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標文+柯文輝+張偉利
摘 要:農民創業園是在總結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效和經驗的基礎上,福建省提出的發展現代農業的又一重要舉措。文章以古田縣農民創業園為例,分析了古田縣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現狀,以產業鏈構建為出發點,提出創業園在管理、產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體驗等7個環節的發展思路及創業園的規劃設計方案;規劃布局了創業核心項目、支撐引領項目、服務提升項目三大類項目,提出了創業園的運行機制及保障措施。規劃以農民為主體,堅持以創業帶動農民增收、科技引領農業轉型、服務提升農業發展,對規劃編制的方法和布局也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農民創業園建設規劃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農民創業園;產業鏈構建;機制設計;規劃布局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14)02-0025-05
2012年12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據該省當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和變化,在總結和肯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效和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農民創業園的構想,出臺了《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這是發展福建現代農業的又一重大舉措。意見指出,福建農民創業園要堅持用工業理論發展農業,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使農民創業園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的平臺和重要抓手[1],這為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一個重要機遇。
寧德市古田縣作為農業大縣,其食用菌產量不斷增長,水果產品特色突出,兩個產業已經成為古田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12年古田縣被選為福建省首批9個省級農民創業園之一,其范圍包括城東街道、平湖鎮、吉巷鄉等區域。古田農民創業園旨在培育古田縣農村經濟發展新亮點和增長點,樹立農民創業增收的示范典型和樣板。從而帶動古田縣周邊地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步伐,推動古田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鄉村風貌改善。本著“規劃先行”的理念,本文試圖探討農民創業園規劃的思路,以期為古田創業園建設與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農民創業園規劃區的農業發展現狀
寧德市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轄區14個鄉鎮(街道),是閩江口經濟輻射的重要地帶。古田縣交通便捷,202、304省道貫穿全境,合福高鐵、京臺高速通車后,距福州分別17分鐘、50分鐘車程。古田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食用菌、水果是其特色產業。2012年全縣GDP為 97.0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7.47億元,占比28.3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6.05億元,其中食用菌產值25.39億元,水果產值2.29億元。食用菌產值占全省比重19.20%。其中以白木耳、猴頭菇、茶薪菇為主,分別占全省產量82.96%、91.85%、76.43%;水果產值占全省比重為1.17%,盡管產值不大,但具有特色:古田水蜜桃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農業部水蜜桃無公害栽培綠色產品示范基地;臍橙、油柰、芙蓉李因翠屏湖形成的小氣候使得品質優良。根據古田縣各個鄉鎮(街道)農業生產情況,確定了以城東街道、平湖鎮、吉巷鄉等3個鄉鎮(街道)為核心區域的農民創業園,創業園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下(見表1)。
表1 古田縣農業經濟情況及創業園區農業經濟情況
項目 古田縣 城東街道 平湖鎮 吉巷鄉
生產總值(億元) 97.08 22.86 11.41 6.1
農業總產值(億元) 46.05 4.36 4.86 3.4
人均純收入(元) 9012 9820 8568 10600
食用菌 白木耳(噸) 29624 8713
猴頭菇(噸) 2793 892
茶薪菇(噸) 20537 5928
水果 橙(噸) 4217 1904
李(噸) 13644 6333
桃(噸) 18184 6949
柰(噸) 3304 1330
數據來源:《福建統計年鑒(2012)》、《福建農村統計年鑒(2012)》、《古田統計年鑒(2012)》。
二、農民創業園的規劃設計思路
