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
摘 要 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37億輛,汽車在裝配制造或者鈑金維修時都會用到焊接,特別是近年來,車身廣泛采用承載式車身,車身薄焊接后變形嚴重,如何采取措施減小車架在焊接工序中發生的應力與應變,從而提高焊接工序的精度,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闡述車架焊接變形的影響因素、控制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汽車車架;焊接變形;焊接應力;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91-02
車架在焊接時,加熱和冷卻是不均勻的,所以,各個焊接接頭熱脹冷縮不均勻。而車架本身是一個整體,各個梁之間是互相制約,導致不能自由地伸長和縮短,這就使接頭內產生不均勻的變形,所以在焊接過程中就會產生應力和變形。焊接應力和變形會影響其他零部件的裝配,因此是車架設計和制造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1 焊接應力與焊接變形的產生原因
1)車架受熱不均勻。在整個焊接過程中,車架焊縫受熱是不均勻的,不均勻的加熱引起車架不均勻的熱脹冷縮,冷卻后就使車架內部產生殘余內應力。
2)焊縫的收縮。焊縫在冷卻時,由液態結晶為固態時,體積會有一定的收縮。但是焊縫與母材是一個整體,焊縫金屬不能自由地膨脹和收縮,所以引起整個車架的變形,同時在焊縫中引起殘余焊接應力。
3)焊縫的剛性和拘束。焊縫的剛性和拘束作用,對車架變形和應力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剛性指焊件抵抗焊接變形的能力。拘束是焊件周圍對車架變形的制約作用。剛性是車架本身的性能,它和車架的材料、車架橫截面積以及尺寸的大小有關系,而拘束是一種客觀條件,車架自身的剛性及受周圍的拘束程度小,那么焊接變形就大,但是焊接應力反而小。
2 控制焊接變形的措施和矯正方法
2.1 控制殘余變形的措施
1)選擇合理的裝配和焊接順序,采用合理的裝焊順序,對于控制焊接殘余變形尤為重要。通常,將車架組裝后再進行焊接,對于不能采用先組裝再焊接的車架,也要選擇合適的裝焊順序,控制焊接變形。
2)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①對于對稱的車架,采用對稱焊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焊接變形。②對于不對稱的車架,先焊焊縫少的一側,后焊焊縫多的一側。
3)選擇合理的焊接方法 焊縫較長時,從中間向兩端焊接,或者采用分段跳焊法,使焊縫受熱均勻,減少焊接變形。
4)采用反變形法,焊接前把焊件向變形方向的反方向預先彎一點,這種方法叫做反變形法,可以很有效地控制焊接變形。
5)剛性固定法,車架在焊接前,通過裝配夾具把車架固定從而限制焊接是的熱脹冷縮,待車架冷卻后再放松,以便消除焊接變形。
6)合適的線能量,采用合適的線能量通過控制焊接溫度來減少焊接變形。
7)散熱法,在焊接時,采用強制冷卻,使焊縫周圍熱量大大減少,減少熱脹冷縮,控制焊接變形。
8)控制焊縫的數量,在設計焊接結構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選用沖壓件代替焊接,合理地選擇肋板的形狀,適當地安排肋板的位置,優化肋板數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
2.2 焊接殘余變形的矯正方法
1)機械矯正法,運用專用機械對車架變形處給予拉伸、壓縮或者彎曲。含碳量不高的車架,在焊接后可以直接進行機械矯正;對于合金鋼的車架,在焊接后一定要進行去應力熱處理后才可以進行機械矯正,防止損壞車架。
2)火焰加熱法矯正,運用氧乙炔火焰對變形的車架進行合適的加熱使之膨脹,但是周圍未加熱的部分溫度較低,限制膨脹產生壓縮變形,從而使變形得以矯正。①火焰加熱的溫度。火焰加熱法矯正時加熱溫度應該控制在600℃-800℃,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材料的加熱溫度可以根據表面顏色的變化來識別,見表1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②火焰的加熱方式。點狀加熱的加熱區域為一圓圈狀點,圓圈的直徑一般不大于15 mm,點與點之間距離一般為50 mm-100 mm,通常采用線狀加熱火焰一般做直線移動或者稍微做橫向擺動,加熱線的寬度一般為0.5-2倍的板厚。三角形加熱加熱區域為三角形,適用于變形嚴重且剛性較大的車架,一般三角形的高度為板厚的0.2倍。
表1 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
顏色 溫度(℃) 顏色 溫度(℃)
深褐紅色 550-580 櫻紅色 770-800
褐紅色 580-650 淡櫻紅色 800-830
暗櫻紅色 650-730 亮櫻紅色 830-900
深櫻紅色 730-770
3 減少和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方法
3.1 減少焊接殘余應力的工藝措施
