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棠
(蘭州商學院金融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20)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學者對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成果在方法及研究尺度方面不斷地豐富、完善。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理論界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如肖云(2009),劉雪斌、王森林(2009),盧飛(2011),陳敏、劉城熙(2012);第二,經濟增長引領金融發展,如陳朝旭(2007),張朝兵(2010),長青等(2010),王芳、劉偉宏(2011)以及姜冉(2011);第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即兩者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如郭福春(2007);第四,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關系,如梁潔(2010),史煥平(2011)。從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層面來劃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國家層面所做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有鐘敦慧、張明舉(2009),李啟華、陸倩倩(2010),何江(2010),王文川(2010)以及張建波(2010)等等。另一類是根據各地區域不同,針對本省本市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張湧泉等(2010),丁業現、彭克強(2011),牟怡楠、石麗雄(2011)等等。根據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于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本文認為基于國家層面的研究方法,把全國視作一個整體,掩蓋了地區發展之間的差異,使得利用計量分析方法研究經濟變量失去了一定的科學性,另外,基于數據變量的選取上來看,國內大多數研究均采取的是一維的時間數列,利用面板數據方法進行研究的情況非常少,如查奇芬、王亞娜(2009)運用面板計量方法,通過比較東部與西部間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結果得出,東部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西部地區顯著。周春喜(2010)基于浙江省22縣(市)的縣級數據,建立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得出,浙江省金融發展與產業集聚區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祿興能、周偉(2011)運用西部各省市年度數據,利用面板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協整估計方法,考察了西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西部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國內貸款的轉化來實現。陳靈、徐云松(2011)基于西部地區省際面板數據,利用面板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協整估計方法得出,西部各省份經濟增長的金融貢獻度存在差異。基于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對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二者的研究,使用面板數據進行研究的較少,并且多數研究的是面板數據下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面板研究相對很少。本文將運用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研究甘肅省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促進度,以此為促進甘肅省金融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本文所涉及的甘肅省金融發展規模指標包括金融機構數量、金融資產以及非金融機構融資量三個統計量,分別從總量和人均兩個指標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金融機構數量指標包括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總公司及其營業部等。2010年,甘肅省金融機構數量(包括營業部)為5410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3.7%,居于全國21位,在西部12省區中居于第6位。但是,從人均金融機構數量來看,甘肅省金融發展水平并不差,分別高于全國和西部平均值,排名均列于全國及西部12省區中上游水平。然而,從金融資產以及非金融機構融資量兩個統計量來看,不論是從總量還是人均,均處于全國及西部12省區平均水平以下,在全國排名中處于25名及以后,并在西部排名中處于9到12名不等,說明從金融資產(包括人均)和非金融機構融資量(包括人均)兩個統計量來看,甘肅省金融發展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遠低于全國及西部平均值。其中甘肅金融資產總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9.7%,人均金融資產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2.5%,再者,非金融機構融資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2%,人均金融機構融資量也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6.9%。如表一所示:

表一:甘肅省金融發展規模
為了更能清晰地展現出甘肅省銀行業、保險業以及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我們將對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市場分別進行研究,通過與其他省份的比較,更加細致地反映甘肅省金融發展的現狀。
銀行業金融機構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衡量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發展狀況,選取以下三個方面來衡量:(1)銀行金融機構數;(2)銀行存貸款總額/GDP;(3)存貸比。由2010年各省市截面數據,我們得出甘肅省銀行業發展相關指標的數值以及甘肅銀行業發展水平在全國、西部排名情況,如表二所示:

表二:甘肅省銀行業總體發展水平指標
甘肅省擁有銀行機構4244個,在全國排名20,均處于全國及西部平均水平以下。銀行存貸款總額/GDP比值越大,表明該地區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從上表可知甘肅省貨幣化水平,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略高于西部平均水平。甘肅省銀行存貸款總額/GDP比值為2.864,位于全國第16位,在西部12省市居第8位,表明甘肅省貨幣化程度居于中下游水平。存貸比反映銀行存款轉化為貸款的能力,甘肅存貸比為0.64低于全國及西部地區平均值,并且位于銀行存貸比75%的警戒線以下,在全國和西部排名分別為22位和第8位。
本文選取保險機構數、保費收入、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四個指標來反映保險業的發展程度,并通過與全國平均水平以及西部平均的比較來反映甘肅保險業發展現狀。根據2010年各省市金融運行報告編制表三:

