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華
鑒于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現象,應從五年制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分析其先天不足、后天發展畸形的原因入手,探討從培養模式方面改變現狀的途徑,促進五年制高職教育健康發展。
五年制高職教學模式存在問題解決策略一、前言
五年制高職學生是大學生隊伍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他們都是大學校園里的弱勢群體。在知識結構與心理素質上,他們與三年制高職生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五年制高職生的先天不足與后天發展畸形。鑒于此,必須找到一種符合五年制高職生特點的教育模式和對策,才能真正促進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
二、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五年制高職生生源質量先天不足
五年制高職生源來自初中畢業生。九年制義務教育結束后,經過中考的激烈競爭,一部分優秀考生進入普通高中繼續學習,余下的另一部分則進入普通中專、職業中專學校進行實用技術的學習或者終止學習生涯,接受社會培訓走上工作崗位,這是在五年制高職教育興起之前初中畢業生的幾種可能的走向。但是進入五年制高職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在中考競爭中處于劣勢,失去進入普通高中接受教育資格的學生。生源質量先天不足是五年制高職的普遍特點。
2.目前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
①普通中專學校師資水平普遍不高
普通中專教學偏重于技能學習,文化基礎課次之。文化基礎課教師在普通中專基本上沒有競爭壓力,學歷水平、研究水平較低。
②管理模式不適合高職生
普通中專的辦學宗旨決定了其特定的管理模式,即要求學生把書本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注重實踐,培養動手能力。五年制高職的辦學宗旨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這是二者的共同點。但是五年制高職生在中職教育階段的任務則是積極認真地學習文化基礎知識,為大學學習做前期準備,并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2)高職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
當五年制高職生完成了三年中專階段的教育后,便轉入高職院校開始接受高職教育,這個過程幾乎沒有任何考核作為前提,所以五年制高職學生與三年制高職生之間的水平差距非常明顯,他們的知識結構薄弱,沒有壓力的高中生活難以使他們養成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因為知識的貧弱,他們的思想不成熟,思維方式簡單。對于這部分特殊群體,高職教育并沒有能夠施行正確的、特殊的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彌補五年制高職生的知識缺陷。雖然五年制高職生的文化基礎與三年制高職學生相比存在差距,但是他們在三年的時間內需要與后者一樣完成相同的課程,修滿相應的學分,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之前,高職院校只能采取同一種教育模式。
無論五年制高職生如何漠視補考重修,他們必須修滿規定的學分才能完成大專學業,這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現實是眾所周知的,沒有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必然面臨失業的危險。因此,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順利畢業,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學校也有同樣的愿望,因為保證學生順利畢業極有可能提高學生初次就業率,無形之中會提高學校在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成為下一學年招生的無形的宣傳廣告。而能夠使二者都滿意的折中的辦法只有降低對五年制高職畢業生的考核標準,再次形成保護模式,以避免學生在尋找工作時受到學歷文憑門檻的限制。
三、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中高職銜接的對策研究
1.人才培養目標方面
實現中高職教育順利銜接,首先需要進行培養目標的定位。中職和高職的培養目標在基本技能、基本專業知識及素質方面相近,但高職比中職在知識與能力、綜合知識、創新能力、整體素質等方面要求更高。高職實質上是中職知識結構上的擴展、職業能力上的提高及專業技術上的提升。
2.安排合理的教學計劃,統籌安排中、高職課程體系
在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中,應安排合理的教學計劃,統籌安排中、高職課程體系。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和專業課程需求,合理安排課程,進行有效的中高職銜接。我校制訂的教學計劃突出了四大特點:課程設置綜合化;教學內容基礎寬、針對性強,滿足崗位需要;堅持外語、計算機及技能訓練不斷線;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以“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為機制的人才市場,突出對求職者能力,特別是動手動腦能力的要求。為此,我校充分利用學生年齡小,在校時間較長的特點,一方面,將中等、高等職業教育貫通,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課程架構,較好地解決了中職和高職學制的銜接,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為強化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打破了“三段式”教學結構,構建了“兩組課程模塊,兩種體系”模式(即公共課和專業課兩組課程模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體系)。公共課具有基礎性和應用性兩個功能,遵循“必需、夠用”和尊重學科但不恪守學科性的原則,為學生學習專業課做好基礎理論和技術常識的準備,同時也為培養學生基本能力、關鍵能力和創新能力打下一定基礎。高職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將職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為此,除了改進傳統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克服“滿堂灌”,運用雙向討論、模擬教學、邊講邊練等多種形式外,通過幾年的實踐,五年制高職已形成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融理論、實踐、技術服務與生產為一體的產學貿(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校與禾嘉酒店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例。
(2)技能訓練的分段式
如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校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實訓,并將學校的計算機機房的維護工作在教師的帶領下交由學生進行,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安排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收到良好的效果。
3.五年制高職生貫徹優勝劣汰的原則
為保障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質量,保證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學習時能跟得上、學得好。在五年制高職生中貫徹優勝劣汰的考核原則。進行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考試通過者繼續接受高職教育,畢業后取得高職學歷。考試未通過者接受中專第三學年階段實習,畢業后取得中專學歷。運用外部壓力養成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五年制高職教育才能有長久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