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曉燕
多年來,我校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宗旨,以發現和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隊伍建設、教科研工作為載體,在不斷學習、實踐、反思過程中,開展教育創新活動,逐步實現自我超越。
突破認識瓶頸,培植創新理念。我們首先從正確理解教育創新的內涵和為什么要進行教育創新入手,突破認識瓶頸。我們認為,突破固有的、落后的東西,在原有基礎上有發展、有提升就是創新;用新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學校工作,或者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創新。其次,加強理論和先進經驗的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實現觀念創新。有了正確和較高的認識,不僅可以避免走入為創新而創新的誤區,又能排除大家對教育創新高不可攀的畏懼心理,明確教育創新的方向,使教育創新成為可能。
營造環境氛圍,滋養創新沃土。我校營造了濃郁的教育創新環境,使得創新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打破禁錮,讓教師真正“參政議政”,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教師個體和學校集體的發展愿景,以奮斗目標激發大家的發展愿望和創造力;以新課程改革培訓為契機,學習、樹立新理念,感受先進,認識自身的不足和問題,尋找創新的切入點;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提供支持,搭建平臺;培養、樹立教育創新骨干,大力宣傳,進行示范、引領;制定激勵機制,納入考核評價等。通過這些舉措,學校增強干部教師教育創新的意識,使教育創新成為自身和學校發展的需要。
聚焦實際問題,開展創新實踐。第一,選準切入點。選取教師和學校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的、關鍵的問題,作為研究重點、主攻目標。再將問題由大到小、從難到易進行分解,使之轉化為日常工作,分步實施,循序漸進,逐步突破。比如:當前的三類課程建設問題,就必須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及實際情況等來統籌規劃。研究、構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這項工作既是當前工作重點,也是教育創新的一個切入點。第二,以科研的方法探索實踐。即圍繞問題,以先進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為指導,開展團隊的學習、研究與實踐。我們應用問題分解法,將大的問題進行分解,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建立多個問題小組,進行任務驅動和問題攻堅。我們使用案例分析法,學習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將經驗遷移過來作為案例進行集體共享與研究、交流,結合學校實際進行應用,在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注重總結提升,催生創新成果。反思性總結和理性提升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的有效途徑,也是形成教育創新階段性成果的關鍵和下一步深化教育創新的基礎。這一環節往往因我們身陷繁雜的日常事務,加之浮躁的心理而被忽視,成為很多基層教育實踐者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育創新實踐中不乏典型例證和成功的經驗,但卻是散落的,不進行反思、總結、提升,干部教師就不能實現自我超越。教育創新成果不是日常的工作方案或一個個具體的做法、工作總結,而是基于日常工作改進的思想、方法的理性提升,必須對實踐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找出理論與實踐的內在聯系,對理性歸納進行升華,使之上升到教育規律的認識。
應用創新成果,激發再造活力。教育創新成果只是階段性的產物,必須將其應用到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還要在應用中不斷完善,隨著新問題的發現,再進行深層次的創新實踐。正是在這樣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和學校才會有快速的發展。我校的體驗教育課程建設、中心校一體化扁平管理新模式、流動兒童教育等各項研究成果,就是在這樣的軌跡中完善與提高的。
教育創新的過程雖有艱辛和困惑,但我們收獲了成長與發展。教育創新帶來的不僅是勞動成果,更是潛能的開掘和發揮、自我力量的認知和精神價值的提升,是學校真正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實體現。教育創新是發展的必然,需要教育理想、信念與激情,更需要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與干勁;需從改變自我開始,從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出發。
■ 編輯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