表三:甘肅省保險業發展狀況指標
從上表可知,甘肅省擁有保險機構數1106個,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55.7%,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距甚遠,且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甘肅省保費收入為146.3億元,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1.3%,居于全國第26位。同時保費收入也低于西部平均水平,居于西部第8位。同樣,甘肅省保險密度也低于全國平均和西部平均水平,分別居于第23位和第7位,甘肅省保險密度與西部平均保險密度水平還有明顯差距,僅占西部平均水平的83.8%。從保險深度來看,甘肅省還是處于較高水平的,居于全國第10位,西部第4位,處于全國及西部較高水平。
本文選取證券機構數、上市公司數及直接融資量三個指標來反映證券市場發展狀況,并根據2010年相關數據,編制表四:

表四:甘肅省證券市場發展狀況指標
從上表可知,甘肅省擁有證券機構60家,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3%,在全國及西部地區排名中均處于下游水平。甘肅省2010年底擁有22家上市公司,直接融資量達164.3億元,均居于全國及西部平均水平以下,在全國排名處于24-25名左右,在西部排名處于第7-8名左右,說明甘肅省證券市場相比其他省市來說,仍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排名較靠后。
本文選取GDP作為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非金融機構融資量為金融發展指標,非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選擇非金融機構融資量指標,可以更好地分析直接融資規模。本文所選取的GDP指標數據均來源于中經網,非金融機構融資量數據均來源于各省、市、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數據選取區間為2000—2010年,均為年度數據。同時本文通過GDP平減指數將名義GDP變為實際GDP,并對非金融機構融資量剔除物價水平影響,使得非金融機構融資量變為其實際值,以上兩個指標均以2000年為基期。為了消除異方差現象出現,我們對所選取指標均進行指數化處理,分別記為 LNGDP、LNRZ。
單位根檢驗問題是現代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焦點問題,如果不對經濟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易于產生偽回歸現象。面板數據包含了時間維度與截面維度數據,為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我們將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通過LLC檢驗法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LNGDP與LNRZ單位根檢驗的結果
對于變量LNGDP,LLC檢驗的原假設是面板數據中各截面序列均具有單位根,從T統計量的值以及概率水平來看,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說明LNGDP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從而表明面板數據序列LNGDP是平穩的。同理可知,LNRZ不論從T統計量值還是概率水平,與LNGDP一樣,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面板序列LNRZ具有單位根的原假設,說明面板數據序列LNRZ也是平穩的,即LNGDP、LNRZ在水平狀態下不存在單位根,均是I(0)階平穩的。
經濟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被稱之為協整關系。由于以上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LNGDP、LNRZ均是I(0)階平穩的,符合協整檢驗的前提。本文將對LNGDP、LNRZ進行協整檢驗,以此檢驗面板序列LNGDP、LNRZ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檢驗結果如下表六所示:

表六:LNGDP與LNRZ協整檢驗結果
上表所示的是Pedroni檢驗的統計量,表格左半部分是同質性假定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Panel v統計量、Panel rho統計量、Panel PP統計量以及Panel ADF統計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拒絕了零假設,認為所有截面均具有共同的AR系數。圖表右半部分給出了異質性假設的檢驗結果,從上表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Group PP統計量很顯著,在1%的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認為存在異質性協整關系。同理Group rho統計量和Group ADF統計量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即認為存在協整關系。綜上所述,同質性檢驗及異質性檢驗均拒絕了“不存在協整檢驗”的原假設,即認為LNGDP與LNRZ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在以上變量選取及數據檢驗的基礎之上,我們將建立LNGDP與LNRZ的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變系數模型是指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會隨著橫截面個體的變化而變化的模型。根據pool面板數據,采用二階自回歸模型[即取AR(1)和AR(2)]得出表示各截面的彈性系數值T統計量的值。以此來展現甘肅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并與全國其他省、市、自治區進行比較,所得結果如下表所示。
甘肅省非金融機構融資量為892.7億元,遠低于全國平均3408.061億元融資量水平,居于全國第27位。基于面板數據分析結果,甘肅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為3.7615,僅高于西藏、貴州、新疆、及寧夏,居于全國第27位。從甘肅省彈性系數可得,甘肅省GDP每增加1%,將使金融融資量相應增加3.7615%,彈性系數越高,說明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就越高。彈性系數排名靠前的幾個省市為福建、廣東、北京、上海等地,需要說明的是海南省彈性系數與其他省份相比較異常。從西部12省、市、自治區來看,甘肅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排名第8位,說明甘肅省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弱,僅僅高于新疆等四省、自治區。并且,甘肅省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與其他省市相比處于較低水平。