1)設計車架時,盡量采用剛性小的焊接接頭,避免焊縫集中、十字接頭和交叉焊縫。
2)盡可能減少焊縫的數量和尺寸,焊縫不要出現在應力集中區域。
3)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①首先焊接收縮大的焊縫,使焊縫能自由地收縮減少焊接應力。②先焊接短焊縫,后焊接長焊縫,壁厚不一先焊薄邊,是焊縫具有較大的橫向收縮余地。③對于工作時受力大的結構應先焊接。
4)反變形法,反變形法可以降低局部剛度,使焊縫冷卻時能自由地收縮,在焊接是預先考慮收縮量,保證焊后車架達到所需的尺寸。
3)錘擊焊縫區法,用小圓頭錘對焊后的焊縫及焊縫周圍進行勻速、適度的錘擊,使焊縫區延展疏松,抵消一部分焊接應力。
4)預熱法,焊接前對車架進行整體或者局部預熱100℃-150℃,使得車架先產生熱脹冷縮,這樣焊接時就能有效防止焊接應力。
5)減少線能量,采用小電流、小坡口、較快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池的溫度,對于薄板采用Co2氣體保護焊,對于厚板采用多層多道焊。
3.2 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方法
1)焊后熱處理,利用金屬在高溫下屈服極限的降低,使內應力高的地方產生塑性流動,彈性變形減少,塑性變形逐漸增加而使應力降低。對焊后的車架進行去應力退火,可以消除80%的焊后殘余應力。
2)機械拉伸法,通過機械拉伸產生塑性變形來釋放焊接殘余應力,這種方法能消除20%-50%的焊接殘余應力。
3)溫差拉伸法,在焊縫的兩側用氧乙炔火焰加熱150℃-200℃后用冷水冷卻,通過冷卻收縮來拉伸焊縫,達到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消除50%-70%的焊接殘余應力。
4)振動法,將焊件在一定頻率下進行十分鐘左右的振動處理,以振動的能量給工件施加附加應力,當附加應力與殘余應力疊加后,達到或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時,工件就會發生微觀或宏觀塑性變形,這樣就降低和均勻化了殘余應力,使焊件尺寸精度穩定,消除焊接應力。
4 結論
如何控制車架焊接變形和減少殘余應力,是國內外專家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本論文的重點如何防止車架焊接應力和變形。主要內容介紹了造成焊接應力與變形的影響因素、產生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措施等,焊接構件采用何種方法控制應力及變形,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控制措施。從而達到既保證安全又經濟實用的目的,以減少后期矯正的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焊接變形所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焊接工藝與操作技巧叢書》編委會.焊接應力、變形的控制工藝與操作技巧[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方洪淵.焊接結構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35-36.
[3]葉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12-13.
[4]鄒新升.汽車鈑金[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12.endprint
摘 要 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37億輛,汽車在裝配制造或者鈑金維修時都會用到焊接,特別是近年來,車身廣泛采用承載式車身,車身薄焊接后變形嚴重,如何采取措施減小車架在焊接工序中發生的應力與應變,從而提高焊接工序的精度,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闡述車架焊接變形的影響因素、控制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汽車車架;焊接變形;焊接應力;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91-02
車架在焊接時,加熱和冷卻是不均勻的,所以,各個焊接接頭熱脹冷縮不均勻。而車架本身是一個整體,各個梁之間是互相制約,導致不能自由地伸長和縮短,這就使接頭內產生不均勻的變形,所以在焊接過程中就會產生應力和變形。焊接應力和變形會影響其他零部件的裝配,因此是車架設計和制造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1 焊接應力與焊接變形的產生原因
1)車架受熱不均勻。在整個焊接過程中,車架焊縫受熱是不均勻的,不均勻的加熱引起車架不均勻的熱脹冷縮,冷卻后就使車架內部產生殘余內應力。
2)焊縫的收縮。焊縫在冷卻時,由液態結晶為固態時,體積會有一定的收縮。但是焊縫與母材是一個整體,焊縫金屬不能自由地膨脹和收縮,所以引起整個車架的變形,同時在焊縫中引起殘余焊接應力。
