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鋼,羅小軍,王長委,石曉春,劉文建
(1.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州 510500;2.西南交通大學,成都 600031;3.華南農業(yè)大學,廣州 510061)
隨著我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迅速發(fā)展,如何基于北斗系統(tǒng)廣域或區(qū)域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系統(tǒng)(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為中國及周邊大部分地區(qū)提供面向行業(yè)和大眾應用的實時分米級和厘米級位置服務,成為目前北斗系統(tǒng)研究和應用的熱點。北斗系統(tǒng)多模多頻載波實時動態(tài)差分法(real-time kinematic,RTK)技術的相關研究和應用表明,北斗系統(tǒng)具有與全球定位導航系統(tǒ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同等級的厘米級實時定位性能,逐步進入成熟應用期[1-2]。但在網絡RTK(Network RTK或 NRTK)領域,由于缺乏北斗系統(tǒng)CORS系統(tǒng)等地面增強基礎設施支持,測繪、國土、水利及重大工程(如高鐵)等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精確定位領域仍只能采用原有 GPS 虛 擬 參 考 站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等技術[3-4]。因此采用類似于 GPS系統(tǒng)建立北斗系統(tǒng)兼容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系統(tǒng),基于BDS多模網絡RTK定位服務,開展性能測試,掌握BDS多模網絡RTK組合定位的精度、靈敏度和定位速度等關鍵指標情況,對提高北斗系統(tǒng)高精度實時定位性能顯得極為重要。
本文首先主要提出了一種基于Ntrip的BDS多模網絡RTK組合定位服務的實現方法,通過數據實時分流和并行服務設計,基于惠州市北斗系統(tǒng)CORS示范系統(tǒng)(HZBCORS),實現了雙中心并行模式下的BDS/GPS雙模網絡RTK定位服務。該服務提供了BDS多模網絡RTK定位技術性能測試所需GPS、BDS和BDS/GPS雙模三種網絡RTK服務。開展科學試驗,以GPS為參考目標,對BDS雙模網絡RTK組合定位性能進行定量比對分析,通過均勻分布的11個網絡RTK野外測試樣本對試驗BDS雙模CORS網絡下的網絡RTK定位精度和初始化效率指標進行定量評估。
Ntrip(Networked Transport of RTCM via Internet Protocol)協(xié)議是一種基于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HTTP/1.1的應用層協(xié)議,支持大規(guī)模用戶(如數千)并發(fā)訪問和數據傳輸,是國際通用的全球衛(wèi)星導 航 系 統(tǒ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實時數據互聯網遠程傳輸標準[5]。以廣東省連續(xù)運行衛(wèi)星服務系統(tǒng)為例(如圖1),基于Ntrip的常規(guī)CORS網絡RTK服務系統(tǒng)結構包括服務端(Ntrip Server)、播發(fā)端(Ntrip Caster)和客戶端(Ntrip Client)三部分,CORS系統(tǒng)內包括RTCM、RTCA、RINEX格式在內的各類實時數據均采用Ntrip架構進行數據傳輸與服務分發(fā)設計,流動站用戶通過獲取CORS系統(tǒng)提供的各類服務對應的的資源列表(Source-table),并確保其對應的掛載點(Mount Point)的唯一性,采用本地加載和遠程索取兩種方式,實現網絡RTK定位[6]。

圖1 基于Ntrip的CORS網絡RTK服務系統(tǒng)結構
如圖2,現有CORS系統(tǒng)提供BDS多模網絡RTK服務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更新升級模式:
(1)單中心模式
如圖2(a),建立一個Ntrip Server直接實現BDS/GPS雙模參考站系統(tǒng)組合網絡RTK服務,包 括 GPS NRTK,BDS NRTK 及 BDS/GPS NRTK,原有GPS CORS系統(tǒng)網絡RTK服務停止工作。單中心模式是對原有GPS CORS系統(tǒng)軟硬件設施和服務的一種全面替代更新的升級模式,需要將參考站接收機和天線、計算中心處理軟件等均更換為BDS兼容系統(tǒng)[7-9]。隨著BDSCORS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單中心模式將成為未來BDS多模網絡RTK服務的主要模式。以下為如圖2(a)某單中心模式GPS NRTK,BDS NRTK及BDS/GPS NRTK三種服務所對應Ntrip資源列表的主要內容設計實例:

