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靜
余秋雨先生曾說:“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表達和溝通的訓練……要表達生命,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手段;要溝通生命,又必須掌握能被別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的規則。”語文教師要做到與學生溝通,就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規則,如何激發學生進行獨特的個體生命表達,是語文教師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下面筆者就嘗試從四個方面淺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一些教學手法。
一、創造自主的寫作環境
1.題目創新
學生寫作難免總是“帶著鐐銬跳舞”,教師在設計作文題目時會出于學生能力的考慮而對作文題目有所限制,這束縛了學生的自由發揮。教師在寫作訓練中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創造的空間,可以嘗試將經典課文與寫作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完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一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一篇關于節日的作文,由于剛學完《北京的春節》,可以讓學生借鑒名家的筆法進行自主創新。季羨林的《懷念母親》真摯感人,以這篇文章為基礎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嘗試用心靈感受日常的人和事,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寫作的能力。由于學生寫作的擅長點不同,教師設定的作文題目應追求多變,鼓勵他們創新題目、發揮想象,創作出不同類型的文章。
2.課堂氣氛
小學生作文的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若想要消除這個現象,就要鼓勵學生張開創作的翅膀自由寫作,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這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寫作氛圍。
例如六年級寫作課《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學生》,由于這個題目可寫的角度很多,教師在課前引導中無須限制角度,筆者在教學中就直接用“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回顧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會有許多感慨,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學生,你將會怎樣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將學生引到作文中來,之后鼓勵他們自由寫作,習作的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學生對自己的小學生活感觸頗多,有的文章具有真情實感,有些又充滿童趣??梢?,將自主權交還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對寫作訓練很有幫助。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自由表達
1.游戲活動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游戲輔助教學往往是較有效的教學手段,盡管五、六年級的學生相較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由于年齡小,仍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于課堂之中。筆者在教學中,時常借用一些有趣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教學以“謊言”為題的作文時,首先和學生做了一個“誰是臥底”的游戲,兩個詞語分別是大西瓜和小西瓜,讓學生陳述自己手中的詞條然后找出小西瓜在誰手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游戲中來,然后筆者趁熱打鐵引出作文題目《謊言》。隨后筆者又講述了幾個關于善意的謊言的小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通過游戲和故事不僅讓他們體驗到說謊時的心理,也讓他們了解到善意的謊言背后的故事。再如,在寫作“記一次活動”的半命題作文時,筆者先向學生講解了觀察細節的重要性,然后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戶外進行了“拔河比賽”“貼鼻子”等游戲,回教室后讓他們針對這些游戲中的細節進行寫作,學生們大部分的作文都充滿樂趣,情感真實自然,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創設情境
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十分重要,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能觸動他們的寫作靈感,開拓寫作思路,使寫出的文章不空泛、有靈魂。因此,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寫作靈感的催化劑。
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以“環境”為題的寫作時,筆者先播放了名為《最后一滴水》的公益廣告,讓學生了解地球環境惡化的現狀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輔以寫作指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多種環境問題,自然就產生了寫作的欲望。筆者鼓勵學生在創設的環境情境中自由發揮、暢所欲言,他們寫出的作文也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學生善于抒情,文章流露出對地球的珍愛;有的學生善于思考,以“一滴水的訴說”的方式來引起大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有的學生善于想象,以童話的方式寫了關于“一棵草的獨白”。在這堂課中,“環境”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實可感的,小學生在充滿想象的空間中自由翱翔,充分開拓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注重積累,讓學生有話可說
1.生活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來源,教師應重視和鼓勵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引導他們捕捉生活中的鏡頭,比如一些有趣、感人的生活場景,電視中出現的新聞等等。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周記,把自己每周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乃至感受、體會、心情都記錄下來,對周記的內容不要強加規定,讓學生可以盡情地敘事、盡情地抒情,在自由訴說的同時也能訓練表達能力。只要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周圍,養成善于思考、勤于觀察的習慣,充分積累素材,并將其運用于寫作當中,作文時就不會擔心無話可說,自然言之有物。
2.閱讀積累
寫作是一種重要的對話手段,包括與自我對話、與他人對話、與名著對話、與歷史對話、與未來對話。因此,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讓寫出的文章顯得厚重扎實,而不至于漂浮無根,這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不同的閱讀材料,以擴寬他們的視野,例如小說類的《草房子》《窗邊的小豆豆》《魯濱遜漂流記》,散文類的《昆蟲記》《小桔燈》,科學類的《昆蟲記》《海底兩萬里》,童話類的《小王子》,還有一些人物傳記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當然,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須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整理閱讀筆記,即在閱讀中摘錄自己覺得精彩的片段,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模仿使用。另外,教師也可推廣讀書漂流活動,設置一個“讀書漂流點”讓學生進行交換書目的閱讀,或是開展課前五分鐘的美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課前五分鐘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與同學一起交流閱讀感受,進一步積累閱讀素材。
四、評價展示,激勵學生寫作
適時的評價能對小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要注意評價的方法,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要以鼓勵為主,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寫作優勢,從而達到激發寫作興趣的目的。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如下所示:
第一,講評作文。教師在講評作文時,方式要有所創新,要盡量突破以往評價作文的方式,可以是教師講評,也可以是學生小組內互評。例如在寫作完“最難忘的一次經歷”之后,教師可以朗讀幾篇較為優秀的文章,然后請學生自己評閱,并指出認為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樣既能讓學生欣賞到優秀的文章,也能通過評閱增加對作文的了解,逐漸提高作文水平。第二,分類評價。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或寫作水平進行不同的評價,例如給一位比較自卑的女生的評語是“文章寫得很感人,語言細膩,老師也能體會你內疚的心情,相信他們一定會原諒你……”而針對較活潑的學生寫得充滿趣味的作文,教師則可以用“這個活動很有趣!作文寫得非常生動!你當時一定很開心!希望你能保持快樂的心情!”之類的評語。當然,評語都是彈性較大的,教師需要仔細觀察、認真評價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第三,作文評比。由于每個人的寫作水平不同,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差異,把他們分成四到五組開展競賽,并根據結果予以鼓勵,設置進步獎、優秀獎,這樣一來,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也達到了作文訓練的目的。須注意的是,無論選擇何種評價方式,都要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消除對文章的畏懼,樹立自信。
五、總結
小學寫作教學是一門藝術,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作文水平,也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因此,寫作教學須引起教師的重視。筆者認為,用題目創新和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自主寫作的環境,用游戲及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用積累夯實寫作基礎,用評價激勵讓學生樂于寫作,這四種方法是易于操作而行之有效的,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