3)焊縫的剛性和拘束。焊縫的剛性和拘束作用,對車架變形和應力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剛性指焊件抵抗焊接變形的能力。拘束是焊件周圍對車架變形的制約作用。剛性是車架本身的性能,它和車架的材料、車架橫截面積以及尺寸的大小有關系,而拘束是一種客觀條件,車架自身的剛性及受周圍的拘束程度小,那么焊接變形就大,但是焊接應力反而小。
2 控制焊接變形的措施和矯正方法
2.1 控制殘余變形的措施
1)選擇合理的裝配和焊接順序,采用合理的裝焊順序,對于控制焊接殘余變形尤為重要。通常,將車架組裝后再進行焊接,對于不能采用先組裝再焊接的車架,也要選擇合適的裝焊順序,控制焊接變形。
2)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①對于對稱的車架,采用對稱焊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焊接變形。②對于不對稱的車架,先焊焊縫少的一側,后焊焊縫多的一側。
3)選擇合理的焊接方法 焊縫較長時,從中間向兩端焊接,或者采用分段跳焊法,使焊縫受熱均勻,減少焊接變形。
4)采用反變形法,焊接前把焊件向變形方向的反方向預先彎一點,這種方法叫做反變形法,可以很有效地控制焊接變形。
5)剛性固定法,車架在焊接前,通過裝配夾具把車架固定從而限制焊接是的熱脹冷縮,待車架冷卻后再放松,以便消除焊接變形。
6)合適的線能量,采用合適的線能量通過控制焊接溫度來減少焊接變形。
7)散熱法,在焊接時,采用強制冷卻,使焊縫周圍熱量大大減少,減少熱脹冷縮,控制焊接變形。
8)控制焊縫的數量,在設計焊接結構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選用沖壓件代替焊接,合理地選擇肋板的形狀,適當地安排肋板的位置,優化肋板數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
2.2 焊接殘余變形的矯正方法
1)機械矯正法,運用專用機械對車架變形處給予拉伸、壓縮或者彎曲。含碳量不高的車架,在焊接后可以直接進行機械矯正;對于合金鋼的車架,在焊接后一定要進行去應力熱處理后才可以進行機械矯正,防止損壞車架。
2)火焰加熱法矯正,運用氧乙炔火焰對變形的車架進行合適的加熱使之膨脹,但是周圍未加熱的部分溫度較低,限制膨脹產生壓縮變形,從而使變形得以矯正。①火焰加熱的溫度。火焰加熱法矯正時加熱溫度應該控制在600℃-800℃,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材料的加熱溫度可以根據表面顏色的變化來識別,見表1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②火焰的加熱方式。點狀加熱的加熱區域為一圓圈狀點,圓圈的直徑一般不大于15 mm,點與點之間距離一般為50 mm-100 mm,通常采用線狀加熱火焰一般做直線移動或者稍微做橫向擺動,加熱線的寬度一般為0.5-2倍的板厚。三角形加熱加熱區域為三角形,適用于變形嚴重且剛性較大的車架,一般三角形的高度為板厚的0.2倍。
表1 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
顏色 溫度(℃) 顏色 溫度(℃)
深褐紅色 550-580 櫻紅色 770-800
褐紅色 580-650 淡櫻紅色 800-830
暗櫻紅色 650-730 亮櫻紅色 830-900
深櫻紅色 730-770
3 減少和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方法
3.1 減少焊接殘余應力的工藝措施
1)設計車架時,盡量采用剛性小的焊接接頭,避免焊縫集中、十字接頭和交叉焊縫。
2)盡可能減少焊縫的數量和尺寸,焊縫不要出現在應力集中區域。
3)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①首先焊接收縮大的焊縫,使焊縫能自由地收縮減少焊接應力。②先焊接短焊縫,后焊接長焊縫,壁厚不一先焊薄邊,是焊縫具有較大的橫向收縮余地。③對于工作時受力大的結構應先焊接。
4)反變形法,反變形法可以降低局部剛度,使焊縫冷卻時能自由地收縮,在焊接是預先考慮收縮量,保證焊后車架達到所需的尺寸。
3)錘擊焊縫區法,用小圓頭錘對焊后的焊縫及焊縫周圍進行勻速、適度的錘擊,使焊縫區延展疏松,抵消一部分焊接應力。
4)預熱法,焊接前對車架進行整體或者局部預熱100℃-150℃,使得車架先產生熱脹冷縮,這樣焊接時就能有效防止焊接應力。
5)減少線能量,采用小電流、小坡口、較快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池的溫度,對于薄板采用Co2氣體保護焊,對于厚板采用多層多道焊。
3.2 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方法
1)焊后熱處理,利用金屬在高溫下屈服極限的降低,使內應力高的地方產生塑性流動,彈性變形減少,塑性變形逐漸增加而使應力降低。對焊后的車架進行去應力退火,可以消除80%的焊后殘余應力。
2)機械拉伸法,通過機械拉伸產生塑性變形來釋放焊接殘余應力,這種方法能消除20%-50%的焊接殘余應力。
3)溫差拉伸法,在焊縫的兩側用氧乙炔火焰加熱150℃-200℃后用冷水冷卻,通過冷卻收縮來拉伸焊縫,達到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消除50%-70%的焊接殘余應力。