根據古田縣食用菌、水果產業的發展現狀,以構建產業鏈為出發點,著力依靠科技進步,積極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新機制、農業生產經營新方式、農民創業增收新模式和農業配套服務體系。通過農民創業園的引領示范作用,著力發揮農民的主體性,以農民創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2],促進特色現代農業園區與美麗鄉村建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3]。力爭將古田縣建成福建省農民創業的亮點基地、現代農業的示范區、農民增收的先驅基地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引領區[4]。
在農業產業鏈設計上,重點規劃生產、加工、物流、營銷、休閑、管理、科技等產業鏈上的7個環節,以提升兩大特色優勢產業水平,提高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附加值,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其基本目標是:
1.生產綠色化
按照統一規劃、適當集中、穩步推進的方針,通過設施改建、設備引進,改變粗放式生產模式,提高產品的質量,提升產業發展層次。食用菌產業要利用生態化技術,完善菌包廠、菌種園等產前服務,發展設施化、工廠化生產,提升銀耳、猴頭菇、茶樹菇設施化標準,引進杏鮑菇、海鮮菇工廠化生產線。水果要突出有機化技術,推行機械化作業,引進名優水果品種,應用廢菌棒生產有機肥,推廣果園有機化生產,建設水蜜桃、油柰、芙蓉李、葡萄、臍橙等水果有機生產基地。
2.加工規模化
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按照“超前規劃、立足實際、分步實施”的方針,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鼓勵扶持加工企業引進加工裝備和現代高新技術,開展食用菌初級加工、食用菌精深加工以及水果初級加工,培育出一批高效益、競爭力強和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物流信息化
產前及產后物流是生產供應鏈和市場需求鏈交集中最具活力的環節,圍繞市場需求,考慮市場結構、需求分布、市場環境等因素,建設古田食用菌產業電子商務物流平臺,現代物流園和農產品物聯網,利用第三方物流及第四方物流來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形成以市場配送中心為核心,集訂單交易、庫存管理、運輸系統、采購訂貨等功能于一體的物流體系。
4.品牌營銷化
農產品營銷具有很強的公共性,政府要堅持對創業園內的農產品進行整體營銷,以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古田食用菌輔料批發市場和古田縣新豐水果交易市場為基礎,采用文化包裝、創新包裝、綠色包裝和特色包裝等強化創業園品牌形象,提升園內產品的附加值。以文化品牌建設為亮點,加快農產品營銷主體的培育,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從而促進生產、引導消費、提升競爭力。
5.休閑體驗化
以創業園內“菌”和“果”為基調,以農耕文化、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等為抓手,積極引入先進休閑農業經營管理理念,引導創業園農民發展農家樂等,形成“自然—生產—休閑—教育—示范”為一體的景觀綜合體,發展集文化體驗、采摘觀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產業,同時進一步提升創業園的軟實力。
6.管理科學化
創業園的管理以服務農民創業為主導,以提高創業農民滿意度為目標,規范園區運作,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開展園區行政協調、創業咨詢引導、農產品檢測、新型農民培訓等層面的建設,以管理服務提升創業園品質、推動持續發展。
7.科技產業化
堅持“科技興園、科技強園”的戰略,聚集創新資源,圍繞生產、加工的技術要求和市場需求抓科研,把科技作為產業來發展,重點建設菌業研究中心、鼓勵發展民間科研機構,加強水果良種引進繁育與推廣,在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攻關,優化品種結構,改進技術措施,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農民創業園的規劃設計方案
(一)規劃原則
1.政府搭臺、農民受益
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性公共產品是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5]。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較大,科研與農產品的品牌營銷不僅具有風險性,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公共性,這就決定了政府要去承擔農民、甚至是企業不能承擔的風險。通過化解農業風險,并通過政策傾斜和利益補償機制,確保農民的收益[6]。
2.科技支撐、引領未來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核心,努力搶占產業制高點,抓好重大項目的儲備、啟動和研發工作,通過重大項目的建設,主動瞄準市場需求加強技術改造,把握產業發展的趨勢,提升創業園科技含量,推動創業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特色開發、生態為本
