺乏完整性,加之我國農業經營活動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農戶個體經營為基礎,農產品生產決策以個體決策為主,農民常常處于被動反應和反應過慢的地位,因此導致我國農產品生產往往出現“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的現象。在市場價格機制的調控下,農產品生產呈現供應過量或供應不足的現象,造成社會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效率極低,浪費嚴重的問題。
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要求現代農業生產應遵循供應鏈管理理念進行科學組織與管理控制。農產品供應鏈是指從農產品的育種、農業生產原材料包括農用機具、化肥等的供應、農產品的種植與管理、農產品的收購、農產品的精加工和延伸性生產、包裝、貯藏與養護、運輸及銷售整個農產品產供銷全過程各組成部分的統稱,具體構成主體包括農產品原材料供應商、農產品生產者、農產品批發商、零售商和最終消費者。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從農產品供應鏈角度進行思考,對農產品的產供銷進行科學規劃與布局,以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在實現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當前,農戶個體小規模生產的經營模式生產成本過高,現代農業機具、技術很難實現規模效應,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這極大地制約了現代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發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是邁克爾·波特于20 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主要用于對行業競爭環境進行分析以幫助制定科學競爭戰略的分析工具。模型中的“五力”是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的競爭能力。運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對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分析可知,農產品生產的農戶個體獨戶經營,導致農產品的供應規模小,面對實力強大的農產品收購商、批發商、零售商,農戶始終處于劣勢,加上彼此間的競爭,農戶整體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常處于農產品供應鏈利潤分配最低的層級上。“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個體盲目決策又加劇了農產品供應與需求的不協調,從而造成農業生產資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費嚴重。
農業生產具有極強的地區性、季節性的特點,從我國整體地理資源及氣候分布來看,各個地區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但從局部區域來看,農業生產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農戶依據當地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進行農業生產決策,決策的盲目性和錯誤率較高;各地區經常是各自為政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安排,這就導致農產品供需不銜接,不斷上演“谷賤傷農”或“供應緊張”,這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健康穩定發展。這從一畝田網站所提供的全國生姜銷量數據資料圖1 所示,市場需求始終較為平穩,然而全國生姜市場價格圖2 的表現卻是波瀾壯闊,各地生姜價格也有很明顯的差異,具體見圖3 可以得到印證。

圖1 2013年8月2日至2014年2月2日全國生姜批發市場銷量趨勢圖

圖2 2013年8月2日至2014年2月2日全國生姜價格趨勢圖

圖3 2014年1月31日全國生姜價格行情分布
2014年2月2日一畝田網站發布的全國生姜價格數據:產地價格2.42 元/斤,批發市場價格4.67 元/斤,超市價格7.36 元/斤[2],由此可見,在農產品供應鏈上利潤分配極不均衡,在農產品生產環節,所投入的人財物的資源成本最為復雜,所耗用的時間最長,但其收益與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所獲取的利潤相比又是極其微薄的,農戶處于利潤分割的最低層級。另外,即使伴隨科技進步這種“靠天吃飯”的狀況有所緩解,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仍然較大。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巨大波動對處于弱勢的農產品供應鏈上最重要但利潤卻最低的農戶而言弊大于利。無法得到利潤的均衡分配將會嚴重打擊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面對當前農業生產原料、生產機械設備、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如何確保我國現代農業生產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在實現資源合理高效配置的同時,促進整個供應鏈從農戶到消費者的共贏正成為現代農業生產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1. 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著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農產品信息共享平臺
以市場為導向,確保實現農產品生產的供給與需求的有效銜接,建設和完善農業信息化平臺至關重要。只有農業信息渠道暢通,農產品供應鏈才能以及時、有效、全面的市場信息貫穿始終,科學引導和合理安排農業生產,確保農業產業及區域結構合理,實現農產品市場良性循環。
政府部門通過統一規劃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統一構建農業生產從原料機具的供應、農業生產到農產品流通銷售涵蓋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網絡平臺,構筑便捷的信息共享及溝通渠道,實現農產品供應鏈各構成主體共享農業信息資源,依托信息技術,為促進農業科技推廣、農業原材料機具的供應、農產品交易的實現提供切實高效的組織保障,為高效的農業生產創造有利條件。
2. 注重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研究,抓好農業生產的整體規劃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仍存在各地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較為嚴重的問題。生姜全國銷售數據顯示,全國生姜需求較為均衡,但由于供需不匹配,造成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這主要源于農戶的單打獨斗以及農業生產區域規劃欠科學。當前農產品品種及區域分布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突出,部分農產品供過于求,部分農產品卻供應緊張,農產品價格不斷演繹著大幅漲落。農業資源整體配置效率很低,浪費極其嚴重。因此,政府部門必須有效發揮農業生產全局統籌規劃的職能,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從市場需求出發,以確保農產品供需均衡穩定為原則,因地制宜,著眼于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對農業生產產區及品種等結構進行科學規劃,明確各地的農產品發展特色及重點,實現社會整體農業資源的高效配置,避免出現惡性競爭以及重復生產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傷農現象。
1. 促進農業合作社發展,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經營
目前我國各地農業生產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農戶個體經營為主導,該模式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成本高。農戶個體經營模式已不適應大市場所要求的農業生產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和信息化。當然,農戶個體經營更適合于個性化農產品需求的精耕細作要求,但生產成本較高。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戶的利益,適應當前農業生產大市場的要求,急需大力發展多種配套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業合作社正是最為高效的農業生產經營形式之一。
農業合作社是有效解決當前農產品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矛盾的重要形式。通過農民以土地產權入股、轉讓經營權等方式加入農業合作社,可以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產供銷一體化運作,把農產品從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緊密聯結,以合作經營共筑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既可以實現現代農業產供銷的規模效應,也可以保障農民公平參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利潤分配,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2. 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
“農業企業+農戶”方式也是很好地化解農戶生產風險,實現農產品規模化的有效途徑。政府通過積極扶植龍頭農業企業,個體農戶通過訂單方式、土地入股等形式參與農業企業對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上下合力,按照市場需求對農產品供應鏈產供銷一體化的科學設計,有效地組織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從而在保障農戶利益的同時,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配置。當前政府已陸續出臺了諸多積極的財政、金融等鼓勵政策,這必將加速龍頭農業企業的建設,為實現農業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建設,保證現代農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今消費者對健康愈加重視,這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更為緊迫,這只能通過完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諸如“企業+ 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方式來實現。為了維持農產品供應鏈產供銷各環節的健康發展,滿足市場需求,在對農產品從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進行標準化設計的同時,還必須大力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塑造。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對保護和維持現有市場,拓展新市場,提升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地需不斷完善品牌建設機制、流程操作及宣傳措施,為農產品的地區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一體化品牌建設奠定基礎,從而為我國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奠定雄厚的基礎。
透視生姜價格走勢,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各級地方政府應密切配合,從市場出發,以供應鏈管理理念為指導,統籌規劃,加強宏觀調控和相關服務,促進農產品供應鏈各構成主體真正實現利益共享,實現農業生產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1]種昂. 生姜收購價一年間從六元跌至兩毛零售價居高不下[EB/OL]. http: //business.sohu. com/20111030/n323905059.shtml.2011 -10 -30.
[2]生姜價格行情[DB/OL]. http: //www. ymt360.com/data/chart/7895. 2014 -02 -02.
[3]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文)[DB/OL].http: //news. hsw. cn/system/2014/01/19/051842943. shtml. 2014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