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 楊雄琨
隨著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和緊密,整個社會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 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譯品為取向,偏重翻譯基礎知識的傳授, 往往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際上,“翻譯能力不是教會的,而是練就的”(劉和平, 2009)?!胺g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是一種以培養職業化翻譯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它以實踐為導向, 以學生為中心, 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 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本文旨在對國內外翻譯工作坊這一教學模式的發展做簡要介紹,并以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外語系為例對醫學院校外語院系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初步探索,并得出結論:醫學院校外語院系應該積極抓住機遇,更新觀念,提升辦學層次,拓展辦學空間,突出自身特色,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翻譯人才。
英國著名的翻譯學家根茨勒將翻譯工作坊定義為“類似于某種翻譯中心的論壇,在這個論壇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譯者聚集在一起從事翻譯活動”(Gentzler, 1993)。翻譯工作坊在國內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但在西方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早在20世紀60年代,它就被引入到了西方高等院校的教學體系中,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香港高校中,“翻譯工作坊”也有較長的歷史,他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翻譯實務操作,并兼顧譯與評。他們重視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以及同學之間主動積極的態度,并強調老師和學生之間必須通力合作。臺灣高校常常會定期舉辦面向社會的短期“翻譯工作坊”,并由資深翻譯專家提供翻譯理論與技巧的指導,選拔表現優秀的學員參與重要學術著作的翻譯。近年來,眾多國內高校也對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李明、仲偉合介紹了翻譯工作坊的九個步驟,并探討了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以及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專業翻譯人才的重大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張春柏、吳波介紹了該校翻譯教學團隊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改革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經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棟飏介紹了該校翻譯教學團隊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過程,并論證了翻譯工作坊式教學模式在MTI(翻譯碩士)課程設置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此外,一些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的翻譯教師對翻譯工作坊模式也做了相關探索。有鑒于此,對醫學類高等院校外語院系的翻譯教學模式進行探討,顯得尤為必要。本文擬從更新理念,培訓師資,突出特色,開辟第二課堂等四個方面談探討高等醫學院院校外語院系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珠海市,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作為珠海市唯一的公辦醫學院校,整合資源,發揮自身優勢,根據社會需求,培養一大批翻譯人才,責無旁貸。我校外語系已經有8年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的歷史,積累了一定的翻譯教學經驗,翻譯本科專業也即將投入招生。在這種形勢下,更新翻譯教學理念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國學者張春柏、吳波認為:任何教學方法的創新必然始于理念上的創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策略,甚至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張春柏、吳波, 2011),并進一步指出,幾十年來,我國外語教學界逐漸揚棄了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 提倡經驗主義的理念 (張春柏、吳波, 2011)。具體到翻譯教學,我們應該實現以譯品為取向的翻譯教學向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模式轉變. 換言之,前者是“授人以魚”, 后者是“授人以漁”。
2.翻譯工作坊的教學模式,有其自身的特點,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李明、仲偉合認為,從事翻譯工作坊教學的教師應具備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應該既是翻譯實踐者,又是翻譯研究者。此外,還應該具備某一或幾種相關領域深厚的理論知識,具備行業經驗,具備創新性,合作式,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具備專注精神和職業精神。然后,教師還要設計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工具以監控學生的進步,評估學生的翻譯表現(李明、仲偉合,2010)。但實際上,我國重點高校中完全達到這些要求的翻譯師資為數也并不多,有較為豐富翻譯實踐經驗且具備豐富行業經驗的師資仍相對匱乏,在普通高校中更是如此。因此提升師資水平就成了當務之急。在目前無法大規模引進外部師資的情況下,選派本系教師外出參加長期或短期培訓,學習前沿知識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3.我系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培養本科生的經驗, 但辦學特色仍不鮮明, 與專業外語院校、綜合大學、師范院校的外語科系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與同類醫學院校外語院系相比,也并無明顯優勢。作為珠海市唯一的醫學院校的外語科系,我們應該整合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辦學特色, 增強競爭力。具體做法是,整合醫學科系的力量,鼓勵英語專業學生選修相關醫學基礎知識課程,同時也選派外語系的教師進修基礎的醫學課程,培養儲備師資力量, 此外還應該定期邀請有翻譯經驗的醫學相關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翻譯工作坊的教學與點評。教學中,在選材上有所側重,在保證教育、科技、文化、財經、商務等各種題材都有所涉及的前提下,適當地選擇難易適中的醫學、醫藥相關材料給學生操練,適度地突出醫學特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出一批既懂醫藥,又懂翻譯復合型翻譯人才,為珠海市的醫藥相關產業提供智力支持。
4.華東師范大學張春柏指出,大學本科層次的翻譯課雖然采用翻譯工作坊模式,但它在學習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專業程度上和專業的工作坊還有很大差距,只能算是一種模擬的工作坊而已(張春柏, 2011)。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積極開辟第二課堂。也就是說,翻譯工作坊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里, 必須延伸到課堂之外。具體的做法有: 一,建立課程網站,上傳所有練習材料和參考譯文,并提供平臺供師生討論和互動, 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二,建立實習基地,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能參與到真實的翻譯情景中來,加深對翻譯的認識,了解社會對翻譯能力的需求以及自身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三,接收企業翻譯訂單,由教師指導學生共同完成,讓學生熟悉翻譯市場的運作流程,在提升自己翻譯實踐能力的同時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
綜上所述,醫學院校外語院系應該積極抓住機遇,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對翻譯教學模式的改革,整合資源,提升師資水平和辦學層次,突出自身特色,拓展辦學空間,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翻譯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London: Routledge, 1993.
[2]李棟飏.翻譯工作坊在MTI教學中的運用———朱波老師經貿翻譯課程的啟示[J].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 2013(1):34-36.
[3]李明, 仲偉合.翻譯工作坊教學探微[J]. 中國翻譯,2010(4):32-36.
[4]劉和平. 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 中國翻譯, 2009(6): 34-41.
[5]張春柏, 吳波. 從翻譯課堂到翻譯工作坊--翻譯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1(4):70-73.
作者簡介:許明(1981-),男,河南信陽人,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外語系講師,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教學,英美文學;楊雄琨(1972-),男,廣西荔浦人,文學碩士,廣西教育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史、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