以食用菌現代化、水果精品化為重點,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探索、創新、完善生態化產業發展之路,改變以往掠奪式開發模式,保證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全面提高創業園中農產品生態品牌影響力。
4.有序推進、示范帶動
農民創業園建設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需要進行全局考慮,有序推進每個項目,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亮點、見成效,起到區域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進而推進區域農民創業和鄉村建設。
(二)規劃布局
結合創業園地理區位、現行產業、土地規劃,圍繞食用菌和水果兩大產業,以生產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農業物流,構建農村科技服務綜合體,充分發揮創業園集聚發展、優化產業和典型示范的功能,形成“兩心引領、三區構筑,兩軸拓展”的總體布局。
1.“兩心引領”
打造面向全國菌業研究中心和全國的食用菌(輔料)批發市場中心,構建古田縣農民創業園區發展“兩心引領”格局。
2.“三區構筑”
以古田縣各鄉鎮的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特點,構筑創業園三大區域:城東街道,吉巷鄉和平湖鎮,通過3個鄉鎮(街道)的重點建設形成亮點性、示范性的創業園基地。
3.“兩軸拓展”
規劃兩條創業園區集中發展軸:以省道204為主的發展軸,帶動北部鄉鎮農民創業的發展;以省道304為主的發展軸,帶動西南部及東部鄉鎮農民創業的發展。通過“兩軸拓展”打造古田縣農民創業的新高潮。
(三)規劃項目
根據創業園設計思路,把規劃項目分為三類:農民創業核心項目、科技營銷支撐引領項目及服務配套提升項目。
1.創業核心項目
(1)標準化設施菇房示范項目。針對銀耳、猴頭菇、茶樹菇等茅草遮蔭棚安全和整體形象差問題,通過標準化設施菇房建設,實行政府補助形式以帶動農戶進行改造升級,包括菇房、烘干廠、滅菌等改造,創新利潤分配模式,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的收入。
(2)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項目。以現代工廠化模式,發展以茶樹菇、杏鮑菇、白靈菇為主導產品,集菌種生產、規模化栽培、冷鏈儲存于一體的大型新型食用菌工廠化示范區。食用菌工廠化項目一方面改變古田縣食用菌傳統的生產模式,另一方面實現食用菌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
(3)家庭農場。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采用政府搭臺、農民承租的模式,穩步發展家庭農場,開展食用菌、果園的生產、觀光、采摘、食宿等產業鏈條。
(4)古田縣食用菌加工園。采用“政府筑巢、企業主導、農民入股”的運行模式,政府負責土地整理、園區管理,鼓勵當地企業家投資或招商引資,農民按量入股,著力解決初級加工零散,精深加工水平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致力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食用菌產業、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食用菌產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食用菌產業,全面提升食用菌產業整體水平。
(5)水果標準園示范項目。針對創業園內芙蓉李、水蜜桃、油柰、臍橙等水果粗放經營、機械化程度較低現象,通過示范點建設加強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果園的機械化水平,優化調整品種和熟期結構,改善果園的生態環境,以輻射帶動古田縣其他地區果園改造。
(6)水果初級加工示范項目。在水果產區、集中區配套建設產地冷庫、相關設備,發展水果初級加工業,從分級遴選、品牌包裝、水果粗制品等方面進行開發,提升果品的檔次,提高產品的價值。
(7)建設古田縣現代物流園。依托古田縣綜合運輸網,以“政府搭臺,企業參與、農民承租”模式,把物流園建成立足古田、面向全省、輻射全國,具有現代化配套設施,集交易、配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倉儲和物流基地。
2.支撐引領項目
(1)菌業研究中心。實行政府主導、科企聯盟、多元投入的模式,在食用菌精深加工、菌種育種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進行深度探索,打造集科研、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學術交流、成果示范與轉化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科研平臺。
(2)古田食用菌電子商務平臺。以政府搭臺、農民和企業共享的模式,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構建面向古田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的協同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引領食用菌產業由傳統農業向“信息化”發展。
