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欣
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了解學生學習歷程、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六年級學生學習完有關統計表和統計圖的知識后,為了能夠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分析調查資料,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我布置了一個研究性作業,即“請你觀察周圍的生活,選擇你感興趣的一件事情進行調查,繪制出統計圖或統計表,并根據圖表進行分析,寫出自己的想法”。為順利實現教學目的,我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4人,兼顧學習層次,實施組內分工;開展集體討論,確立統計主題。
由于沒有布置指定內容的作業,學生的統計題材就較為廣泛。如有一組學生的統計內容是“視力情況”,他們將全班學生的視力情況做了調查,制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在圖上,我們清晰地看出男女生視力對比,這為糾正學生的視力提供了參考依據。當把統計圖表送給校醫時,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升。又如,有的學生將北京近10天天氣、空氣質量指數的變化情況繪制成折線統計圖,通過天氣變化和空氣質量的對比,得出空氣質量與氣象條件關系密切的推測等。總體看,學生統計內容豐富多彩,收集數據客觀、真實,繪制的統計圖表布局合理,還注意了版面的整潔和美觀。特別是在實踐中,學生經歷了參與、分析和描述數據的過程,鞏固了分析統計知識,得出了具有決策性或預測性的問題。
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學生們也享受到了被認可和欣賞的快樂。有的學生說:“我非常喜歡這樣富有人性化、挑戰性的作業。”還有的學生說:“這樣的作業可以激發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我的學習潛能,增強我的創造意識。”個性化作業設計,讓知識的掌握過程融入日常生活,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明白數學的價值;這樣的作業還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獲得了生活技能。學生在完成這類調查式的實踐作業時,把知識應用到了生活中,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不難看出,設計好數學個性化作業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打開一扇窗、指明一條路、提供一個創造的天地,既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又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這正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是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動,是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可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這樣的作業已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學習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