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豐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體育教學逐漸成為了日常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中學體育教學工作成為了中學整個教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國綜合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對中學生進行身體鍛煉意識培養的最前沿陣地,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貫徹落實強健體魄的重要實現手段。而作為體育教育中的田徑教育,是體育教育中的重點教育工作環節。通過優化體育教學方式來提高體育教學的綜合水平,促進我國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
田徑教學趣味性田徑教學實驗一、前言
田徑運動作為體育運動中比較基本的運動之一,是進行其他體育的基礎,其進行運動的各個環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更能夠提高學生在速度、力量、協調性以及耐力上的綜合水平。體育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技能。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雙重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進行日常教育的同時要保證學識和身體素質同時進步,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是保證學生能夠進行正常學習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初中田徑教學現狀研究
(一)教學目標方面
在初中田徑運動的教學目標上,田徑運動教學目標主要還是以傳統的教學目標為引導,以此為基礎進行田徑運動教育。隨著社會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和對體育教育功能,田徑教育的目標已經遠遠不止以增強體質為主,作為日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田徑教育承擔著提高學生對體育教育參與程度的重擔,體育教育中的田徑教育目標也越來越具體,初中田徑教育對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訓練也都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設定,同時也更加強調了田徑運動中競爭意識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方面
在田徑運動的教學內容上,傳統的田徑教育比較死板,動作和運動技術比較單一而且重復性較高,對現實的指導性價值較低,而目前的田徑教育在教育內容上變得相對比較豐富,相關教育部門也加大了對于體育教學的投入,田徑教學的內容從簡單的基礎性動作開始逐漸深入和綜合性改變,同時改造和拓寬傳統的體育教學田徑內容,通過障礙跑、合作跑等多種趣味性田徑運動提高了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興趣,這就在進行田徑教育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們的柔韌性、靈活以及身體的恢復能力,使得田徑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制定出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田徑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學方法方面
在田徑教學方的法上,新型的趣味田徑教育比傳統田徑教育方式更加新穎,更加具有新意,傳統田徑教育對待學生采取“散養”的方式進行教育,同時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田徑技術教育,這樣就導致了教學過程中教育水平不高,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影響了田徑教育的人性化發展。新型的田徑教育通過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身份得以互換,使得傳統的田徑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更加人性化。
三、初中田徑“快樂教學”的基本特點
初中田徑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田徑的學習熱情,在日常的課程教學觀察中,很多學生往往是由體育愛好的,但不是十分喜歡上田徑課,覺得田徑課程非常地枯燥乏味,沒有新意。而“快樂教學”的田徑教學方法,彌補了傳統田徑教育這方面的缺陷,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對于田徑學習的興趣。趣味式田徑教學的方式不僅豐富了田徑教學的主要內容,還改變了教師傳統教學中的單一傳授地位,真正地實現了師生之間在田徑教育的互動和雙向溝通,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改變被動教學的模式。
四、初中田徑“快樂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從田徑教育的技能訓練目的來說,趣味性的田徑教學仍然以跑、跳、投等幾個主要動作為基礎,在進行這些動作組合的過程中,不同的動作組合對身體的發展具有不同的影響。在進行目的性比較明顯的教學時,要根據運動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身體條件進行合理安排,對田徑教學的方案進行總體規劃。從運動的參與角度來講,趣味性田徑教育注重對意識和興趣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對運動的綜合性認識和堅定的意志品格。所以,趣味性田徑教學要根據目的的不同,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
(二)身體發展原則
田徑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身體發展規則,通過合理的運動安排,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田徑運動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和速度等,還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新型的田徑教育容易造成單純注重趣味而忽視了教學目的,所以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充分提高教學中的趣味性,還要將教學目標充分融入到趣味式學習中,真正做到在趣味性田徑學習中全面發展,減少教學傷害,提高教學效率。
(三)鞏固提綱原則
通過觀察日常的田徑教育,學生在趣味田徑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近期的知識都有比較良好的記憶效果,但是對于之前的教學內容遺忘較多,因此田徑課的教學周期往往是一周,所以要通過對田徑教學知識和基本動作的鞏固,來提高學習質量,以此實現初中生對田徑教育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術的掌握。如果沒有固定周期的復習,就會嚴重地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會對學生的動作定型和身體素質造成比較嚴重的消極影響。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田徑技術和理論知識進行不斷地鞏固和提高,才能保證學生在田徑教學的過程中牢記動作和技術要領,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動作加以良好的融合。
五、初中田徑“快樂教學”的教學價值
新型的趣味田徑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制定教學計劃,能夠從正面培養學生對于田徑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積極向上的興趣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加并且促進大腦形成比較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在一個興奮狀態下學習會有非常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原地推鉛球的蹬地轉髖的教學時,借用穿插拳擊運動的直拳技術練習,便能使學生很好地體會蹬地轉髖的要領及領悟蹬轉的力量與作用,在進行這個教學環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這部分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于田徑項目的學習興趣。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綜合性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型的田徑類教育逐漸成為了學校日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針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特點開展符合這階段學生特點的教學工作,將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在被教育的過程中獲得鍛煉,從而在學習中對自己有一個更新的認識,在日常的活動中增強了自身的體質,彰顯了體育的綜合性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11]21號).2001-6-15.
[2]張劍.新課程標準下構建娛樂化的田徑教學[J].體育科技,2012,27(03):85-88.
[3]焦現偉.少兒趣味田徑引入小學體育課的理論分析及初步實驗研究.2013.
[4]李孺新.趣味田徑的創編及應用效果的實驗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0(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