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民
生態教育環境,是指在教師有意識地科學建構和駕馭下的,全要素的、常態的學生學習生活環境。它具備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教師有意識地營造、調控存在其中,不是純天然的;第二,需要教師以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為基礎進行建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可調控的系統行為;第三,在這個環境當中,既有表揚也有批評,既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愉悅也有沮喪,應該是社會環境的縮略版;第四,這個環境每天都這樣存在,而不是刻意而為。我個人更愿意把這種生態課堂當作人與人、人與知識、人與環境之間的一種有別于自然狀態下的學習狀態。
為什么說是有別于自然狀態?因為自然更趨向于天然,而我所理解,或者所崇尚的生態課堂應該是可調控、可設計、有別于自發發展的目標驅動發展,這個目標就是要讓處于這種生態課堂中的人能夠有拘束、非勉強地發展。那么,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課堂,讓生命在這樣的生態課堂中煥發自我認知,發展自我,享有學習之樂呢?我們的做法是,確定課堂教學體系,并圍繞目標體系,確定具體的量化標準,把生態課堂作為一種看得見、可操作、可監控的教學行為。
讓學生享有生態環境的怡然之樂
享有生態環境的怡然之樂的途徑:
按標準配置——按國家辦學標準采購、配置教學所需要的設備,滿足師生教與學的基本需求。
按人性設置——教室的設施安全,適合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要學生使用無障礙。班額適中,空間適度。
凸顯文化主題——班級的空間要有適當的布置,所有布置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該主題要和學校的文化建立聯系,協調統一。主題的確立應該是所有學生參與的結果。教室的空間應該是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自我鍛煉的平臺。班級的環境文化建設應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逐步由教師引領過渡到學生的自覺自主。
讓學生享有課堂學習的探究之樂
享有課堂學習探究之樂的途徑:
態度的自覺。發現學生的優勢,培養學習的興趣。通過問卷、訪談、活動等形式,發現并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優勢,樹立學習信心。教師對教授的知識做全面的理解,對知識的四個方面,尤其是知識的意義和價值要清楚,使知識更具體、精彩、豐滿,以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把重要的事情交給學生去做,學習中的重要事情就是指知識的發現、探索、實踐過程。
思想的自由。我們堅持獨特性原則,確信每個想法都有其價值。要每個學生都進入到思維的過程中來。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摒棄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模式,堅持標準的多樣性,還要適時、適度地把辯論引入課堂,讓學術爭鳴成為學習方式。
方法的自主。堅持“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則,不強調簡單的整齊劃一,從小就給學生選擇的權利,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方法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一定把學習的時間給學生留充分。作業和練習要內容豐富,有層次,允許選擇。所有選擇要有清晰的、可以接受的結果,即實現學習目的。
效果的自省。堅持“君子三省吾身”的原則,讓反思成為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出明確的反思內容,安排相對固定的反思時間,鼓勵寫反思日記,并定期進行同學間交流。
讓學生享有科學、和諧的民主之樂
讓學生享有科學、和諧的民主之樂的途徑:
教師要有“教育是為了把人培育成人而不是為了把人鍛造成工具”的育人使命。要堅持尊重人性、尊重差異的原則,樹立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可以給學生分類,絕不給學生分層。進行揚長教育,用發現、欣賞的眼光給每個學生作學情分析。
對錯誤的態度。要以包容為原則,允許并鼓勵學生犯錯。設計安排多種活動,把學生吸引到實踐活動中來。鼓勵學生探索創新,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并給予尊重(以不違反法律、公德和他人利益為前提)。
知識體系的把握。遵循知識的系統性原則,重視整冊書、整單元的備課。進行知識的再分析時,先按四種知識和知識的四個層面,分項逐一地梳理分析知識;再反向分析,有沒有遺漏?遺漏了什么知識?
恰當的方法。遵循有效性原則,選擇的教學方法能在知識和學生中間架起一座橋梁。作好充分的學情分析,心中有教點、有考點,有豐富的教學方法儲備。
適當的節奏。遵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教多長時間、多少內容、教或者不教。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
科學的評價。遵循“避免習得性無助”的原則。堅持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表揚為主,不忘指出錯誤和不足;批評為輔,給予希望和出路。
享有與人交往共享之樂
讓學生享有與人交往之樂的途徑:
尊重的理念。遵循平等原則,讓學生有尊重的意識,學會尊重的方法。通過角色體驗,理解尊重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傾聽的方法、發言的方法、合作的方法、評價的方法、助人的方法。
理解的方法。遵循移情原則,學會換位思考。進行“我是文中人,我是作者,我是老師,我是同學”的思考和練習。
解釋的技巧。遵循證據第一的原則,學會解釋。支持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做到觀點清晰具體,觀點有證據支持,對自己作客觀評價,對事會作積極解釋,學習用彈性手段解決問題。
我們力求做到以理念為導向進行文化的浸潤,以隊伍建設、文化建設兩條腿走路進行生態課堂的質量管理。從人人講生態課堂理念,到人人落實生態課堂,最終實現人人享受生態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成就師生成長的雙贏。
■ 編輯江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