(3)食用菌文化城市綜合體。充分利用食用菌健康食品的特點,開展食用菌文化營銷,全方位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開展特色產業考察游、菌鄉風情游、美食休閑娛樂游、特色文化游等旅游項目,開創看菌、食菌、購菌、加工菌的綜合性旅游縣域景區,提升創業園的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4)品牌推介項目。以政府為主導,在國外主銷售區、國內大中城市開展食用菌、水果的品牌推介,促進名優、品牌食用菌和水果品牌的形成,并積極引導推動名優食用菌、品牌水果產業發展,為創業園的持久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3.配套提升項目
(1)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依托古田縣農業局現有辦公場所,進行園區行政協調、創業咨詢引導、農產品檢測、新型農民培訓等建設。
(2)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項目。依托產業的發展,配套鄉村整體整治,強化農村基層設施建設、綠化建設,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農民創業園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措施
(一)運行機制
由于農民創業園的性質決定了農民的主體性,而從產業鏈條來看,科研、營銷環節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及風險性,農民生產種植環境在整個生產鏈利潤環節中享有收益較低,分析其風險性、公共性及收益性,提出了在7個生產環節中政府、企業、農民在建設模式、風險承擔以及利益分配上的運行機制[7](見表2)。
(二)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運作機制,成立創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創業園建設全局工作。設定農民增收目標,優化管理服務,引入問責機制,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形成目標明確、責任到位、保障得力的管理機制。
2.加強扶持政策
在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措施,促進農民創業在基礎設施、生產服務、品牌宣傳等領域上順暢發展。
3.完善安全監管
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產品市場準入體系、產品監測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為創業園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堅實的支撐,嚴格依法履行產品質量安全的市場監管職責,健全目標責任制,構筑適應創業園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運行機制。
五、思考
規劃中堅持以創業帶動農民增收、科技引領農業轉型、服務提升農業發展的綜合性現代農業開發區的規劃實踐。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試圖在福建省農民創業園建設中建立起現代農業的平臺載體和重要抓手,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促進福建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方向。
規劃中堅持構建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對園區的管理、科技、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及休閑等環節的建設模式、風險承擔、利益分配等關鍵機制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并且把農民主體地位作為首要出發點,這將為福建省正在進行的農民創業園建設、乃至全國農業園區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
[EB/OL].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jhcw/
fjnmcqy/20130312103036.html,2013-05-01.
[2]黃祖輝,米松華,陳立輝.農業產業化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與機制創新——“肥西老母雞”的實踐及其啟示[J].農業
經濟與管理,2011(6):45-50.
[3]張大東,徐紅玳,胡豹.浙江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
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1):51-57.
[4]伍冠鎖.現代農業園區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
2011,39(5):580-582.
[5]楊敬宇,張汗燚,聶華林.西部區域特色農業發展與生產性
公共產品供給[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6):63-67.
[6]李杰義.農業產業鏈視角下的“以工促農”機制的動力模
式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0(3):24-30.
[7]張滿園,張學鵬.基于博弈視角的農業產業鏈延伸主體選擇
[J].安徽農業科學,2009(1):397-399.
