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良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尤其是三年級,作為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如何讓孩子理解什么叫“將想說的話寫下來就是寫作”成為這一階段最待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原本,我也在思考,在尋找好的方法,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孩子們幫助我找到了一個最適合他們的法子,讓他們完美地開始了第一節寫作指導課。
今天一大早,我就給學生來了個“突然襲擊”,檢查預習課文的情況。我一個一個地點名,他們挨個捧著書到我面前來受檢驗。結果,全班居然只有10個人是按要求預習的,更可氣的是還有人連書面作業都沒有寫。我要瘋了!臨時決定:今天的語文課不上了。面對孩子,我要把這件事表現得很嚴重,但為了不影響我的教學進度,我以罰代練,讓孩子集體抄寫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
開學以來一直在強調作業,尤其是預習。三年級是個轉折,習慣培養很重要。為了讓他們能夠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上,我讓學生把預習要求抄在了語文書的第一頁上,日后預習的時候也好有個對照,可他們倒好,對我的話充耳不聞,對我的要求充目不看。由于一二年級基礎沒打好,我們班的紀律一直是個大問題,為此我訓練了很多,可誰知道他們“意志”竟然如此堅定,半個月來毫無長進。
當我把任務布置下去以后,孩子們就開始了各自的工作。教室好安靜啊!看著孩子們個個埋頭苦干,我想:要是平時的課堂也能這么安靜,學生這么認真就好了!真的好享受這節課的感覺。20分鐘過去了,已經陸陸續續有學生抄完了。抄完的學生很自覺地拿出課外書看著,教室還是沒有半點聲音。我的腦子里突然閃出上課的沖動。
“大家把手中的筆停下來,坐好!”孩子們迅速地放下筆,抱臂坐好了。
“我想問同學們幾個問題”“剛才你們在抄課文的時候想了些什么?我想聽最真實的想法。”
孩子們猶豫了一下,很快,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
“我想的是下次再也不能忘記寫作業了!”“我很后悔,不該不好好學習!”“又惹老師生氣了。”“我在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抄完。”“我想著我今天估計又不能早回家了。”……
孩子們有的抱怨,有的懊惱,有的難過,他們的內心很豐富。
我又問:“那你們是怎么做的呢?”
“我就埋頭寫,什么也不管。”“我邊看書邊寫,生怕再寫錯。”“我寫一會就看看旁邊的寫了多少,然后再繼續寫。”……
“那你們在寫的時候聽見了什么嗎?”
“我聽見外面上體育課的同學的笑聲,我好羨慕啊!”“我聽見大家寫字的沙沙聲。”“我聽見老師生氣的講話聲。”“我聽見有人在下面邊寫邊念書的聲音。”……
沒想到他們的耳朵還很靈敏,一心二用啊!
“有沒有看見什么呢?”我接著問。
“我只看書了,滿腦子都是字。”“我看了下外面,外面的人玩得好開心啊,”“我看見老師皺著眉頭在改作業。”“我看見小雪寫字的時候還玩呢。”……
聽了他們的話,我的心情豁然了很多。“今天,本來是要給同學們上習作一的,可是,卻因為你們作業問題耽擱了。不過通過剛才的交流,老師覺得大家一定能寫好。雖然我們第一次接觸作文,但是我們有敏銳的觀察力,很關注身邊的事,還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就夠了。寫作文就是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寫在一起,把你想說的話寫清楚。大家剛才說得很好,我相信寫出來都會是優秀的作文。”
就這樣,我完成了習作的指導。課后,我讓孩子就以今天的課為素材,寫一篇習作,我看見許多孩子都在本子上寫下了這樣的題目《一節特殊的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恰當的形式,寫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緊扣寫作話題,大膽地走進生活,從自己親身經歷中找到寫作的素材讓學生自由命題,讓他們喜歡說什么就寫什么,為學生打造一個自由的寫作天地。生活才是一切創作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我的這節課正是在陰差陽錯中抓住了學生生活中的小事,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思維靈感,學生完成寫作才能夠水到渠成。或許,指導就是應該這樣簡單,讓孩子親身經歷遠比對他們高談闊論要有效的多,期待這一節特殊的語文課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教訓的吸收,更是習作的方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