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亞 劉文麗
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問題研究
劉 亞 劉文麗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以農戶經營為基礎,以某一產業或產品為紐帶,實行技術、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的農民互助合作組織。本文運用合作社理論、農業經濟學理論等分析工具,對各學者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績效評價體系方面的研究進行整理、總結,通過對湖南省汨羅市幾家典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研究,分析了研究我國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其目前存在的缺陷,并結合中國國情,對構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提出若干完善建議。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指標體系
近年來,績效評價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備受關注。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并在積極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推行績效評價管理系統。而我國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流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有財務指標評估法、層次分析法(AHP)、平衡計分卡法(BSC)、模糊評價法、關鍵績效指標(KPI)、標桿法(Benchmarking)等,在績效評價體系設計及構建方面,王立平構建了從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開展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趙佳榮構建了“三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各方因素的推動下得到迅猛發展,并在促進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但是,由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所以難免存在很多問題,如經營規模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夠、規范化程度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缺乏一個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這嚴重阻礙了合作組織的發展。改善這一現狀就需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內、外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對于內部問題的分析,最有效、合理的辦法則是對其進行績效評價分析。
綜合來看,通過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看清自身在組織發展運行、內部管理、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及時進行改善,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增強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對自身發展作長遠的戰略規劃,可以為國家及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使其制定的政策更有針對性,使政府部門對合作組織的發展做出正確的引導。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在日常運用過程中,勢必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存在因素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必定會阻礙績效評價體系的實施與其作用的發揮。因此,只有正確分析出當前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設計、構建及運用績效評價體系提出指導意見,使之更好地發揮績效評價的功能。2011年,汨羅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7家,并以極快的速度增加。按產業分為種植業、養殖業、漁業、副產品及其他行業,涉及農業的多個行業。現階段,汨羅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呈現速度加快、區域覆蓋面擴大、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不斷加深、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層次不斷提高的趨勢。
(一)對合作組織發展戰略定位不明晰
汨羅市科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1年4月注冊成立,是一家進行水稻生產、銷售和農機服務的合作組織,位于汨羅江畔紅花鄉,是全市第一家機械化種糧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16戶,其中種糧大戶2戶,市種糧大戶2戶,科技示范戶4戶,專業農機手8人。該社現有水稻種植面積3200余畝,2012年早稻工廠化集中育秧1000畝,拋秧2200畝,統防統治3200畝,早稻機耕面積3200畝,機收面積3200畝,可全面實現電腦催芽,機械化智能育秧,機械翻耕,機械插秧,機械化收割的整套專業流程,收益較好。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科龍水稻專業合作社存在業務拓展方向比較雜亂,水稻生產、銷售和農機服務所做的貢獻大小劃分不清楚等問題。
由于缺乏對當代績效評價理念的研究,也由于專門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理論研究較少,使得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戰略主要定位有所混淆。只認識到績效評價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基礎作用,主要目的實際上還是牢牢鎖定于獲得更多分紅收益,而對績效評價的其他功能,如對合作組織業務拓展領域的取舍,評估參與農戶及不同農產品對專業合作組織的貢獻大小,提供經營計劃、預算評估和資源規劃信息等缺乏必要的認知和了解,甚至某些功能根本沒有涉及。