(責任編輯:郁琤)
(5)水果標準園示范項目。針對創業園內芙蓉李、水蜜桃、油柰、臍橙等水果粗放經營、機械化程度較低現象,通過示范點建設加強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果園的機械化水平,優化調整品種和熟期結構,改善果園的生態環境,以輻射帶動古田縣其他地區果園改造。
(6)水果初級加工示范項目。在水果產區、集中區配套建設產地冷庫、相關設備,發展水果初級加工業,從分級遴選、品牌包裝、水果粗制品等方面進行開發,提升果品的檔次,提高產品的價值。
(7)建設古田縣現代物流園。依托古田縣綜合運輸網,以“政府搭臺,企業參與、農民承租”模式,把物流園建成立足古田、面向全省、輻射全國,具有現代化配套設施,集交易、配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倉儲和物流基地。
2.支撐引領項目
(1)菌業研究中心。實行政府主導、科企聯盟、多元投入的模式,在食用菌精深加工、菌種育種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進行深度探索,打造集科研、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學術交流、成果示范與轉化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科研平臺。
(2)古田食用菌電子商務平臺。以政府搭臺、農民和企業共享的模式,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構建面向古田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的協同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引領食用菌產業由傳統農業向“信息化”發展。
(3)食用菌文化城市綜合體。充分利用食用菌健康食品的特點,開展食用菌文化營銷,全方位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開展特色產業考察游、菌鄉風情游、美食休閑娛樂游、特色文化游等旅游項目,開創看菌、食菌、購菌、加工菌的綜合性旅游縣域景區,提升創業園的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4)品牌推介項目。以政府為主導,在國外主銷售區、國內大中城市開展食用菌、水果的品牌推介,促進名優、品牌食用菌和水果品牌的形成,并積極引導推動名優食用菌、品牌水果產業發展,為創業園的持久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3.配套提升項目
(1)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依托古田縣農業局現有辦公場所,進行園區行政協調、創業咨詢引導、農產品檢測、新型農民培訓等建設。
(2)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項目。依托產業的發展,配套鄉村整體整治,強化農村基層設施建設、綠化建設,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農民創業園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措施
(一)運行機制
由于農民創業園的性質決定了農民的主體性,而從產業鏈條來看,科研、營銷環節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及風險性,農民生產種植環境在整個生產鏈利潤環節中享有收益較低,分析其風險性、公共性及收益性,提出了在7個生產環節中政府、企業、農民在建設模式、風險承擔以及利益分配上的運行機制[7](見表2)。
(二)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運作機制,成立創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創業園建設全局工作。設定農民增收目標,優化管理服務,引入問責機制,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形成目標明確、責任到位、保障得力的管理機制。
2.加強扶持政策
在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措施,促進農民創業在基礎設施、生產服務、品牌宣傳等領域上順暢發展。
3.完善安全監管
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產品市場準入體系、產品監測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為創業園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堅實的支撐,嚴格依法履行產品質量安全的市場監管職責,健全目標責任制,構筑適應創業園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運行機制。
五、思考
規劃中堅持以創業帶動農民增收、科技引領農業轉型、服務提升農業發展的綜合性現代農業開發區的規劃實踐。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試圖在福建省農民創業園建設中建立起現代農業的平臺載體和重要抓手,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促進福建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方向。
規劃中堅持構建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對園區的管理、科技、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及休閑等環節的建設模式、風險承擔、利益分配等關鍵機制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并且把農民主體地位作為首要出發點,這將為福建省正在進行的農民創業園建設、乃至全國農業園區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
[EB/OL].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jhcw/
fjnmcqy/20130312103036.html,2013-05-01.
[2]黃祖輝,米松華,陳立輝.農業產業化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與機制創新——“肥西老母雞”的實踐及其啟示[J].農業
經濟與管理,2011(6):45-50.
[3]張大東,徐紅玳,胡豹.浙江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
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1):51-57.
[4]伍冠鎖.現代農業園區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
2011,39(5):580-582.
[5]楊敬宇,張汗燚,聶華林.西部區域特色農業發展與生產性
公共產品供給[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6):63-67.
[6]李杰義.農業產業鏈視角下的“以工促農”機制的動力模
式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0(3):24-30.
[7]張滿園,張學鵬.基于博弈視角的農業產業鏈延伸主體選擇
[J].安徽農業科學,2009(1):397-399.