(2)雙中心并行模式
在目前大部分CORS系統(tǒng)仍采用GPS Ntrip Server提供網絡RTK服務,而BDS多模網絡RTK定位技術仍未得到充分驗證的情況下,單中心模式顯然難以滿足應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雙中心并行的BDS多模RTK更新升級模式。
如圖2(b),雙中心并行模式是在不影響原有GPS NRTK服務的前提下,通過硬件數據實時分流和并行服務設計,首先提供GPS NRTK backup服務,用于提高原有GPS網絡RTK服務完備性。同時提供BDS NRTK和BDS/GPS NRTK服務,并采用統(tǒng)一的Ntrip Caster,向用戶提供并發(fā)式BDS多模網絡RTK服務。

圖2 基于Ntrip的并發(fā)式BDS多模網絡RTK服務
采用雙中心模式GPS,BDS及BDS/GPS三種NRTK服務所對應Ntrip資源列表可采用如下設計:


說明:其中RTCM_GPSBU為GPS NRTK的備份服務:
雙中心并行模式設計采用兼容性設計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CORS系統(tǒng)的參考站設備、網絡通訊設備和計算中心軟硬件設施,流動站用戶采用標準的網絡RTK定位流程,只需要采用BDS兼容RTK設備,即可獲得具有服務備份的并行式BDS雙模組合網絡RTK服務,具有更強的可行性和系統(tǒng)完備性,是目前BDSCORS系統(tǒng)更新升級,實現BDS雙模組合網絡RTK定位服務較優(yōu)方案。
如圖2(b)中,采用雙中心模式進行BDS多模CORS系統(tǒng)更新升級時,為滿足兩套NTrip服務并行服務的需要,進行BDS多模天線信號分流工作,實現BDS多模CORS數據實時分流。如圖3,采用功率分配器(簡稱功分器,Power divider),安裝在BDS多模天線后端,利用功分器一路輸入信號能量,兩路或多路信號輸出的能力,將BDS多模天線接收到的信號一分為二,一路進入GPS接收機保證現有GDCORS的正常運行,另一路進入BDS多模接收機,供新的BDS多模NTrip服務器系統(tǒng)使用,且信號分流后的功率損耗不能影響B(tài)DS和GPS信號的質量。

圖3 數據分流實際測試圖
本文對Trimble Zephyr 2天線數據分流前后,三款國產BDS雙模接收機設備的觀測數據可用性進行了測試,測試時長120h,采樣歷元1s,截止高度角10°,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數據分流前后數據質量測試表
測試結果表明,采用數據分流技術后,包括GPS和BDS數據可用性和多路徑指標(MP)均無明顯變化,信號分流對GNSS的信號觀測質量基本不產生影響,但不同型號接收機對BDS兼容天線的接收表現出的指標具有一定差異。
對惠州市GPS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系統(tǒng)(HZCORS)進行了BDS雙模CORS系統(tǒng)更新升級。由于HZCORS系統(tǒng)主要采用Trimble Zephyr Geodetic II天線,兼容BDS信號,因此僅在GDLM、BLGT、HZGT、GTGT基準站等4處未安裝BDS兼容天線的參考站位置更換BDS兼容天線,并采用數據實時分流和雙中心模式建立了BDS雙模CORS試驗網。參考站網參考站分布及聯網運行圖如圖4所示,最長站間距離98km(GDLM-GTGT),平均距離約52km。

圖4 BDS/GPS雙模CORS試驗示意圖
如圖5所示,網絡RTK野外性能試驗主要選擇惠州市東部 YHGT(永漢)、GDLM(龍門)、BLGT(博羅)、HZHZ(湖鎮(zhèn))基站站形成的四邊形區(qū)域內,測區(qū)范圍約1 200km2。野外網絡RTK測試點11個,測試時間為2013-07-01—02。每個測試點依次采用Trimble NetRS接收機進行GPS RTK、采用司南M300BDS雙模接收機進行BDS RTK和BDS/GPS雙模RTK共三種模式的初始化時間和定位精度測試。初始化時間和精度測試三種模式各測試4個時段。其中精度測試每組120歷元,共480歷元,采樣歷元1s。