(二)績效評價范圍小,評價結果不全面
汨羅市火天中藥材生產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現有資產1980萬。合作社現已發展到200多農戶參與,現有加工及辦公場地20余畝,先進加工設備20多臺/套,安排農村就業人員320余人。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多達31人,主要致力于高品質金銀花的種植和培育。在其技術指導下,合作社生產的“及時春”牌金銀花茶等系列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2007年獲湖南省第九屆國際農博會金獎。由于金銀花帶來的收益非常可觀,該合作社的績效評價也主要圍繞金銀花的生產及培育而展開。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多圍繞某些收益率較高的農產品而展開,主要為市場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蔬菜、水果、花卉、藥材等產品實行績效評價,這樣反映出的評價結果就不全面,在實踐中就會只關注這些主要農產品的績效,而忽視其他農產品,使農產品生產、供應等出現失衡,不利于地區整體發展。
(三)績效評價過程中缺乏科學的工作劃分
汨羅市豐鵬漁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由吳建文、朱克文等9人合作成立,承包了新塘鄉新塘湖、東內夾湖、南內夾湖,實行規模化養魚。目前,該合作社養殖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遠銷廣東、四川、湖北等地。2010年底,共捕撈商品魚150萬斤,平均畝產300斤;2011年,養殖規模大幅擴大,引起多家飼料、魚肥企業和魚商的注意,魚飼料、魚肥、魚藥等廠家均以較低價格送貨上門。2011年底,三大湖共撈取商品魚200多萬斤,銷售收入1400多萬元;2012年底,三大湖銷售收入近1700萬元。但是,近兩年合作社的發展比較遲緩,合作社創辦者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績效評價上吃力而導致。
沒有根據專業合作組織的特點,進行必要的工作崗位分析,未對評價對象的工作崗位需求、內容、性質以及完成工作所具備的條件進行研究分析,未確定績效評價的各項要素,未制訂績效評價的關鍵指標,目前往往采用一張評價表涵括所有績效評價的方式,使得績效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合作組織作為兼有企業屬性和共同體屬性的多元化社會經濟組織,其績效評價缺乏有效的方法
汨羅市紅原葡萄專業合作社于2009年12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0萬元。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汨羅種植葡萄1000多畝,葡萄種植戶已發展到100多戶,其中面積10畝以上的葡萄種植大戶50多戶,種植效益達到8000元/畝以上,直接帶動300多名群眾致富。合作社先后在汨羅、屈原、岳陽、長沙等地設立直銷網點,每年葡萄上市季節,安排專人駐點協調采收時間和交貨地點,按統一的質量分級標準統一上市價格。為維護紅原葡萄品牌信譽,合作社制定了嚴格的執行措施,不遵守協會規范、達不到質量標準的農戶,禁止用“紅原葡萄”品牌銷售。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收效并不顯著,亂用品牌現象總是發生,“紅原葡萄”的名氣也沒有明顯提升,績效提高存在障礙。
關于合作組織市場績效的測度,我國近年來有關合作組織績效的研究較多地是在討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狀況,對制度安排略有涉及,而較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更少有對合作組織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五)績效評價結果未能得到有效運用
汨羅市雙托甲魚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現有社員20戶。共建有甲魚養殖溫室3座、內池24個1280平方米,鍋爐房1間,辦公房1棟,外塘16個,總占地25畝,養殖日本鱉種系甲魚40000只。先期的績效評價體系指導要充分結合本地實際和湖南漢壽的成功經驗,采取仿照浙江投資少、風險小、成活率高的“溫室+外塘”養殖方法和后期仿照湖南漢壽純野生和高利潤相結合的模式,半生態養殖日本鱉種系甲魚;中期的評價體系指示要實施孵化、養殖、銷售一條龍經營;后期,則要求合作社堅持“發展特色農業項目,以項目成特色,以特色成規模,以規模創效益”的方針,以幫助農民發家致富為宗旨,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行以“一人帶頭,后人跟上,戶幫戶、戶連戶”形成以后“老戶帶新戶、大戶帶小戶”的發展模式,為每一參與農戶建立績效檔案。并不斷健全體制、規范操作,實行“五個統一”制度,即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生產、統一物資采購、統一信貸擔保、統一品牌銷售,共同發展甲魚生態養殖,擴大甲魚園,不斷新建溫室、孵化室、外塘生產基地,引進新技術。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評價結果落實不到位,評價結果反饋不及時,使得發展中前期發展良好,中、后期發展勁頭不足,績效水平止步不前。
只做評價而不將評價結果反饋給評價對象或者反饋不及時,進而對評價對象的發展進行適當調整,績效評價則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激勵、獎懲和指導后續發展的功能,這也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提高的重大阻力。
為更好地推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本文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出發,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對構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提出若干完善建議。
