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加華
【摘要】參加優質課競賽,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青年教師提升綜合素質的機會。上好一節優質競賽課,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好賽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把握好每一個細節,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獲得成功。
【關鍵詞】 競賽課 高中化學 優質 新課改
參加優質課競賽,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青年教師提升綜合素質的機會。自2012年我區全面實施新課改以來,筆者有幸參加南寧市舉行的高中化學優質課兩次競賽,對課改后如何上好高中化學優質課有著切身的體會;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化學優質課的教法有一定的心得。
一、緊扣課標要求,把握教學內容
課標即課程標準,它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標中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把尺子。因此,在明確賽課的具體內容之后,要仔細研讀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相關的內容,準確把握本節課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同時,結合《教師教學用書》,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及教學的尺度。切忌不能與以往的教學經驗或自己的好惡,對教學內容隨意增減,對教學目標隨意加深難度。例如,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一課時)中,關于“溶液的導電能力以及強弱電解質的定義”的問題,到底該不該作為本次賽課的教學內容?若增加該教學內容,容易造成因教學容量過大而超時;若刪減,則擔心課堂容量不夠而被扣分。關于“電解質”的問題,在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對本章節的表述為“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而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對其表述為“在初中化學中,學生已做過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在此基礎上,介紹氯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鈉等固體分別加熱至熔化后能導電,這樣很順利引出電解質的概念。然后,通過介紹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引出NaCl電離方程式的書寫,以及HCl、H2SO4、HNO3三種酸的電離方程式,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的定義。最后,引導學生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堿和鹽的本質。”由此可以確定本章節教學內容為:(1)電解質的概念;(2)電離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3)酸、堿、鹽的定義。而對電解質的要求,僅停留在對概念的一般性了解,而對“溶液的導電能力以及強弱電解質的定義”不作具體要求。因此,電解質的拓展內容,在賽課中就不能隨意增加。
二、教學語言規范,注意教學邏輯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質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課堂上,語言是教與學的橋梁,它決定著學生的喜好。課堂教學的成敗,不僅取決于教師學問的多少,口語表達能力也起著關鍵性作用。教師自身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把知識準確、科學、到位而又不枯燥地傳授給學生。化學學科跟其它學科一樣,教學內容嚴謹、邏輯性強。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語言必須準確、規范、精煉,在賽課中語言表達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出現任何有爭議性的語言甚至是錯誤的語言,更不能出現科學上的錯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用詞上要準確貼切,尤其是特有的化學用語、基本概念、性質、實驗現象和結論,表達應該規范、準確。同時,備課時,最好要寫“詳案”,反復斟酌、推敲,才能在課堂上表達得更準確和完善。
三、理清教學思路,搭好教學框架
優質賽課,與平時的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略有不同。為求比賽公平、公正,一般都在異地進行,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學生,加之教室后排還坐著若干位評委,授課教師或多或少都會有緊張的情緒,教學思路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不管教學內容多么繁雜,授課前一定要認真理清教學思路,搭建好教學框架,明確本節課主要應完成教學任務;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哪些是著重講,哪些只需一般提及,做到“心中有數”。以《離子反應》(第一課時)為例,首先要明確本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有:(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2)電離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3)酸、堿、鹽的定義。講授的順序為:電離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再從電離的角度了解酸、堿、鹽的定義,最后引出電解質概念。
四、新課引入新穎,激發學生興趣
在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一場表演。精彩的表演,能引人入勝,產生共鳴。課堂教學不僅是語言的溝通,更是心與心的交流。新穎的新課引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抓住學生的心。所謂的新穎,就是要有“亮點”、有“新意”。新課引入方式一般來說有如下幾種:(1)以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或問題作為開始的情境引入法;(2)以引發學生興趣與思考的問題作為開始的問題引入法;(3)以對固有知識的回顧、反思,運用、遷移、拓展和類比等手段引出的溫故知新引入法;(4)直接點明主題的開門見山引入法;(5)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提出猜想的實驗探究引入法,等等。新課引入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選擇,但不管是哪一種選擇,課題引入一定要有亮點,甚至是出奇不意,才能使學生感到有“新意”,才能抓住學生的心。
近幾年來,網絡非常的發達,想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入,很難讓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如果能適當運用自制的教具開篇,在眾多的選手中肯定會脫穎而出,讓學生和評委印象深刻。例如,本人參賽課題《離子反應》(第一課時)的引入,就是根據上節“物質的分類”的內容來制作教具的,課前,秉著廢物利用的環保理念,我充分利用一些廢棄的紙箱,制成尺寸大小相近的“卡片”,在每張“卡片”雙面都貼上白紙,為使得“卡片”更加美觀、精致,還用彩色筆給“卡片”描上邊框,并在白紙上寫上一些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賽課前,把它們隨機分發給學生,引入時,請學生回顧“物質分類”的內容,然后請學生將“卡片”上的化合物進行分類。根據分類標準不同,化合物可有多種分類的方式,從而引出電離的概念。這種教具不僅制作簡單,使用方便,還能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隨意改變。在使用時,不僅能復習上節內容,同時,給學生“驚喜”而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五、注意細枝末節,充分做好準備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賽場如戰場。上好優質競賽課,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要注意幾個細枝末節的問題:(1)賽前,到比賽現場觀察上課教室、安裝和調試多媒體課件,避免由于電腦配置不同(有條件的可以自帶筆記本電腦),影響動畫播放效果。(2)根據黑板的大小,設計合理的板書。(3)準備好實驗器材,有分組實驗的,要先確定好所上班級學生的總人數。避免因實驗器材準備不足,影響教學效果。(4)所用教具的擺放位置要設計好,便于教學中的使用。(5)計劃好出行的路線和時間,避免因堵車或不熟悉道路而遲到的現象。(6)對于教師的著裝要求,雖沒有明確規定,但在比賽場合最好著正裝為宜。
總之,上好一節優質競賽課,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好競賽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把握好每一個細節。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貟廣秋,汪佳敏.高中化學有效性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 [M] .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 黃都.高中化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 [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M]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之化學1(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