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武
早在1993年,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成立伊始,創辦者張杰庭先生就制定了校訓“做豪邁的中國人”,明確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我校將育人目標簡潔表述為“育中國魂,做國際人”,既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弘揚,使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注重培養“世界公民”的視野與胸懷,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及全球意識,提升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課程與教學:中西交融,自成體系
作為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課程方面,我們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精華,又引入了國際課程的先進理念,確立了“弘揚中華文化精髓,中西課程優勢互補,適合中國學生發展”的課程定位,國際化課程體系日趨完善:小學、初中、高中一貫制,國家課程、國際課程、英語語言課程三位一體構成了課程體系主體,傳統文化課程、興趣活動課程作為主體課程的重要補充,為學生成長插上“雙翼”。
學校本著“以人為本,中西合璧”的理念,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和學習規律,結合國內的課程體系,構建了集小學EP(Elementary Placement)課程、初中IP(Intermediate Placement)課程、高中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中美高中課程合作項目(雙語、雙學籍、雙文憑)及外國學生HSK為一體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創辦初三AP預備班,與美國費爾蒙特學校合作舉辦“中美高中雙文憑”項目。
與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做法不同,我校并不是只靠國際化“一條腿”走路,而是給學生發展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初中階段,所有中考科目開足開齊,給學生和家長留出學習國家文化課程的充足空間。同時,開設英語國際直通車、雙語數學、雙語生物等課程,為將來走國際道路的學生打好基礎。即使對于已經明確走“國際路線”的高中學生,中國歷史、地理、政治和語文也是必修科目,幫助學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國,學習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給他們打上中國的烙印。
傳統文化課程、興趣活動課程作為主體課程的重要補充,為學生成長插上了“翅膀”。學校開設了100多門選修課、興趣班,全方位為學生提供發展特長的機會。高中部還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這不僅為他們申請國外高校增加了底氣,而且幫助他們提前感受了國外高校的學習氛圍。
環境與文化:民族魅力,國際風范
我們讓學生從小就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氛圍中,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傳承與創新。開展“讀書節”“經典誦讀”等系列校園活動,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漢語文化節、文化之旅、畢業旅行及各種校園活動中,留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剪紙、書法、篆刻、畫臉譜、制作風箏等,盡情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他們中不少人成了“中國通”。
我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營造濃郁的國際校園文化氛圍。冬夏令營、全英文圣誕晚會、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故事會等具有“國際范兒”的校園活動,成了學生們感受多元文化的大課堂;“奧林匹克運動會”“五洲城市運動會”,每年一次,讓每個在校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先進、時尚、國際化色彩鮮明的體育盛會中來。
學校創造了很多讓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設立海外教育基地,與澳大利亞堪培拉阿爾法迪肯中學結為姊妹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世界課堂,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中學習、生活,他們用英語溝通和思考,體會文化的差異,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高中學生赴美國費爾蒙特學校學習美國歷史和英語語言課程,同時做義工、參觀名校、紀念館,在homestay家庭的溫馨生活中,鍛煉口語和交際能力;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國友好學校的交流以及世界著名大學的招生官,讓學生在溝通中成長……各項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收獲與思考:社會認可,任重道遠
近幾年,我校有100多名AP項目學生被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學等全美前100所大學和加拿大排名第二的西蒙菲莎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等世界名校錄取,其中部分學生獲得了全額獎學金。2013年,我校有19名學生被美國大學理事會授予“AP學者”“AP榮譽學者”“AP杰出學者”稱號,其中李昕冉等三人以六門5分(最高分)的成績被授予最高榮譽——“AP杰出學者”稱號。在學校就讀的來自十余個國家的留學生考取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韓國釜山大學等學府。
在2012寒假,ACT全國青少年英語技能交流展示全國總決賽中,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選手進入此次大賽,學校國際高中部的吳作崢、王子安、李欣冉、肖伯晗4位學生在為期3天的比賽中,憑借過硬的基本功分獲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