(一)開展宣傳,創建良好的績效評價環境,提高對績效評價的正確定位認知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要獲得健康快速的提高,要使績效評價定位明晰,良好的績效評價環境是保證績效評價方案順利實施的首要環節。績效評價不只是評價者的工作,更是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服務的,要獲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普遍認同。所以,開展宣傳,一方面可以強化績效評價意識,使績效評價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減少績效評價數據采集等工作開展時的談判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合作組織經營管理人員、績效評價實施人員對合作社事業及其績效有更深的認知和認同,從而減少合作組織組建和運營成本。
首先,普及宣傳,積極樹立績效優先導向,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各種手段,以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形式,將專業合作組織文化、價值取向等理念滲透到績效評價體系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和外部推動力上創立良好的績效評價環境。
其次,加強合作組織績效評價理論研究,并用于指導實踐。國內合作組織績效評價理論研究和咨詢目前還比較匱乏,主要依靠農業主管部門及涉農高校開展,研究指標不全面,研究領域狹隘。因此,應盡快探索建立以農業主管部門為主導,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緊密合作的研究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績效評價環境的創建。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拓展績效評價范圍,完善評價結果
農業是“弱質性”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弱者聯合”的組織,若完全依賴其自身來推動績效提高的話,效率損失在所難免。資金不足的現狀使績效評價領域大受局限,評價結果不全面。國家和地方政府應通過財政、信貸及稅收等多種途徑增加績效評價所需資金供給,使績效評價有足夠資金來全方位拓展績效評價范圍,以增強其評價的發展后勁。
(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重視對評價者的專業培訓,突破“高質評價者缺乏”瓶頸
績效評價系統水平的提升需要有一批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做支撐。面對目前績效評價系統缺乏對當代績效評價理念有專門研究人才,從而導致績效評價效率不高,效果不顯著的現狀,人才引進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首先,挖掘有志于投身合作組織績效評價的基層黨員、大中專畢業生啟動績效評價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可以深入貫徹“三農”政策,適當提高福利待遇,配合高校開展幫扶“三農”工作,或進行“一對一”培養工程,依托涉農高校、科研院及各類培訓平臺,培養、發展一批綜合素質高的人才作為績效評價體系骨干,從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同時,對引進的人才要進行專門專業培訓,增強業務能力。
其次,健全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內部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內部人才培訓及教學基地建設,組織實施“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人才培養計劃”及“儲備評價者培訓”,培育精通評價業務、熱心鉆研評價指標、熟悉農業政策理論的人才隊伍。
(四)完善績效評價系統管理機制
對現有績效評價系統進行多方引導,加強監督,使其實現規范化運作。對于績效評價體系建設,借鑒國內外以及其他組織的優秀經驗,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積極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慢慢實現全面評估、拓展評估、平衡評估。
(五)加強政府扶持、引導、規范和服務
農民合作組織由于多方因素與普通企業相比處于相對弱勢地位。據此建立的績效評價體系自然也實力不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保證其穩健發展。政府部門在合作組織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發展過程中提供政策支持、業務指導、規范管理及咨詢服務是盡快提升績效水平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給予政策保護和資金支持,一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幫助完善和健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相關法律法規,給績效評價體系建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另一方面給予資金資助,讓績效評價系統引入完成評價所需相關設備,有足夠的資金開展系統、全面的績效評價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績效評價反饋結果很好地落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實處。
項目成果:
1.湖南省教育廳項目: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3A039);2.湖南省煙草公司科技項目:湖南煙農專業合作社運作機制與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項目編號14—15 ZDBa08);3.湖南省煙草公司科技項目:經濟相對較發達煙區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10—11Ba 16)。
[1]張兵,郁勝國,孟德鋒.江蘇蘇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2):50-53.
[2]徐旭初,吳彬.治理機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的影響—基于浙江省5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
[3]王立平,張娜,黃志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績效評價研究[J].農村經濟,2008,(3).
[4]李婉紅.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