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摘 要】近幾年,網絡社會崛起,網民數量急劇增加。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到信息的發布與擴散中來,一系列事件都在網絡輿論的漩渦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網絡正成為輿論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輿論的風起云涌,一方面表明我國網民的網絡使用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網民存在媒介使用水平不高、媒介素養缺失等弱點,構建完善的網絡輿論機制,發揮網民的作用才是關鍵。
【關鍵詞】網絡 輿情 網民素養
自互聯網1994年進入中國內地,網絡輿論事件在中國盛行,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海天盛筵引起網絡輿論的沸騰;3Q大戰引發網民高度關注;微信的朋友圈營銷引發網民長時間熱議……可以說,網絡媒體成就了中國的網絡輿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3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網民已經達到6.18億,近八成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發源地。
作為網絡輿論的主角——網民成為時代的風云人物。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2013年,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18億,網站數量達320萬之多。現在,中國網民規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長之勢。但隨著網絡輿論的發展,網民在使用網絡時也暴露出種種弊端。網民在網絡輿論環境中,應有所為有所不為,促進網絡的健康與繁榮,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促進網絡輿論的正常發展。
網絡輿論與網民行為表現
CNNIC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有以下幾組數據:1、中國網民的主體是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群體占到了網民的68.6%,超過網民總數的2/3。2、十大網絡應用中,三大娛樂類網絡應用——網絡音樂、網絡視頻和網絡游戲部分列入其中,娛樂仍舊是中國網民的主要互聯網活動之一。3、博客和論壇躋身前十大網絡應用。4、網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離不開互聯網的評價得分是3.54分,覺得自己有時沉迷于互聯網的得分為2.5分。
以上數據,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網民行為表現與網絡輿論的關系。首先,從網民的主要構成群體仍為青年人我們看出網絡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這就可能導致網絡輿論的不完善。青年群體成為網絡輿論的主力軍可能會造成網絡輿論的偏激性與片面化,廣泛吸收各方意見才能使信息更加完善,角度更加豐富,結論更加有力。從使用水平來看,中國網民使用網絡水平不是很高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娛樂是網民使用的最普遍的網絡功能。網絡作為信息集成者,具有豐富的資源,不同形式的知識載體可以大大滿足人們對知識的需求,網民應充分利用網絡,發揮網絡的學習、交流功能,而不僅局限于它的娛樂功能。尼爾波茲曼早期就提出了“娛樂至死”的觀點,一味追求網絡的娛樂功能,很容易導致人們沉迷于網絡。本應利用網絡的網民卻逐漸成為網絡的“奴隸”。究其根源還是網民缺乏理性思維與自控能力,所以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迫在眉睫。
博客和論壇等個人空間躋身十大網絡應用反映了我國自媒體的發展,表明了我國網民在網絡應用中自主性和話語權的增強。2006年最后一期的美國《時代》周刊有這樣一幅封面:年度風云人物——一個計算機顯示屏,顯示屏的中央寫著“YOU”。它有力地告訴人們,網民才是2006年的真正的風云人物。網民在網絡輿論的引導與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
網絡輿論與網民媒介素養
網民的媒介素養對于網絡輿論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媒介素養學者W.James.Potter在他的《媒介素養》一書中提到:“媒介傳播效果對人的影響就像天氣對人的影響,無論氣象局如何先進,它也控制不了天氣的變化,然而個人卻能有效控制天氣對身體的影響。”在當今時代,增強公眾對媒介特別是網絡媒介的認識與利用能力,對于防范網民的不當言論行為有著很大作用,因此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是促進網民構建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的基礎。提高我國網民的媒介素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1、增強網民的認知能力
認知傳播知識的基礎上,網民才能形成對于媒介信息的批判思維,這樣才能在網絡輿論環境中如魚得水,而不是成為媒介的“信息奴隸”。認識能力首先是對網絡媒介屬性的認知。網絡媒介是為人類服務的,在與人的關系中,是處于從屬地位的,而不是核心的主導地位。其次是對媒介功能的認識。當前中國網民主要掌握的仍是網絡的娛樂功能,這也是網民對于網絡功能認識不完善的反映。從社會功能上看,網絡媒體除了具備傳統媒體所具備的傳承功能、監測功能和娛樂教育功能,還具備信息發布和擴散、人際交往等諸多功能。全面認識這些功能,利于網民利用新媒體實現言論自由和社會監督,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和評價能力。網絡輿論不健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網民的分辨能力較差。我國網民的主力軍是青少年,自身的信息認知能力較差,很多情況下無意中成為了錯誤信息的推手。所以我們要加強相關教育,把網民培養為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批判性受眾”,提高對錯誤信息的免疫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使用媒介,以正確的信息構建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
2、擴大實現途徑
綜合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育途徑主要有學校教育、社會團體推廣、媒體宣傳、政府支持和家庭教育等。要以學校教育為主,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美國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是根據年齡階段的特點來進行的,化為兒童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和成人階段,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對策來幫助受眾對媒介進行感悟與認識。
網絡輿論與網民的道德自律
網民在網絡輿論的營造過程中呈現弊端的另一個原因是網民缺乏道德自律。加強網民的道德自律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只有對網民進行長期的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網民才能在網絡輿論營造中發揮正確的引領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網民進行道德自律方面的教育:
1、建立相應的道德體系
網絡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絡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絡道德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準。不同的社會背景,道德體系也不一樣。在今天網絡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建立與我們的國情相符合的網絡道德體系,使網民有相應的行為規范與目標。
2、加強家庭的道德教育
從CNNIC的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看,我們發現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持續上升,而且網民的主體是青少年,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家庭方面的網絡道德教育,父母履行好自己的教育義務。
3、重塑人生信仰
分析網絡輿論中的網民犯罪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民自身信仰的缺失,缺少人生信念,精神極度空虛。在我國,公共信仰不完善的情況下,個人信仰缺乏合理的依托,這就導致了精神的空虛,也就極有可能導致行為的不規范,可見加強網絡道德教育,重塑人生的信仰是首要任務。
4、營造道德氛圍
個體的行為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有助于網民加強對網絡道德的認知、調節自身道德情感,進而改善自身的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①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絡成輿論重要發源地》[N].《羊城晚報》,2008-12-23
②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9-1
③余秀才:《網絡輿論:起因、流變與引導》[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
④Potter,W.James,Media Literacy,New York:Sage Publication,2001
⑤余秀才:《網絡輿論:起因、流變與引導》[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95
(作者: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