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含
火紅的窗花,可愛的馬兒……這些精彩的剪紙作品,出自中華世紀壇北醫附小師生書畫展。在眾多的作品中,一幅筆法稚嫩卻又充滿情趣的油畫《海底世界》格外引人注目,這幅畫的背后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這幅畫的作者小D,是我校一名二年級的學生。2012年的金秋,李娟老師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迎來了37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這些孩子帶著新奇、帶著家長的期盼開始了多彩的小學生活。
然而,還不到一周時間,李老師就注意到了班里一個叫小D的男孩。課堂上,小D一分鐘也坐不住,時常自顧自地趴在地上玩耍,還在地板上亂寫亂畫,弄得一片狼藉。課下,小D一個朋友也沒有,要么肆意地推搡同學,要么孤獨地在校園的角落里東躲西藏,上課時也不回教室。每天,李老師聽到最多的就是同學們的告狀、科任老師不斷地反映問題。這是怎么了?原本應該天真浪漫的孩子,為什么是這樣一種狀態?
李娟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李老師及時和小D家長取得了聯系。起初,李老師出于愛護孩子、維護孩子自尊,用的多是建議性語言,希望家長能和老師一起努力,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經過幾次交流,小D的父母被李老師的真誠打動了,他們客觀地講述了小D的問題,小D的爸爸還告訴李老師,因為照顧孩子,他早已辭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職家長。
一次,李老師和小D的爸爸傾心交流了兩個多小時——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任就在這愛心與真誠中建立了起來。李老師了解到從在幼兒園時發現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到被確診為“感統失調”后又出現“多動癥”的癥狀,再到之后開展訓練理療等,小D的父母從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治療,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放棄工作全心地照顧孩子,更加愛護和關心孩子的生活與成長。李老師決定和家長一起努力,幫助小D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建立信任的基礎和橋梁。在全面了解小D的情況后,李老師及時向學校領導進行了匯報。學校對小D的情況非常重視,也專門走進課堂、走近孩子,進行全面、詳細地觀察了解,同時明確提出要針對孩子的特殊情況,采取特定的教育教學措施,因材施教,絕不放棄。李老師在學校的支持與幫助下為小D建立了個案分析表;特批他可以半天學習,半天訓練治療;上課時間允許其家長在需要時進入校園觀察、陪伴、疏導孩子;學校的心理輔導、感統訓練、沙盤訓練等也是優先安排給小D;并堅持每天與家長進行一次對話,及時交流孩子的進步與建議。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李老師對小D都傾注了更多的呵護與關愛。為促使小D注意力集中,李老師把小D的座位安排在最前面;上課時有意多讓小D回答問題、朗讀等;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與小D聊天;專門為小D布置適量的、有特色的作業;隨時挖掘小D的閃光點,給予“特別”鼓勵(如教師節,小D制作了一張精美賀卡,李老師就大力表揚孩子動手、審美能力強,并讓小D負責班級文化墻的維護);教育班中的學生們不要排斥小D,要和他多接觸、多玩耍……在李老師的精心呵護與幫助下,小D有了很大進步,大多時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作業從一點兒都不做,到能完成他的“特別”作業了(因為喜歡畫畫,有時他的作業就用畫畫代替),還能和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交上了幾個好朋友……這點點滴滴的進步中,有家長的傾心關愛,更有李老師的執著呵護。
當上蒼為一個人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小D雖然在很多方面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但特別喜歡動手制作,尤其愛畫畫。剛開始,由于坐不住,小D總是胡亂畫一氣,但美術馬士文老師及時鼓勵他,在他有所進步時及時表揚他。一次美術色彩課上,馬老師發現小D色彩搭配得很不錯。作為小D班的副班主任,馬老師及時與李老師交流了此事,共同分析了小D的具體情況,隨后又取得了家長的支持,決定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指導小D繪畫,發展他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專注做事的習慣。功夫不負有心人。小D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色彩方面也表現出了特別的才能。
在“夢想啟航,童心飛揚”剪紙書畫展中,小D的油畫作品受到了家長、學生以及各界人士的連連稱贊。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敏感的,需要我們細心地呵護與鼓勵。作為教育者,我們在這份真情與執著中也收獲了愛與信任,收獲了一朵朵燦爛盛開的生命之花。讓社會、家庭、學校、老師給孩子們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溫暖,多一點耐心相守、真心相伴吧,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夠如夏日之花——靈動綻放!
■ 編輯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