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藝
〔關鍵詞〕 新課改;聽評課;標準;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60—01
開展聽評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而且對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將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該如何聽評課談幾點看法。
一、 聽評課的標準
1.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制定出體現本學科特色、體現對學生素質培養、符合學科教育邏輯的教學目標。
2.準確把握新課程教材。處理教學內容時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做到主線明晰、重點突出,使全體學生能快速掌握學科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基本知識、實驗操作技能與研究方法,在開發學生智力與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收獲,課堂教學效果好。
3.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既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又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建立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注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5.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積極創造實驗條件,開展實驗教學,能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概念直觀形象,課堂教學效率高。
二、 聽評課的內容
1.評課堂教學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關系處理。無論哪一學科的教學,都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德育意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所以,我們要看教學中教師在重視“科學性”和科學素養的同時,是否也能重視開發課程中的人文精神,重視學生人文素養、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評教學目標的制定及達成。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它與以往的教學目標具有較大的區別,特別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維度,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不被重視的,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要關心學生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特別重視這兩個維度目標的達成。所以,我們要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具有著力體現三維目標的意識,教學目的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要看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教學任務是否完成。
3.評“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落實。新課程提倡在知識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使教學過程變成是探索知識之所以成為知識的建構過程。所以,我們要看在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遵循教學基本規律,針對學科的課程特點實施教學。看教師在課堂上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設計的問題,能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否做到突出重點有技巧,攻克難點有方法。能否抓住關鍵,以簡駕繁,所教的知識是否做到了準確度高、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訓練。
4.評師生之間的互動意識和互動程度。新課程的亮點,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提倡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相互合作、互相配合。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我們要看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有無創新,能否引導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看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方法,參與狀態如何;看教師是否把學生當成課堂學習的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反思的空間與時間;看師生關系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看教師的職能是否真正發生了變化,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服務者和參與者。
5.評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新課程視野下的教學基本功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水平和敏銳的反應能力,具有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科教學開辟了廣闊的途徑,教學中儀器、圖片等手段的應用,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看教師的精神狀態是否振奮,教學語言是否清晰準確、科學精煉、生動形象,板書是否規范合理的同時,還要看教師多媒體的使用是否科學、適時、適度,能否較好地控制教學環節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