(責任編輯:郁琤)
(5)水果標準園示范項目。針對創業園內芙蓉李、水蜜桃、油柰、臍橙等水果粗放經營、機械化程度較低現象,通過示范點建設加強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果園的機械化水平,優化調整品種和熟期結構,改善果園的生態環境,以輻射帶動古田縣其他地區果園改造。
(6)水果初級加工示范項目。在水果產區、集中區配套建設產地冷庫、相關設備,發展水果初級加工業,從分級遴選、品牌包裝、水果粗制品等方面進行開發,提升果品的檔次,提高產品的價值。
(7)建設古田縣現代物流園。依托古田縣綜合運輸網,以“政府搭臺,企業參與、農民承租”模式,把物流園建成立足古田、面向全省、輻射全國,具有現代化配套設施,集交易、配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倉儲和物流基地。
2.支撐引領項目
(1)菌業研究中心。實行政府主導、科企聯盟、多元投入的模式,在食用菌精深加工、菌種育種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進行深度探索,打造集科研、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學術交流、成果示范與轉化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科研平臺。
(2)古田食用菌電子商務平臺。以政府搭臺、農民和企業共享的模式,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構建面向古田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的協同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引領食用菌產業由傳統農業向“信息化”發展。
(3)食用菌文化城市綜合體。充分利用食用菌健康食品的特點,開展食用菌文化營銷,全方位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開展特色產業考察游、菌鄉風情游、美食休閑娛樂游、特色文化游等旅游項目,開創看菌、食菌、購菌、加工菌的綜合性旅游縣域景區,提升創業園的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4)品牌推介項目。以政府為主導,在國外主銷售區、國內大中城市開展食用菌、水果的品牌推介,促進名優、品牌食用菌和水果品牌的形成,并積極引導推動名優食用菌、品牌水果產業發展,為創業園的持久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3.配套提升項目
(1)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依托古田縣農業局現有辦公場所,進行園區行政協調、創業咨詢引導、農產品檢測、新型農民培訓等建設。
(2)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項目。依托產業的發展,配套鄉村整體整治,強化農村基層設施建設、綠化建設,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農民創業園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措施
(一)運行機制
由于農民創業園的性質決定了農民的主體性,而從產業鏈條來看,科研、營銷環節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及風險性,農民生產種植環境在整個生產鏈利潤環節中享有收益較低,分析其風險性、公共性及收益性,提出了在7個生產環節中政府、企業、農民在建設模式、風險承擔以及利益分配上的運行機制[7](見表2)。
(二)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運作機制,成立創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創業園建設全局工作。設定農民增收目標,優化管理服務,引入問責機制,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形成目標明確、責任到位、保障得力的管理機制。
2.加強扶持政策
在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措施,促進農民創業在基礎設施、生產服務、品牌宣傳等領域上順暢發展。
3.完善安全監管
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產品市場準入體系、產品監測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為創業園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堅實的支撐,嚴格依法履行產品質量安全的市場監管職責,健全目標責任制,構筑適應創業園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運行機制。
五、思考
規劃中堅持以創業帶動農民增收、科技引領農業轉型、服務提升農業發展的綜合性現代農業開發區的規劃實踐。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試圖在福建省農民創業園建設中建立起現代農業的平臺載體和重要抓手,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促進福建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方向。
規劃中堅持構建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對園區的管理、科技、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及休閑等環節的建設模式、風險承擔、利益分配等關鍵機制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并且把農民主體地位作為首要出發點,這將為福建省正在進行的農民創業園建設、乃至全國農業園區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福建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
[EB/OL].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jhcw/
fjnmcqy/20130312103036.html,2013-05-01.
[2]黃祖輝,米松華,陳立輝.農業產業化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與機制創新——“肥西老母雞”的實踐及其啟示[J].農業
經濟與管理,2011(6):45-50.
[3]張大東,徐紅玳,胡豹.浙江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
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1):51-57.
[4]伍冠鎖.現代農業園區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
2011,39(5):580-582.
[5]楊敬宇,張汗燚,聶華林.西部區域特色農業發展與生產性
公共產品供給[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6):63-67.
[6]李杰義.農業產業鏈視角下的“以工促農”機制的動力模
式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0(3):24-30.
[7]張滿園,張學鵬.基于博弈視角的農業產業鏈延伸主體選擇
[J].安徽農業科學,2009(1):397-399.
(責任編輯:郁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