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燦爛歷史,還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之一。
愛國主義教育小學語文愛國情懷愛國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并且提高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燦爛歷史,還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之一。
一、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依據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語言能傳達感情、表達思想,是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語文學科不僅能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這是語文學科的特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并且逐步形成了獨有的傳統美德。我國國土面積龐大,山河秀麗,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這些涵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豐富素材都是小學語文愛國主義教育的源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深掘、整理這些素材資料,還應利用這些豐富的素材完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三、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結合教材有的放矢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1)記敘文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分析記敘文中關鍵人物的形象是理解記敘文主題的重要方法,并且細致的人物形象刻畫有利于感染學生。因此,教師在講授傳達愛國精神的記敘文課文時應使學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師教學面臨的問題之一。例如,在講授《黃繼光》這一課時不僅要分析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動機、目的,還要分析黃繼光當時的想法并且是怎樣去做的。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情感上感知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還能從根本上理解主人公英雄行為背后的內涵,這樣才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語文教學中。
(2)詩歌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古詩詞有很多都是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良素材。例如,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唐代張志《漁歌子》、唐代李白《望天門山》等;描寫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和關切之情,宋代陸游《示兒》、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等;表達詩人對國家的擔憂和對底層人們的關心之情的,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唐代李坤《憫農》等。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詩歌意象和詩歌含義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吸取古代有志之士愛國精神的精髓,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3)說明文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說明文體裁的課文,這些說明文有些是對我國著名的景觀和建筑進行介紹,表達我國錦繡河山的壯麗和中華民族的智慧。例如《蘇州園林》《臺灣日月潭》等。在講授這些說明文課文時可以通過文章說明的對象進行愛國主義滲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葉老筆下的蘇州園林不僅傳承了我國高超的建筑技藝和園林藝術,還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教師可以從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藝術特點加深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弘揚學生的愛國精神。
2.在課后閱讀和寫作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選取愛國主義教育主題作為學生課后小練筆和作文的題目。作文訓練與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息息相關,把寫作與學生思想教育相結合也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要求。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曾說過“文以載道”,作者通過文章傳達某種思想表達某種感情,作文就是把內心想說的話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可以通過寫作把內心的想法、感情、思想、理想等表露出來。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生寫作練習相結合,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對學生的閱讀量有了明確的規定,教師在布置學生的課外讀物時可以選擇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閱讀之中。近幾年我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看這些影視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舉辦各種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生由于知識結構水平有限,課外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的實質。以舉辦朗誦會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帶有愛國主義主題的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誦水平和技巧,還能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愛國精神的認識,有助于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語文能力訓練之中。例如,朗誦《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描寫八國聯軍入侵毀掉我國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的課文,在朗朗上口的課文中體會這種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振興中華而好好學習;以舉辦演講比賽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的主題應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生結合課文談談感想或者結合學過的課文樹立理想都可以是演講的內容;舉辦“祖國輝煌歷史”知識比賽,愛國主義主題的板報設計比賽等這些語文課外活動都能將愛國精神深深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不斷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結語
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在具體行動中熱愛祖國。優化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將課文內容升華,讓學生以實際行動熱愛祖國。在語文教學中,應避免把原文中本來沒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課文硬說成具有愛國精神主題這種牽強附會式的教學模式;也應避免脫離課文實際主題套用到愛國主義教育上這種牽強附會式的教學方式。巧妙借助課文傳達愛國主義精神,語文學科的特殊性給傳播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載體。因此,語文教學應利用內涵豐富的漢字和語言以及廣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人文思想,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為中華的崛起而學習。
參考文獻:
[1]邱柏杰.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1,(11):105.
[2]王勝利.新課標下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培養的應用研究[J].中學英語園地,2012,(18):6-7.
[3]張燕軍.初中英語教學情感策略運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逄宗寶.淺談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3,(9):155.
[5]趙生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A].萃英集[C].2000.
[6]關永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1993,(1):87-88.
[7]袁微子.要從小培育兒童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試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1983,(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