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


編輯既是專家,也是雜家。編輯在作者、讀者以及出版的各個流程環節中,都要強化服務意識,保障產品生產的順暢性,起到內容傳播的中介和紐帶的作用。做好這些服務的關鍵在于編輯練好內功,包括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策劃能力、談判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公關能力、成本測算能力、文字功底、審稿能力等。
在過去的“書荒”年代里,人們認為編輯是“老爺”:作者出版一本圖書,就必須求出版社。而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出版一本圖書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全媒體時代下,當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時,編輯又該如何對自己進行定位呢?編輯應該做些什么,為讀者服務什么等,都是現代編輯需要思考的問題。當人們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之時,人們更愿意快速地獲取信息,而非在書店里慢慢踱步挑選架上的圖書;人們更希望按照個體所需獲得精準的需求信息,而非大海撒網式的信息轟炸;人們更希望看到優美的、有用的、有理有據的內容,而非粗制濫造的、毫無根據的資料。面對這樣的讀者需求,我們如何為讀者制造優質的圖書產品呢?筆者認為編輯就要進行自我定位。
一、編輯是市場調研員
在選題策劃的初期,編輯就要對圖書市場進行分析,同時還要考慮市場本身的供求關系。通過各種市場調研,比如市場同類書排行榜,市場同類書的銷量、銷售區域、讀者群年齡段等,通過不同的數據對比以及詳細的分析,最終決定圖書產品的定位。針對目前的童書市場,筆者通過觀察發現,2009—2013年引進版的科普讀物一直獨占排行榜的鰲頭。在2014年4月的京東商城少兒科普/百科讀物排行榜上,大部分為引進版讀物(見下圖),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引進版的少兒科普讀物比國內的少兒科普讀物更受歡迎。經過對比之后,編輯應如何策劃優秀的原創少兒科普作品呢?筆者認為策劃原創少兒科普讀物,特色是關鍵,創新是重點,所策劃的作品必須突出“我”(孩子本身),并可以增加手工操作的內容,增加游戲的單元,讓孩子玩一玩、貼一貼、畫一畫、涂一涂、做一做,這樣才能寓教于樂,使孩子更深刻地記住科普知識,從而開闊視野,提升科學素養。這樣的原創少兒科普讀物會在市場上更受小讀者的喜愛。
二、編輯是稿件審判官
人人都說,編輯是裁縫,但筆者認為,編輯是稿件審判官。當作者編寫書稿后,編輯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審閱稿件。裁縫要想做出一件完美的禮服,如果對原材料不加判斷,那么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在很多新編輯都不知審稿意見為何物,其實一本書的審稿意見非常重要,包含對稿件的評價、與同類書比較后本選題的優勢和效益、編輯加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之道。雖然有些稿件比較簡單,可能就是口算訓練、認圖識字等教輔用書,但是如果在審稿結束后,沒有對稿件進行客觀的判斷和評價,那么會影響圖書出版后的營銷宣傳,往往會讓讀者不知道這本圖書的重點和賣點在哪里。在審稿過程中,編輯應該及時發現問題,這么一來避免后期編輯加工時對書稿推倒重來,二來在今后同類書稿的組稿過程中就能清楚地向作者點明編寫過程中的關鍵點,體現編輯的專業性。
三、編輯是產品設計師
編輯是產品設計師,但設計的作品必須得到讀者的認可,因此,編輯必須有為讀者服務的意識,那么產品設計就是最重要的體現。在審讀原始稿件后,編輯應根據讀者及市場的需求,與作者商討稿件的框架及修改方法,設計成適應讀者及市場需求的作品,這樣既尊重作者,同時也滿足市場的需求。責任編輯就是圖書項目的負責人,他必須從策劃到營銷都要有整體的思路,為產品設計好出版道路。在全媒體時代,編輯的關注點不能只聚焦于產品的內容和本質,更需要分析產品的外延,實現“一次加工,多元發布”,從而全面提高產品的價值。在全球范圍內,各個技術服務商都有自己適用的產品標準,并不統一,也不能通用,產品的格式更是多種多樣。面對這樣的情況,編輯需要了解各種產品的標準,同時根據市場的需要策劃產品,并選擇適合的產品格式進行發布,從編輯加工環節起就須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盡可能在一次制作基礎上實現更多元化的發布形式,從而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化開發,擴大產品的收益。例如,筆者在策劃《全腦啟動親子故事屋》時,充分考慮0—3歲兒童及家長的需求,將圖書設計成撕不爛卡片書,防止書本被兒童撕破;考慮兒童不識字的客觀現實,我們設計了與圖書配套的DVD,讓兒童能通過電視觀看視頻;考慮兒童都喜歡平板電腦游戲的現狀,我們設計開發了與圖書配套的APP游戲,讓兒童通過玩闖關游戲,開發智力,同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如何對一套圖書進行立體化開發,是很考驗編輯的功夫的,這同樣也是現代編輯需要具備的條件。只有真正走出了全媒體多元開發圖書的新步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圖書的效益和品牌價值。
四、編輯是圖書推銷員
編輯與營銷人員是出版社的兩翼,兩者的關系既是緊密不可分割的,又是矛盾沖突的。在出版社的工作中,常常見到這樣的景象:編輯埋怨營銷人員推銷工作不到位;營銷人員埋怨編輯的選題不符合市場。其實,要做好一本書,編輯就需要和營銷人員多溝通,從前期的選題策劃到后期的裝幀設計、宣傳營銷方案,各個環節都應進行溝通,讓營銷人員能及時了解圖書的重點。最熟悉每一本圖書特點的應該是編輯人員,只有編輯對自己編輯的圖書進行完美的推銷,才能讓營銷人員更好地向更多的讀者推銷產品。在全媒體時代,各種新的銷售渠道和溝通手段的出現,意味著發行和營銷的手段有了新的轉向。編輯可以在各種BBS、微博、微信、新聞組、論壇、書評等平臺上傳播圖書新品的信息;營銷人員也可通過互動和分享,與讀者更有效地溝通,從而提供良好的銷售服務,爭取更多的讀者,拓展更大的市場。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有多種渠道,而內容資源則是唯一的。出版社必須享有內容資源在某種媒介下傳播的專有使用權,才能對產品進行多元立體化開發,才能獲得利益的最大化。這就需要編輯不斷增強版權意識,對內容資源進行版權保護。從簽訂相關的版權保護合同開始,策劃編輯就應該對有衍生價值的內容資源采取合同約束,掌握主動權。在進行版權交易過程中,對于相關權限的轉讓,必須做到對自身的商業模式沒有損壞為宜,以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既是專家,也是雜家。編輯在作者、讀者以及出版的各個流程環節中,都要強化服務意識,保障產品生產的順暢性,起到內容傳播的中介和紐帶的作用。做好這些服務的關鍵在于編輯要練好內功,包括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策劃能力、談判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公關能力、成本測算能力、文字功底、審稿能力等。在全媒體時代,編輯必須學會并掌握這些本領,并且需要快、穩、準、狠地占領圖書市場,這樣才有可能讓圖書產品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單位: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