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獨立二十年后,鈾礦業已成為納米比亞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中國核企雖然進入較晚,但已收獲頗豐。
1789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從瀝青礦中分離出來一種新元素,就用了1781年新發現的一個行星——天王星 (Uranus)來命名它為鈾(Uranium),元素符號定為U。1939年,又是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現了鈾的核裂變現象,鈾成為核能軍事應用關鍵的天然材料。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起,隨著核電事業的起步和快速發展,鈾又逐漸成為了人類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資源。
地球上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約含2.5克鈾,但在各種巖石中的含量很不均勻,其中能成為核燃料組分的只有同位素鈾235,它在天然鈾中含量僅為0.7%。時至今日,人類總共從地下采出了大約220萬噸鈾,尚未發現的儲量估計也有這么多。世界鈾資源在地理分布極不均衡,20世紀60年代以前,美國、德國、捷克和法國曾經是鈾資源大國,其總開采量為76.1萬噸。現在,歐洲國家的鈾資源已趨于枯竭,美國的鈾資源也只占世界鈾資源的2%左右。而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哈薩克斯坦這3個國家就擁有55%以上的鈾資源,如果再加上烏茲別克斯坦、南非、納米比亞、尼日爾和俄羅斯,幾乎可達85%。有趣的是,發展核電的國家往往鈾資源稀缺,而鈾資源豐富國家卻寄望于鈾的輸出。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2009年《鈾資源、產量和需求》的紅皮書中,中國探明的鈾礦儲量只有17.14萬噸。據了解,除去核電站新開工期需填裝的燃料,每百萬千瓦機組一年大約消耗160-180噸鈾,那么,根據2012年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將達到在運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由此推算,到2020年,每年大約需耗鈾超過1萬噸,說明國內儲量遠不足以支撐核電發展的需求。
2007年,國防科工委公布了《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首次寫明將加快建立天然鈾國家戰略儲備和企業商用儲備體系。這將是中國繼國儲糧、國儲油之后由國家建立的第三個儲備機構。規劃指出,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保證天然鈾供應,實施天然鈾資源儲備和保護性開采戰略,提高國內生產能力,開展國際貿易及海外開發,通過多種方式,滿足“十一五”期間核電發展對天然鈾的需要。對于中國未來的核電發展,鈾資源的供應的充足和穩定將成為中國核電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而走出去尋鈾是一個重要手段。
目前,國際上主要鈾出口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南非、尼日爾、納米比亞的累計開采量已有83.8萬噸,但它們還有資源潛力。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10年出版的《鈾資源、產量和需求》紅皮書顯示,非洲南非、納米比亞和尼日爾等3個國家的鈾資源排名世界前十位,占全球鈾資源總量15.8%,相比其它資源國,從資源掌控力度和準入門檻來看,非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非常有潛力的目的地。
迷人的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在非洲南部西岸,北與安哥拉、贊比亞接壤,東、南鄰博茨瓦納和南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00公里,地處南非高原西側,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鉆石、鈾、銅、銀等,采礦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所創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0%。
15世紀,荷蘭、西班牙、英國等殖民者接踵而至這片土地。1884年,德國占領沿海一帶乃至全境,成為宗主國二十多年,直至1915年7月被南非出兵趕走。1960 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并于1966年8月26日領導人民開始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1989 年11月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制憲議會選舉,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獲勝執政,薩姆·努喬馬當選為首屆國家元首。翌年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定國名為納米比亞共和國,同時也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
而今,納米比亞政局穩定,鈾礦業是納米比亞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有著四十多年的開采歷史,礦業管理政策和《礦業法》等系列法律法規嚴謹完善。目前,納米比亞在運的鈾礦山有力拓公司運營4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露天鈾礦——羅辛礦,2010年產量約3100噸鈾,還有帕拉丁公司運營的Langer Henrich鈾礦,2009年產量約1100噸鈾。法國Areva公司也擁有切爾科比鈾礦項目,另外還有很多鈾礦企業及初級勘探公司在納米比亞進行勘探工作,中核集團在這里也擁有一個勘探項目。