4)振動法,將焊件在一定頻率下進行十分鐘左右的振動處理,以振動的能量給工件施加附加應力,當附加應力與殘余應力疊加后,達到或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時,工件就會發生微觀或宏觀塑性變形,這樣就降低和均勻化了殘余應力,使焊件尺寸精度穩定,消除焊接應力。
4 結論
如何控制車架焊接變形和減少殘余應力,是國內外專家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本論文的重點如何防止車架焊接應力和變形。主要內容介紹了造成焊接應力與變形的影響因素、產生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措施等,焊接構件采用何種方法控制應力及變形,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控制措施。從而達到既保證安全又經濟實用的目的,以減少后期矯正的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焊接變形所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焊接工藝與操作技巧叢書》編委會.焊接應力、變形的控制工藝與操作技巧[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方洪淵.焊接結構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35-36.
[3]葉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12-13.
[4]鄒新升.汽車鈑金[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12.endprint
摘 要 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37億輛,汽車在裝配制造或者鈑金維修時都會用到焊接,特別是近年來,車身廣泛采用承載式車身,車身薄焊接后變形嚴重,如何采取措施減小車架在焊接工序中發生的應力與應變,從而提高焊接工序的精度,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闡述車架焊接變形的影響因素、控制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汽車車架;焊接變形;焊接應力;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91-02
車架在焊接時,加熱和冷卻是不均勻的,所以,各個焊接接頭熱脹冷縮不均勻。而車架本身是一個整體,各個梁之間是互相制約,導致不能自由地伸長和縮短,這就使接頭內產生不均勻的變形,所以在焊接過程中就會產生應力和變形。焊接應力和變形會影響其他零部件的裝配,因此是車架設計和制造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1 焊接應力與焊接變形的產生原因
1)車架受熱不均勻。在整個焊接過程中,車架焊縫受熱是不均勻的,不均勻的加熱引起車架不均勻的熱脹冷縮,冷卻后就使車架內部產生殘余內應力。
2)焊縫的收縮。焊縫在冷卻時,由液態結晶為固態時,體積會有一定的收縮。但是焊縫與母材是一個整體,焊縫金屬不能自由地膨脹和收縮,所以引起整個車架的變形,同時在焊縫中引起殘余焊接應力。
3)焊縫的剛性和拘束。焊縫的剛性和拘束作用,對車架變形和應力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剛性指焊件抵抗焊接變形的能力。拘束是焊件周圍對車架變形的制約作用。剛性是車架本身的性能,它和車架的材料、車架橫截面積以及尺寸的大小有關系,而拘束是一種客觀條件,車架自身的剛性及受周圍的拘束程度小,那么焊接變形就大,但是焊接應力反而小。
2 控制焊接變形的措施和矯正方法
2.1 控制殘余變形的措施
1)選擇合理的裝配和焊接順序,采用合理的裝焊順序,對于控制焊接殘余變形尤為重要。通常,將車架組裝后再進行焊接,對于不能采用先組裝再焊接的車架,也要選擇合適的裝焊順序,控制焊接變形。
2)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①對于對稱的車架,采用對稱焊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焊接變形。②對于不對稱的車架,先焊焊縫少的一側,后焊焊縫多的一側。
3)選擇合理的焊接方法 焊縫較長時,從中間向兩端焊接,或者采用分段跳焊法,使焊縫受熱均勻,減少焊接變形。
4)采用反變形法,焊接前把焊件向變形方向的反方向預先彎一點,這種方法叫做反變形法,可以很有效地控制焊接變形。
5)剛性固定法,車架在焊接前,通過裝配夾具把車架固定從而限制焊接是的熱脹冷縮,待車架冷卻后再放松,以便消除焊接變形。
6)合適的線能量,采用合適的線能量通過控制焊接溫度來減少焊接變形。
7)散熱法,在焊接時,采用強制冷卻,使焊縫周圍熱量大大減少,減少熱脹冷縮,控制焊接變形。
8)控制焊縫的數量,在設計焊接結構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選用沖壓件代替焊接,合理地選擇肋板的形狀,適當地安排肋板的位置,優化肋板數量,避免不必要的焊縫。
