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華寧
摘 要:目前高級路面形式采用最多的為水泥混凝土式,我國從八十年代后便開始推廣使用該種形式的路面,但該種路面容易在早期出現結構性損壞,文章便針對該類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運行了修復的相關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對維修對策予以確定,并選擇合適的加鋪層設計,另外還針對日常養護以及病害處理等技術予以分析,提出解決措施,最后針對加鋪層技術展開了分析論述。
關鍵詞:維護;保養;加鋪層;水泥混凝土路面
引言
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路面形式即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現代公路建設中,該種路面形式以其高強度、低消耗的優勢得到了一致好評,其使用壽命長,無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養護。但是目前我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狀況仍舊需要予以改善。例如原有施工經驗不足因而導致了路面的結構性破壞,另外后期的養護不周也會影響路面結構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還會表現為功能性缺陷,這就是早期病害產生的原因,這些都會對公路的使用質量造成影響。
在所有的路面恢復和改建方法中在原有路面上添加加鋪層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補強瀝青層之后,不但路面的承載能力有所加強,同時路面的壽命也隨之提高,另外加鋪層能夠有效改善原有接縫對結構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從而有效改善了路面的功能,將路面服務水平有效的予以提高。另外通過加鋪層的方式對原有路面予以改善速率較快,不會對交通造成太大的影響。
1 路面調查
對原有路面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調查,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路面修復計劃,并予以實施,這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取得數據之后,對其進行定量分析以及相應的計算。
1.1 調查的主要內容
需要進行分析的路面資料要詳細可靠,主要針對路面的設計施工以及養護使用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主要內容包括路面的損壞狀況、結構以及排水狀況和相應的養護、施工資料,此外交通狀況也是需要進行調查的主要內容之一。
1.2 調查方法
由于我國的公路施工指標以及工藝要求在每個時期是具有差異的,并且由于道路的不同,其所受到的自然破壞以及行車影響也不同,所以現存的道路狀況還是具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按照上面所提到的調查內容予以全方位的調查,分別將混凝土路面進行段落劃分,從而方便調查,對路面損壞原因進行分析,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養護方案。路段的劃分需要予以考慮的原則有以下幾方面:首先需要保證設計條件,保證設計使用年限、交通量之間保持一致,路面的結構類型、基層厚度、面層之間保持一致。此外路面的縱坡應當接近,即保證路基的干濕類型以及填挖類型、地質狀況、土質保持一致。其次保證施工條件、施工竣工的時間相互接近,且施工應當為相同單位。最后在路面的使用狀況上,以養護單位為劃分依據,并且保證劃分路段的軸載狀況以及交通量保持一致,且路面病害種類以及病害數量相差不多。工作的開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是結構的調查,繼而是損壞狀況和排水狀況的調查,最后則是詳細的調查該路段的相關施工、養護以及交通狀況的資料。
2 維護技術
2.1 裂縫治理技術
針對裂縫可以采用灌縫的方式予以治理,用于灌縫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瀝青橡膠類、烯類和改性聚氨酯類、環氧樹脂類材料。其中環氧樹脂材料在灌縫材料中具有高內聚力,并且耐熱,活性高,另外由于其粘附力較強,不會產生過大的收縮,因此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應用中發現環氧樹脂類材料的脆性較大,且延伸率較低,因此需要在應用中對其進行改進,通過加入一些改性劑、增韌劑等添加劑使其成為改性材料,更好的適應灌縫的需要,常用的材料中聚硫改性材料以及雙組分快速固化材料的應用較多。
2.2 非結構性病害治理
在舊路面中經常會出現平整度較差、露骨以及麻面現象,這些非結構性病害往往面積較大,因此瀝青罩面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其厚度往往都會大于25mm,同時施工必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在進行罩面前,需要對整個路面的破碎板進行壓漿和修補。而麻面則無需進行提前處理。若是露骨現象較為嚴重,則應當整段處理。
2.3 脫空板治理
若是在使用過程中,道路路面出現的破碎板以及裂縫現象是底板脫空所致,底板脫空并不一定會表現出來,即便是一些沒有裂縫也沒有破碎的路面其底板也可能脫空,因此該種病害的隱蔽性較強,危害較大,如若不及時的在路面修復中予以處理,即便是加鋪層再厚也無法對反射裂縫予以有效防治。
3 瀝青加鋪層技術概述
在瀝青加鋪層技術的使用中,加鋪層施工同新建公路沒有什么區別,主要的施工環節如下:
3.1 破碎板的處理:挖除原路面的破碎損壞的部位,采用對挖除后的部位采用早強混凝土進行修補,并相應處理原路涵洞蓋板出現的破碎現象。
3.2 穩定原路面板:對卿泥、脫空的混凝土面板及輕微、中等裂縫的面板進行板底壓漿處理,使混凝土面板處于穩定狀態。對使用時間較長,原路面基層為石灰土等水穩定性不良結構的路段,為保險起見,可對全部原有的混凝土面板進行壓漿處理。
3.3 提高原路面防水能力:對所有縮縫、縱縫、裂縫清縫后,用填縫料灌縫。然后在原混凝土路面上加鋪土工布隔離層或加鋪1.5~2.5cm瀝青混和料隔離層,不做隔離層的應灑布粘層油,以減少路表水下滲并提高加鋪層與原路面的結合能力。
3.4 加鋪瀝青層:在隔離層(粘層)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一般應分為二層,下面層較厚(一般4~8cm),采用熱穩定性較好的開級配粗粒式或中粒式瀝青碎石或瀝青混凝土,上面層較薄(一般厚2~9cm),采用防水性能較好的密級配細粒式或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橫坡較小時,通過瀝青面層調整路面橫坡不小于1.596。橋面部分可僅加鋪上面層,橋頭兩端50m內的下面層應進行調坡。面層原材料技術要求、配合比設計、拌和、攤鋪等與常規瀝青類路面施工相同。只是碾壓時,選擇壓實機具噸位應考慮瀝青層的厚度,防止過振引起瀝青混合料二次細粒化。為防止瀝青層滲水導致混凝土路面加鋪后再次卿泥問題,可在舊板與瀝青層間鋪筑玻璃纖維布隔離層,方法是在混凝土路面上均勻澆灑一層乳化瀝青,灑布量為0.3kg/m2,然后全幅攤鋪幅寬1.2m的玻璃纖維布,縱縫處搭接寬度0.2m,橫縫處搭接寬度0.4m,其上再均勻灑布一層乳化瀝青及石屑,灑布量分別為0.5kg/m2,0.01m3/m2,碾壓成形后再攤鋪瀝青面層。實驗檢測表明,此種隔離層透水率為零,對卿泥現象有明顯效果。
4 結束語
文章針對舊路面的整修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分別從維護技術以及路面評價和加鋪層技術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首先原有路面的評定是開展修復工作的前提條件,文章對其展開了分析;而針對維修方面,從實際狀況出發,分別分析研究了裂縫的處理、錯臺的處理以及非結構性病害的處理和脫空板處理等技術;最后針對加鋪層的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著重針對瀝青加鋪層在舊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作用展開了探討。以此希望能夠提高原有路面的使用質量,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傅珊珊,敖云輝.關于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抗鹽凍性措施的探討[J].北方交通,2009(11).
[2]張勇.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及養護對策.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0卷)[C],2008.
[3]宋陽.水泥混凝土路面斷板的預防措施.河南省建筑業行業優秀論文集(2008)[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