1990年3月22日,納米比亞同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在在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合作良好。2014年4月8日,納米比亞總理根哥布訪問中國,并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根哥布表示,中國是納米比亞的老朋友、好朋友,希望深化對華友好合作關系,愿為中國企業投資創造良好條件。納米比亞國家資金缺乏,歡迎外國投資,基本上所有產業都向外國投資開放。其《外國投資法》規定了一系列鼓勵外國投資的政策,包括確保外國投資者有權把他們在納米比亞的資金和利潤匯回本國,保障外國公司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保證外匯可獲量和可用性,對外資糾紛實行國際仲裁制。在進出口政策方面,納米比亞對鈾礦出口只要求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則無需特別的審批,取得出口許可證就可以出口。
湖山鈾礦
5月8日,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采礦生產正式開工,湖山鈾礦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也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的標志性工程。當天,納米比亞總統波漢巴、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忻順康、中國廣核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等出席了在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現場舉辦的開工儀式,標志著湖山鈾礦正式進入采礦生產階段。
湖山鈾礦位于納米比亞西部納米布沙漠地區,距海濱城市斯瓦科普蒙德約60公里。該礦為近十年來非洲乃至世界鈾資源勘查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其鈾資源儲量位列世界第三,資源總量達28.6萬噸八氧化三鈾。湖山項目資源量大,礦體埋深較淺,開采條件較好,礦石浸出性能較好,建設投資規模及生產成本在合理范圍,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
2011年12月8日,經過兩年多的交易談判,中廣核鈾業發展公司宣布,通過與中非發展基金合資成立的公司,以現金方式對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卡拉哈里公司進行要約收購。卡拉哈里公司持有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Extract公司約42%的股票,而Extract公司又持有湖山項目100%的權益。經過一連串復雜的跨越三大洲的收購程序,也經過福島核事故后國際核電市場和鈾礦市場的景氣指數滑落波折,至2012年5月,中國廣核集團聯手中非發展基金完成了對湖山鈾礦項目100%股權的收購。
自2012年10月獲準開工至今,一切按部就班進行中,全部礦山建設工作計劃于2015年年底完成。建設期間可為納米比亞提供約6000個臨時就業崗位,生產期間可提供1600個長期就業崗位,項目達產后年產量約為6500噸八氧化三鈾,將使納米比亞出口增長約20%,GDP增長約5%,也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納米比亞礦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由此得到提升。
同樣重要的是,湖山鈾礦達產后,可滿足2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近40年的天然鈾需求,其建成投產將對提高我國天然鈾的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核企的非洲戰略
為保障我國核電發展所需的鈾資源供應,按照國家“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部署,進入非洲鈾資源市場是中國企業控制資源、保證燃料供應戰略的一部分,進入非洲鈾資源市場是中國企業重要的戰略布局。
中國廣核集團于2006年組建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拓展海外鈾資源市場。目前已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初步建立起海外鈾資源勘探、開發項目基地。通過對湖山鈾礦項目100%股權的收購,并與納米比亞國礦公司等機構共同組建了中廣核斯科公司,全面負責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廣核集團天然鈾產品供應的基地。
無獨有偶,2012年10月,中核集團阿澤里克鈾礦歷經4年多的建設和試生產,實現首次產品銷售并進入商業運營,這是由中核集團主導開發,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運營管理的鈾資源海外開發項目。該項目于2008年7月正式動工,2011年3月進入試生產運行。此外,2014年1月,中核集團又以1.9億美元從帕拉丁手中收購了納米比亞Langer Heinrich鈾礦25%的股權,獲得優惠的產品價格和保障供應份額。
拓展非洲鈾資源無論是從勘探入手,還是從股權收購全面建設和開采,中國核工業企業已經成功地進入了非洲,雖然頗具艱難,但其勢難阻擋,收獲體現在:
進一步擴大鈾資源控制規模。非洲地質工作程度低,發現新鈾礦的概率大。非洲由于經濟、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入有限,總體鈾礦地質勘查程度相對較低,未來鈾資源增長潛力巨大。
積累大型鈾礦建設和營運經驗。通過收購非洲鈾礦項目,可以直接控制并參與世界特大型鈾礦項目的開發與生產過程。一方面可獲取較大份額的鈾產品,另一方面通過與具有豐富的礦山建設和生產經驗的公司進行合作,學習先進的鈾礦技術和礦山管理經驗,鍛煉隊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術、業務能力。
實現國家鈾資源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只有擁有大型海外鈾礦資源,通過開采包銷方式將天然鈾源源不斷運回國內,才能使國家天然鈾儲備體系付諸實現,確保核電商業運營燃料供應的長遠安定。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協調國內企業在同一個海外區域內開展有序的商業競爭,實現經驗和海外資源的共享,爭取天然鈾國際貿易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這些都是海外市場開拓過程中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法學博士,企業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