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萍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在于言傳身教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物欲橫流的價值取向正腐蝕著以愛和責任構建的傳統教師的角色,“課堂不用功留一手”“課外辦補習撈一手”等現象比比皆是,心氣浮躁、缺乏責任心與愛心已成為目前教師職業中的普遍現象,嚴重地影響著教師隊伍的形象和素質。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只有與愛心相伴,與責任同行,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才能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一、責任的重量、分量
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師不僅僅要具有“授業解惑”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對學生如何做人負責。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德育”和“才育”并重的教學思想,教育開始了從培養“具有某一項技能的人”到培養“君子”的轉變。因此,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身體力行,實現“德育”的育人目標。
1.身體力行,以德育人
《禮記》認為:“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所謂教師就是教會學生事理、培養學生優良品德的人。優秀的教師會從言行上感染和影響學生,如俯身撿垃圾的一個小小動作就能夠使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激勵他們去實踐。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德育責任感,通過身體力行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
特別是在紀律管理方面,教師通常采取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嚴厲的處罰制度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但是收效并不明顯。一方面,學生疲于接受“命令式”的教導,導致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另一方面,負面性的激勵手段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相較于枯燥乏味的說教,教師身體力行地實踐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例如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完成作業,講文明、有禮貌”的紀律要求轉化為對自身的“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備課,儀表端莊大方,教態親切活潑”的規范,并在點滴中實踐。久而久之,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并能自覺遵守紀律、嚴于利己。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揮自身楷模的作用,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學生。
2.提升專業知識,以才育人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如果教師的知識豐富、修養較高,那么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理解也越深刻、把握也越準確。因此,教師在承擔育人責任的同時,必須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識,為育人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一方面,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和體系有整體的把握,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然于心,對知識點能夠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行之有效。其次,教師必須能讀懂學生的心靈。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須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別是在與學生相處時,只有讀懂他們的心理、明白他們的需求,才能根據他們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導,從而成為合格的教師、學生的知心朋友。
二、愛的溫度、廣度和深度
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僅要注重引導和教育,而且要掌握關愛的藝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愛的灌溉。愛具有神奇的魔力,一個燦爛的微笑就能給予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激勵學生勇往直前,一聲親切的問候就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對教師而言,愛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它被分解為一個個直觀形象的動作:一次寬容、一次理解、一次傾聽。
1.以嚴峻之愛促進學生發展
關愛學生并不等同于無原則地妥協和滿足,相反,它是建立在遵循規則之上的關愛。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明辨是非、獎罰分明的能力,能夠以愛去督促學生上進、去引導學生的行為。
不少教師為了展示自己的親切、和氣,常常采取對學生“言聽計從”的方式,試圖與學生打成一片。然而,教師必須明白愛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管理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愛與嚴峻統一于教師的管理之中,也就是說,教師面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時必須堅守原則。如有學生不認真聽講,再三好言相勸無效,教師可以對其提出嚴厲的批評,使其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有學生嚴重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師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的同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扣德育分、警告處分等。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懲罰的目的并不在于打壓學生,而是希望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杜絕此類行為再次發生。在嚴峻的同時給予學生關懷,促進他們的發展與進步。
2.以科學之愛引導學生愛學、樂學
面對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各異的學生,教師必須科學地看待他們的成長,而不是以偏概全、蓋棺定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學生對學習抱有無比的熱忱,而有的學生則絲毫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成績優秀,有的學生卻排名倒數,有的學生領悟能力強,而有的學生則想象力豐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科學的愛要求教師能夠全面地看待學生,并能夠因材施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
例如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小男孩伊桑在語言讀寫方面遜于常人,卻擁有驚人的想象力與藝術創造力的故事。在世俗的評判標準下,這個孩子愚蠢透頂,無藥可救。但是尼庫姆巴老師卻主動靠近他、讀懂他,發現了他的優點,并為他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與電影中的伊桑一樣,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不被他人理解,并成為嘲諷、嘲弄的對象,教師要善于挖掘他們的潛能,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以尊重、寬容和信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3.以深遠之愛關心學生成長
愛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表層,還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使他們充分地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叛逆”“敏感”,甚至“危險”都成為他們特有的標簽。一方面,學生很容易產生矛盾的心理,主要表現為身心失衡的矛盾、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自制性與沖動型的矛盾以及成長的欲望與厭學的心理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需要教師用愛和耐心巧妙地化解。例如有些學生強烈希望掙脫父母和教師的管束,渴望獲得私人空間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采取協商的方法,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適時放手,充分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有些學生在這一時期性格敏感、多愁善感,常常陷入情感的“死胡同”里,渴望被他人理解又不愿意敞開心扉,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經常地與他們談心,適時安撫,幫助他們調節情緒。另一方面,學生個性的發展使他們具有自我意識并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教師只有洞悉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
4.以寬容之愛理解、尊重學生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往往更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注、肯定和理解,如有的學生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形象,對著裝、發型表現出獨有的個性,講究時髦;有的學生愛面子,通過掩飾不足、炫耀長處來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懂得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疏導,在滿足學生被尊重、被理解心理的同時,幫助他們正確地理解自尊心。
有的學生自尊心過強,認為凡事都要以自我為中心,并要求他人無條件地服從自己,遇到挫折或批評就會產生極端的心理,強烈排斥外界的事物。面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采取溫和的方式疏通他們的“牛角尖”,幫助他們認識到在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還有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一切都不如他人,心情抑郁,垂頭喪氣。面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多與其溝通和交流,鼓勵他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才能,既能看到缺點又要看到優點,切勿妄自菲薄。總之,對陷入自尊心過強和自卑心過重泥淖的學生,教師要以一顆寬容之心撫慰,尋找共同語言,并采取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
三、結束語
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色彩,每一位學生都值得被精心灌溉。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洗去心浮氣躁,攜手愛心與責任,以責任育人,以愛書寫教育篇章,做到靜心傾聽、悅心教導、細心關懷,用責任給每一位學生筑就愛的港灣。特別是在責任意識缺乏的今天,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必須將育人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事情來對待,巧雕細琢,謹慎填充每一片空白,只有這樣才能讓花散出芬芳,讓水結出漂亮的水晶。
(作者單位:甘肅省阿克塞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