圖5 測試區(qū)域及測試點分布
已有BDS衛(wèi)星可視情況仿真研究表明,對于亞太地區(qū)的觀測者,BDS衛(wèi)星星座可視條件比GPS系統(tǒng)更好[4,10]。對網絡RTK野外試驗期間實際GPS、BDS和BDS/GPS雙模三種情況下的衛(wèi)星通視條件的可見衛(wèi)星數量和平均幾何精度衰減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進行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衛(wèi)星通視條件統(tǒng)計表
如表2,整個試驗階段,BDS衛(wèi)星數量及GDOP指標均優(yōu)于GPS,可見衛(wèi)星數量提高28%,GDOP值下降8%,且隨時段波動小,表現更為穩(wěn)定。BDS/GPS雙模觀測通視條件遠高于單GPS系統(tǒng),可見衛(wèi)星數量提高1.5倍,GDOP值下降44%,觀測條件的大幅提高對動態(tài)定位的初始化和精度性能提高會有極大促進作用[9]。
如表3和圖6所示,GPS、BDS和BDS/GPS雙模網絡RTK定位初始化最大時間分別為60s、30s和20s,平均初始化時間分別為30.9s、13.6s和10.4s。BDS和BDS/GPS雙模網絡RTK定位初始化時間與單獨GPS系統(tǒng)RTK定位相比,分別減少56%和66%,初始化效率有顯著提升。
將各測試點4h的靜態(tài)觀測數據和周邊4個CORS站聯合靜態(tài)后處理結果作為外符合參考值,將每個測試點4個時段的平均值作為定位精度測試值,各測試點網絡RTK組合定位精度結果及均值(Mean)、標準差(Std)、最大偏差(Max)等指標如表4所示。

表3 BDS雙模網絡RTK組合定位初始化時間

圖6 網絡RTK定位組合定位模式初始化時間差異柱狀圖/s

表4 BDS雙模網絡RTK組合定位精度測試結果
如表4和圖7所示,各測試點三種模式的NRTK定位精度主要保持平面1~2cm,高程3~4cm水平,且相比于GPS,BDS和BDS/GPS雙模NRTK在定位精度上沒有表現出顯著提高,基本保持同一精度水平。這同時也表明,BDS和BDS/GPS雙模NRTK技術已具備在國內和亞太地區(qū)進行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能力。

圖7 網絡RTK定位模式平面及高程定位精度差異柱狀圖/cm
本文利用惠州市GPS CORS系統(tǒng)進行了BDS雙模CORS更新升級試驗,采用基于Ntrip的雙中心并行模式設計和數據實時分流技術,實現了包括GPS、BDS、BDS/GPS雙模三種網絡RTK組合定位服務的區(qū)域覆蓋。BDS雙模CORS試驗網建設表明,雙中心并行模式相比單中心模式對于原有CORS系統(tǒng)軟硬件設備和服務,具有更好的利用效率,同時具有很好的系統(tǒng)完備性,是目前BDSCORS系統(tǒng)更新升級并實現BDS雙模組合網絡RTK定位服務的可行方案。
野外網絡RTK定位性能測試結果表明,與GPS相比,BDS網絡RTK定位在初始化時間方面提高56%,在定位精度方面基本達到相同水平;BDS/GPS雙模網絡RTK定位的可見衛(wèi)星數量提高1.5倍、GDOP值下降44%、初始化時間減少66%、定位精度水平也達到3~4cm水平。這表明BDS網絡RTK定位已具有與GPS同樣滿足應用的技術性能,而BDS/GPS雙模網絡RTK定位因為具有更強的衛(wèi)星觀測條件和環(huán)境適應性,將在城市、山區(qū)等在高精度動態(tài)測繪領域發(fā)揮巨大的潛力,得到廣泛應用。
[1]CHEN He-chin,HUANG Yu-sheng,CHIANG Kai-wei,et al.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GPS and BeiDou-2/Compass::A Perspective from Asia[J].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2009,32(5):679-689.
[2]周樂韜.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網絡實時動態(tài)定位理論算法與系統(tǒng)實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35-47.
[3]SHI Chuang,ZHAO Qi-le,HU Zhi-gang,et al.Precise Relative Positioning Using Real Tracking Data from COMPASS GEO and IGSO Satellites[J].GPS Solution,2013,17(1):103-109.
[4]MONTENBRUCK O,HAUSCHILD A,STEIGENBERGER P,et al.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COMPASS/BeiDou-2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J].GPS Solution,2013,17(2):211-222.
[5]WEBER G,MERVART L.BKG Ntrip Client(BNC)Version 2.3Manual[EB/OL]].(2010-08-23)[2013-12-22].http://igs.bkg.bund.de/index_ntrip_down.htm.
[6]李健.聯合型連續(xù)運行基準站網的動態(tài)定位服務機制[D].鄭州: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38-42.
[7]黃丁發(fā),周樂韜,李成鋼,等.增強虛擬參考站網絡系統(tǒng)軟件(VENUS)研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33(2):172-176.
[8]唐衛(wèi)明,劉經南,陳日高.PowerNetwork軟件關鍵技術介紹和性能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33(8):868-871.
[9]黃丁發(fā),李成鋼,吳耀強,等.GPS/VRS實時網絡改正數生成算法研究[J].測繪學報,2007,36(3):256-261.
[10]唐旭,何秀鳳.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高精度相對定位性能分析[J].導航定位學報,2013,1(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