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向陽+常數+何錦東
【摘要】西南聯大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取得了學術的高度繁榮,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聯大的教師激勵機制之一——學術休假制度。目前學界對學術休假制度研究的論文甚多,而研究西南聯大學術休假制度和對外學術交流的論文較少,把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更是鮮見。
【關鍵詞】學術休假制度 西南聯大 對外學術交流 積極作用
西南聯大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取得了學術的高度繁榮。西南聯大取得的巨大學術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聯大的教師激勵機制之一——學術休假制度。目前學界對學術休假制度研究的論文甚多,而研究西南聯大學術休假制度和對外學術交流的論文較少,把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更是鮮見。本文試探析學術休假制度對西南聯大學術研究的積極作用、當今高校的學術休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學術休假制度的內涵
學術休假(Sabbatical leave)指某些高等學校或中小學在教師連續滿工作量工作若干年(如5年或7年)后給予的一次帶薪(全部或部分)休假,時間常為1年或數月,目的在于使教師獲得全時從事科學研究或學習進修的機會。學術休假制度于1880年由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Charles W. Eliot)首創,目前,學術休假制度在西方國家高校普遍實行。
二、西南聯大的學術休假制度
聯大教師的學術假制度是清華大學教師休假制度的繼承與發揚。清華大學《教師服務及待遇規程》中規定,教師休假制度面向學校所有專任教師:本大學教授如按照本規程連續服務滿五年而本大學愿續聘其為教授者,得休假一年,如不兼事支半薪,或休假半年如不兼事支全薪,但曾經休假一次者,須連續服務六年,方得再享休假權利。
據史料記載,聯大時期申請過國內休假的有朱自清等10名教師;華羅庚、楊振聲等36名教師申請過出國進修。聯大的教師很重視這種休假制度,一是因為這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肯定和獎勵,教師可以利用該假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學術體系,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二是因為這是教師的一種權利,能夠保障教師在一段時間內安心做研究而不受教學和生計的打擾。抗戰時期由于國民政府曾制定過限制教員和學生出國留學的政策,因此利用學術休假出國進修或研究的機會更顯得來之不易。
三、西南聯大的學術休假制度對對外學術交流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種教師激勵制度,學術休假制度在激勵教師工作熱情、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科研創新能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術交流亦有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時間保障
學術休假制度保障了聯大教師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所需要的必要時間,使其能夠用這段時間去國內外其他大學或研究所了解課題研究現狀,與其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和溝通,進而激發新思想、新觀點的產生,從而擴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寬度。學術假可以讓教師完完全全地靜下心來反思和回顧工作及研究的成敗,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打破模式化思維,拓展研究視野。西南聯大的教師利用這樣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安心搞科研,不受其他外事(如教學、生計)所打擾,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因此較易出成果。據統計,聯大期間,僅物理系以及清華大學的兩個研究所,共發表論文108篇,其中國內58篇;國外50篇(其中NATURE4篇)。在戰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殊屬不易,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2.經費支持
除了充裕的時間以外,學術交流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在學術休假期間,聯大提供薪金及研究費用對休假教師的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提供經費支持。眾所周知,西南聯大時期學校的辦學經費極其緊張,很多教師需靠外出兼職才能養家糊口,甚至梅貽琦校長的夫人也靠賣米糕來補貼家用。然而聯大仍對學術研究費給予了較大的傾斜,保障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順利開展沒有中斷。據史料記載,1938~1946年的學術研究費占總經費的百分比逐年遞增,從1938年的4.3%上升到了1946年的25%,占辦學總經費的四分之一強。而且該學術研究費并不包含教師帶薪學術休假的薪水,帶薪休假的教師薪水仍從教師俸祿中支取。由此可見,即使在艱苦的抗戰年代,西南聯大作為高等學府,仍然把學術研究放在第一位,想法設法為學術研究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
四、當今高校學術休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
學術休假制度的好處不容置疑,西南聯大的輝煌成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其作用也日益引起管理者的重視。盡管我國教育部數次提出建立學術休假制度,而我國高校的學術休假制度仍然落不到實處,真正能夠實行學術休假政策的高校寥寥無幾。總的來說,當今中國高校的學術休假制度之所以遲遲不能實施,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科研經費上無法保證。學術休假的經費問題成為了制約學術休假制度發展的瓶頸。然而70多年前的西南聯大,在戰時辦學經費極其緊張的極端條件下,是如何保證學術休假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我國高校的經費如果向西南聯大那樣適當向科研傾斜,而不是大興土木搞硬件建設,鋪張浪費,也能為學術休假制度提供實施保障。再者,高校還應借鑒國外高校的做法,拓展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做到政府撥款專款專用,民間資本積極吸收,教師自籌經費適當補給。當然,如何結合我國現在的國情,制定出符合新時代的學術休假制度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人辭典(下) [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劉述禮,黃延復.梅貽琦教育論著選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四) [G].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二) [G].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5]沈克琦,趙凱華.北大物理九十年 [M].北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09.
[6]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六) [G].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7]楊曉輝.中日大學教師學術休假制度比較 [J].教書育人,2006,(9):95-96.
[8]田麗萍.中國高校學術休假制度探討——兼談美國經驗 [J].學園,2013,(10):51.
基金項目:云南師范大學西南聯大研究所2013年項目《西南聯大時期的對外學術交流研究》(項目號:13Y007)階段性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