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玲
提出基于“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倉儲實務》課程教學,在教學中做到學生學中做、教師做中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的職業能力。
典型工作任務倉儲實務教學構想《倉儲實務》是一門再現物流倉儲管理過程操作控制管理的實用性課程,強調學生的專業能力、行動能力與社會能力三位一體。該門課程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如何讓學生學好該門課程,作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
一、《倉儲管理》課程的性質和作用
1.課程的定位
支撐物流行業有兩大支柱,一是運輸、二是倉儲。倉儲是現代物流不可缺少的環節。搞好倉儲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是合理使用物資的重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所以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應當開設《倉儲實務》課程。
2.課程的作用
《倉儲實務》是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使學生熟悉倉儲工作過程,樹立現代倉儲與庫存管理理念,掌握倉儲業務流程,獲得商品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成本及庫存控制等各工作環節的崗位能力。
二、《倉儲實務》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教學過程中,從理論知識出發,結合多媒體資料認知各倉儲作業活動、作業流程及設施設備,以案例分析等手段模擬相關知識的應用,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技職業教育的需求,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課程內容強調理論知識,缺乏實踐訓練
《倉儲實務》一般按照倉儲概述、倉庫設施設備、倉儲作業管理、倉儲貨物的管理、倉儲管理信息化等順序安排內容,課程內容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而脫離了實際工作,對學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訓練較少,致使學生難以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很多職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沿用以前的那種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辦學模式,把理論知識講授放在首位,而專業技能課學時偏少,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實習實訓流于形式,職業技能培養落不到實處。
2.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有限
傳統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師對理論的講解,學生則是對理論填鴨式的單向接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運用講授法,教師講得多,與學生的互動少,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沒有足夠地關注學生“學”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側重對理論機械式的灌輸,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養成和壓抑學生自身發散、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的不良后果,培養出來的物流人才不能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3.教學環境簡單,學生缺少實訓場地
根據我校畢業生的反饋,認為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比較多,但是進入工作單位以后實踐能力跟不上,在傳統的“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下,缺少相應的實訓設備,學生無法在仿真環境下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去實操,實訓環節往往只能通過情境模擬、案例分析、企業參觀等手段完成,只能達到最基本的感性認識,而沒有條件進行操作,達不到理性的認識和實際技能的掌握。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倉儲實務》教學構想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的是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包括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整個行動過程,它是搭建在工作與學習之間的立交橋。對于一個專業或一個職業來說,將來可能要面臨哪些工作,把這些工作提煉出來,再分解成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然后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轉換成學習內容。教師通過帶領和指導學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將知識點和技能點涵蓋進來、有機聯系起來。學生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在做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掌握了蘊藏在工作任務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1.教師對物流倉儲工作分析與典型工作任務提煉
教師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與企業專家召開訪談會,追蹤往屆畢業生工作情況,和企業倉庫管理員一起對倉儲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然后對倉儲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深入分析,包括工作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的對象、工具、方法與工作的組織、對工作和技術的要求。例如,我們通過對在庫操作實務的倉儲工作分析與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提煉,得出在庫操作實務的典型工作任務:貨物堆碼苫墊、盤點、揀選、包裝、貨物養護。
2.設置學習情景并下達相關學習任務
教師將根據企業倉儲管理人員完整思維、職業特征及工作任務,把《倉儲實務》課程的全部內容具體化為學習情境。通過案例、視頻、設疑等方法為學生鋪設一個倉儲工作的背景,使學生對于在這種背景下所要開展的工作產生疑問,學生能夠很清楚地明白通過本模塊的學習能夠掌握那種專業技能,完成哪種工作任務,從而激發其學習本模塊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老師講解模塊中所包含的知識技能點。最后,將相關任務下達給學生。
3.對任務完成的效果進行評價
(1)任務成果展示
任務完成后,在課堂上學生進行成果展示。由每個團隊派一名代表上講臺輔以幻燈片分享經驗,提出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欲解決的辦法,其他團隊成員則當場幫該團隊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樣所有的學生就都能有機會一起分享所有團隊的成果。這樣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和與人合作的樂趣,并且逐漸將興趣轉化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并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
(2)自評與互評
在學生完成任務后,首先,讓學生進行自評;其次,其他學生對該學生進行點評。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更易接受,評價的效果會更好。任務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能力。
(3)教師評價
教師針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對相關學生做出評價,對一些代表性的問題,作為范例向全班同學講解,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和交流,提高學生處理復雜業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今后實際工作提供幫助。課后利用其他時間給每個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評價,使他們知道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優勢和存在不足,在下次任務實施過程中加以發揚或克服。評價分優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個等級,由教師和組長在專用表格上作好記載,以便學生自己或同伴、老師隨時了解學生的狀況。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盡量用鼓勵性的評價語氣,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倉儲實務》課程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置身真實或仿真的工作中,親自嘗試訂單處理、搬運、出入庫操作、揀貨、盤點、配貨等不同工作任務,生動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多維度的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質,適應行業職業對于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周艷軍.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04).
[2]寧曉利.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9,(12).
[3]施學良.基于工作過程的五階段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