根據以上研究及分析,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甘肅省金融發展現狀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甘肅省金融發展水平偏低,絕大部分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甘肅省僅有金融機構數量、人均金融機構數量和保險深度三個指標高于全國平均及西部平均,其余指標均居于全國平均及西部平均水平以下。除甘肅省金融機構數量、人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保險密度三個指標外,其余指標在全國排名處于23~30之間,充分說明現階段甘肅省金融發展水平較低,金融發展處于較落后水平。
2.本文通過LLC方法對面板數據單位根進行檢驗得出,指數化以后的變量指標LNGDP、LNRZ在水平狀態下即是平穩的,說明LNGDP、LNRZ均平穩,不存在單位根。符合Pedroni協整檢驗前提。
3.通過Pedroni協整檢驗法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應指標的檢驗發現,不論是同質性檢驗亦或是異質性檢驗都說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應指標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4.通過建立面板變系數模型可以得到,甘肅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相對于全國大部分省份來說偏低。通過彈性系數的排名比較可以看出,甘肅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全國排名第27位。說明甘肅省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較低,經濟增長沒有更好地促進甘肅省金融的發展。
1.加快信用機制建設,改善金融服務環境。根據甘肅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金融債權保護、信用管理等地方制度法規,形成保護金融業發展的合法權益機制。繼續推進“誠信甘肅”建設,加大懲戒力度,切實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努力為金融市場的發展營造公平開放的法律環境,構建與甘肅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律環境機制,為甘肅地方金融業發展提供全面高效的法律支持。
2.建立健全地方融資平臺建設,改善金融融資環境。積極構建政銀、銀企合作的有效融資平臺,搭建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的對接機制,提高融資成功率,
3.引入外資金融機構進駐,增強競爭。由于甘肅地方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金融環境較差,外資金融機構不愿進入,目前,甘肅省還無一家外資金融機構。引入外資金融機構不但能夠加快甘肅地方金融業的改革步伐,而且可以加快提升甘肅地方金融業的競爭力。因此,甘肅省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快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并為外資金融機構進駐甘肅提供相應的經濟和制度支持,積極吸引外資金融機構的進駐。
4.大力發展農村金融。甘肅省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我們可以通過財稅優惠政策,在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多地給予農村金融相應的扶持及補貼,從而改善農村金融的融資環境,增強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資源的組織和協調能力,進而改善貸款條件、增加信貸額度、擴大貸款范圍,促進農村金融業的發展。
[1]肖云.湖北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02).
[2]劉雪斌,王森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實證分析(1978-2008)[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5).
[3]盧飛.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重慶1956-2009年的經驗驗證[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4]陳敏,劉城熙.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來自總量、市場和效率的解釋——以黑龍江省為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5]張朝兵.山西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04).
[6]長青,張文強,張永正.內蒙古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給予VECM的實證研究[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0(02).
[7]李啟華,陸倩倩.基于和諧視角下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8]史煥平.江西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1(03).
[9]王文川,羅騰蛟.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求索,2010(01).
[10]丁業現,彭克強.改革開放以來西藏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藏研究,2011(04).
[11]牟怡楠,石麗雄.云南省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12]查奇芬,王亞娜.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區域差異研究[J].商業研究,2009(04).
[13]周春喜.縣域金融發展與產業集聚區經濟增長——以浙江為例[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0(01).
[14]祿興能,周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西部省級面板數據[J].華北金融,2011(08).
[15]陳靈,徐云松.西部大開發中的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西部地區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