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科才
摘 要: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筑施工建設中所使用的樓板建設的主要結構,相比于磚混結構而言,其材料的獲取更容易,成本更低,施工更簡單,因此在現代建筑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使用。如今隨著建筑施工技術的革新,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因為具有整體性及抗震性等優勢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預制樓板,并在現代住宅建設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不過,這一施工方式處于不斷的發展中,其自身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裂縫問題即是其中之一,相關的建筑施工單位和負責人一定要重視起來。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防治
1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產生裂縫的原因
1.1 混凝土的收縮
混凝土引起收縮的原因是在硬化初期主要由于水泥水化作用形成一種新的水泥結晶體,因為這種結晶體化合物較原材料體積小,所以容易導致混凝土體積收縮。而在后期的建筑施工中出現的混凝土收縮大部分是因為水汽蒸發干裂產生,如果施工所處的環境溫差較大則可能加劇這一情況。因為混凝土自身硬化過程中存在凝縮和干縮,如果年溫差較大,夏冬交替易節,就很容易使鋼筋混凝土產生裂縫。
1.2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
施工時還有一些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出現的裂縫是因為所使用的材料質量不達標導致。一般來說,如果水泥凝結或膨脹情況不符合規定,就很可能出現裂縫,其多出現于混凝土硬化的初期。而且如果骨料的泥量超標,就會讓混凝土過于干燥而在其表面出現網狀的不規則裂縫。
1.3 施工的缺陷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還有一些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的裂縫是因為施工不當產生的,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使用的混凝土的強度不達標,不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使得現澆樓板的厚度不夠,鋼筋的放置不到位,配筋量不足等都會造成現澆板的撓度過大,引起它在受彎抗拉出產生裂縫;拆模的時間太早,導致混凝土不能達到相應的強度,或者未達到終凝時間時負荷等這些因素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樓板的彈性變形,導致混凝土的強度小,不能承受相應的壓力和拉力,極易出現樓板內傷或斷裂;新澆筑的混凝土板因為模板支撐下沉使樓板撓度加大,拆模產生裂縫,尤其是陽臺、雨蓬、挑檐等懸臂等構件的施工,因為一些建設人員施工時的踩壓而使得鋼筋彎曲變形,降低了構件的承重性而出現裂縫甚至斷裂。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過大也會導致混凝土強度的降低,因為混凝土的強度值會受水灰比變化的影響,所以在進行施工是要嚴格的控制水泥和水計量的變動情況。泵送混凝土為了滿足泵送條件,塌落度大,流動性好,易產生局部骨料少,砂漿多的現象,混凝土脫水干縮產生裂縫。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可能會因為振搗或墊層的水分不足,而干燥開裂。完成混凝土澆筑振搗后,要將粗骨料中的水分和空氣及時的排除,避免因為表面呈現泌水而形成豎向體積小沉落,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砂漿層,降低其下層混凝土的含水性,而出現凝縮裂縫。同時因為模板墊層在澆筑混凝土要進行灑水,不能因為其水分喪失過多而過于干燥,而模板吸水量大,導致混凝土的塑性收縮而開裂。所以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導致混凝土板出現裂縫。而防護的時間也需要把控好,太早進行養護也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太晚進行防護又會降低混凝土承受日曬和風化的能力,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發過快,水泥含水量過多,混凝土結構體積收縮強烈而降低抗力,進行產生裂隙。后澆帶施工不慎也會直接導致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一些施工人員沒有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混凝土澆筑,進行后澆帶施工時不支模板,疏松混凝土未徹底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縫。
1.4 荷載的作用
在住宅建設中,還有一些混凝土結構澆板的裂縫是因為超負荷載重引起的,因為工程的設計人員一般只是依據建筑的承載能力來計算出施工所需要的鋼筋數量,再進行現澆板的澆筑,而忽視了可能出現的裂縫的影響程度,沒有將裂縫降低樓板承載量的情況考慮在內,使得一旦出現裂縫就很能嚴重的影響建筑的安全性。
1.5 設備專業的影響
專業設備在房屋住宅建設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其中電氣專業如照明、有線電視、通訊等所需的管線可以直接建設在現澆板中,而且有時集中于某一處現澆板中的管線多達7~8根,并且這些管線的直徑多為2~3cm,這時就會極大的影響現澆板的防護效果,使得現澆板出現開裂現象。
1.6 地基不均勻沉降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些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是因為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的。
2 裂縫的預防措施
2.1 對于施工的原材料要進行嚴格的審核,不能使用不達標準的、質量不合格的原材料。
2.2 對于混凝土施工時混凝土的調配比例要進行嚴格控制,測算好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選取優質的砂石作為配料,以減小空隙率和砂率,降低其收縮量,從而讓混凝土的抗裂強度更大。
2.3 在混凝土澆筑前,需要先用水把基層和模板浸透,防止水分過多散失,避免漏振與過振。
2.4 還要注意混凝土澆筑以后的初期防護,可以用保溫材料進行覆蓋,防止強風和爆曬。
2.5 按照程序進行操作,不能為了趕進度而提早拆除模板。還要在澆筑混凝土時安排專業人員護筋,防止負筋被踩彎。
2.6 根據施工建設的圖紙進行后澆帶的施工,設計專門的方案。后澆帶應設置在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小的部位,可以從梁、板的1/3跨部位通過或從縱橫相交部位或門洞口的連梁處通過。不過設置的間距不能大于30米,寬度在700毫米到1000毫米為宜,板和墻鋼筋搭接長度不小于45d,進行后澆帶澆筑時間不能太早,以能將混凝土總降溫及收縮變形完成一半以上時間為佳。把后澆帶中的垃圾清除掉,使之間的縫隙緊密相合,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漿接漿,進行后澆帶的混凝土要比原混凝土強度更大,且采用微膨脹混凝土,避免因為新老混凝土界面不能很好的結合而出現裂縫。
2.7 結構設計控制的措施。參與施工建設的人員在進行工程設計時要將可能影響建筑結構的因素都進行分析,從整體上進行分析,綜合的進行計算,保證工程建設的進度。現澆板的厚度應控制在板跨的1/30,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10mm,有交叉管線時不宜小于120mm;樓板宜采用熱軋帶肋鋼筋以增強其握裹力,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0。注意不能讓各板中的管線過于密集的分布,在預埋PVC等管線時,一定要按照相關的安裝規范進行操作,要用支架來固定管線,嚴禁兩根管線交叉疊放,需交叉時應采用專門設計的塑料接線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線交叉對混凝土厚度削弱過多。
2.8 針對地基不勻而產生的沉降現象可以通過調整基礎的選型,進行樓房沉降控制,從而減少裂縫產生的情況。
3 總束語
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來看,現在進行澆混凝土樓板時候普遍存在著出現裂縫的缺點,但是和預制板相比較而言,其還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在進行設計施工時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讓裂縫缺陷的危害降低,從而達到相應的施工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范實施手冊[S].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