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吉林省永吉縣地處吉林市近郊,教育發展水平一直居地區前列。多年來,縣里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積極促進教育的和諧發展,把加強學校評價工作,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舉措。
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部署下,學校開展的評價工作有:學校評價工作、校長評價工作、教師評價工作、學生評價工作四個層面。在這四個層面的評價中,除了依據有關制度開展自評工作以外,各層面都注意引入第三方,即社會和家長參與到評價的各層面中。
1.引入社會層面參與評價學校
縣政府規定,學校所在地人大、政協委員每年度都要深入學校,開展視察和調研,除了查看校園周邊環境和安全工作,還要評價學校各項工作,填寫好意見卡,卡中要指出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反映出來的問題,在校方確認后,要求學校限期整改,通過回訪等督促問題的解決。同時,學校利用教學開放日、家長會等機會,了解委員和家長們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達成所有學校都接受來自社會的監督評價,不斷規范辦學行為,以此作為提升學校滿意度的有力舉措。通過此舉,先后化解了校車、食堂社會化等在內的一系列重、難點問題,幫助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對此項的評價結果記入縣委對當地黨委年度精神文明考核和主要領導業績考核中。2013年6月,我縣被確定為全國21個教育滿意度測試工作試點縣,借此機會,我們進行了全縣范圍內的各校滿意度測試,此次測試,按比例抽取了學生、家長、教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風監督員等的問卷,通過測試,向國家全面反映了教育滿意度現狀。
2.引入家長評價教師
按照“三結合”教育的工作要求,各校每學期都召開家長會,發放征求意見卡,除了征求對學校的意見以外,還要征求對學生所在班任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師德方面,把來自這方面的評價作為師德考核的依據,直接計入對教師的整體評價中。學期末,學校發放教師滿意度調查問卷,聽取對任課教師的意見,作為考評和評優選先的依據之一。
3.引入家長評價學生
在學生素質評價中,《素質評價手冊》和《成長記錄冊》中設計了專門的“家長評價卡”,要求家長對學生成長的各個層面做出評價,每學年度進行一次,作為學校了解學生校外表現的依據。
通過上述來自第三方層面的評價舉措,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評價體系,對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確保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的實現。
■ 欄目編輯王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