2.2 焊接殘余變形的矯正方法
1)機械矯正法,運用專用機械對車架變形處給予拉伸、壓縮或者彎曲。含碳量不高的車架,在焊接后可以直接進行機械矯正;對于合金鋼的車架,在焊接后一定要進行去應力熱處理后才可以進行機械矯正,防止損壞車架。
2)火焰加熱法矯正,運用氧乙炔火焰對變形的車架進行合適的加熱使之膨脹,但是周圍未加熱的部分溫度較低,限制膨脹產生壓縮變形,從而使變形得以矯正。①火焰加熱的溫度。火焰加熱法矯正時加熱溫度應該控制在600℃-800℃,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材料的加熱溫度可以根據表面顏色的變化來識別,見表1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②火焰的加熱方式。點狀加熱的加熱區域為一圓圈狀點,圓圈的直徑一般不大于15 mm,點與點之間距離一般為50 mm-100 mm,通常采用線狀加熱火焰一般做直線移動或者稍微做橫向擺動,加熱線的寬度一般為0.5-2倍的板厚。三角形加熱加熱區域為三角形,適用于變形嚴重且剛性較大的車架,一般三角形的高度為板厚的0.2倍。
表1 鋼材表面顏色與其相應溫度
顏色 溫度(℃) 顏色 溫度(℃)
深褐紅色 550-580 櫻紅色 770-800
褐紅色 580-650 淡櫻紅色 800-830
暗櫻紅色 650-730 亮櫻紅色 830-900
深櫻紅色 730-770
3 減少和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方法
3.1 減少焊接殘余應力的工藝措施
1)設計車架時,盡量采用剛性小的焊接接頭,避免焊縫集中、十字接頭和交叉焊縫。
2)盡可能減少焊縫的數量和尺寸,焊縫不要出現在應力集中區域。
3)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①首先焊接收縮大的焊縫,使焊縫能自由地收縮減少焊接應力。②先焊接短焊縫,后焊接長焊縫,壁厚不一先焊薄邊,是焊縫具有較大的橫向收縮余地。③對于工作時受力大的結構應先焊接。
4)反變形法,反變形法可以降低局部剛度,使焊縫冷卻時能自由地收縮,在焊接是預先考慮收縮量,保證焊后車架達到所需的尺寸。
3)錘擊焊縫區法,用小圓頭錘對焊后的焊縫及焊縫周圍進行勻速、適度的錘擊,使焊縫區延展疏松,抵消一部分焊接應力。
4)預熱法,焊接前對車架進行整體或者局部預熱100℃-150℃,使得車架先產生熱脹冷縮,這樣焊接時就能有效防止焊接應力。
5)減少線能量,采用小電流、小坡口、較快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池的溫度,對于薄板采用Co2氣體保護焊,對于厚板采用多層多道焊。
3.2 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方法
1)焊后熱處理,利用金屬在高溫下屈服極限的降低,使內應力高的地方產生塑性流動,彈性變形減少,塑性變形逐漸增加而使應力降低。對焊后的車架進行去應力退火,可以消除80%的焊后殘余應力。
2)機械拉伸法,通過機械拉伸產生塑性變形來釋放焊接殘余應力,這種方法能消除20%-50%的焊接殘余應力。
3)溫差拉伸法,在焊縫的兩側用氧乙炔火焰加熱150℃-200℃后用冷水冷卻,通過冷卻收縮來拉伸焊縫,達到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消除50%-70%的焊接殘余應力。
4)振動法,將焊件在一定頻率下進行十分鐘左右的振動處理,以振動的能量給工件施加附加應力,當附加應力與殘余應力疊加后,達到或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時,工件就會發生微觀或宏觀塑性變形,這樣就降低和均勻化了殘余應力,使焊件尺寸精度穩定,消除焊接應力。
4 結論
如何控制車架焊接變形和減少殘余應力,是國內外專家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本論文的重點如何防止車架焊接應力和變形。主要內容介紹了造成焊接應力與變形的影響因素、產生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措施等,焊接構件采用何種方法控制應力及變形,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控制措施。從而達到既保證安全又經濟實用的目的,以減少后期矯正的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焊接變形所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焊接工藝與操作技巧叢書》編委會.焊接應力、變形的控制工藝與操作技巧[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方洪淵.焊接結構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35-36.
[3]葉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12-13.
[4]鄒新升.汽車鈑金[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