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同雙
摘 要:實驗教學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科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提升初中學生的全面素質以及科學修養有著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了,教師應在教學目的不變的前提下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接下來就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科學;浙教版;實驗教學;有效性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教學
對科學探究的設計要力求反映提高科學素養的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設計各種形式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探究活動,以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1.創設實驗情境,激發求知欲。實驗是檢驗理論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正確地抓住這一觀點,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所謂實驗,就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學生一天的學習課程量極多,大都是同一種上課模式,即單純地聽老師講課,自己做筆記,然而長久下來,學生的求知欲望越來越低。如果授課老師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試驗中。因為實驗本身就帶有自身的趣味性,它可以讓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變得活躍起來,老師也要在課前備好課,多創設一些實驗情景,例如,在“大氣壓強”這一節課中,老師給學生做一次實例,并將得出的結果和出現的現象告訴和展示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積極地投入到試驗之中,以尋求解決自身對該物理現象疑惑的途徑,不斷地對該實驗進行探索和思考,以提高對該課程的積極性和興趣感。
2.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如此。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在實驗課進行之前,每個小組都安排一個負責人,負責小組實驗的統籌整體工作,其次讓其他組員各司其職,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分配材料,有的負責實驗等。當然,在此期間,老師也不能無所事事,要不停地查看不同組的實驗操作過程,并解決組內疑惑,或者糾正學生的錯誤,不要讓學生習慣于這種錯誤并養成不好的習慣。實驗結束后,老師要留出一點兒時間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以及派各組代表上臺說出在實驗中遇到的困難或者疑惑,老師不要急于給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解答,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通過這種合作學習的實驗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探索精神,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貼近生活,增強實驗趣味性。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歷史上著名的實驗,證明了地球上強大的大氣壓強的存在,由于這個實驗比較大,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只能旁觀而不能參與,對于正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來說,那只是一種空中樓閣式的實驗,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對于學生來講貼近生活的實驗才是最好的實驗。當然,這種貼近生活的實驗使學生感覺到更具有趣味性,因為一些常見的物體可以在演示中改變原有的狀態,打破了人們對其的定性思維,以引起學生對這種實驗的興趣,并有了深入探究、沉醉于其中的強烈愿望。由此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科學方法、高效課堂
余文森教授曾說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對于科學實驗來說,往往具備培養興趣、獲取知識、啟迪思想及培養品德等多方面的功能,科學實驗不僅僅讓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同時還能夠通過一定的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其技能。
1.在探究中尋找事物的原理,化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對于傳統的實驗教學來說,就是單純地將科學實驗的過程、結果及結論當面講授清楚,然后進行一定的實驗驗證,這樣只有教師講解、學生干巴巴地聽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他們不會去動腦思考,老師已經將所有的實驗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實驗結果、實驗結論都告訴了學生,他們只需要去記住,卻不會去思考為什么會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就不會再有創新,對老師產生依賴,主動性下降,自主學習能力降低,所以說教師必須鼓勵學生一起探索研究,再一起討論、總結、歸納,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隨之提高。對于科學來說,實驗是其根本,是理論研究的根源,心理學家曾說過,應該鼓勵不斷地動手去做實驗,不僅僅是光靠著眼睛或耳朵來學習科學,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生在不斷地實驗中有所創新。因為只有自己親身實踐過,才能徹底領悟實驗中的道理。老師要安排此課程的實驗課,選擇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如曾提到過的“大氣壓強”,老師把原理講完后,讓學生準備材料,根據自己的想法動手做實驗,當遇到困難時,請求老師或者同學的幫助,以解決困難,完成自己的試驗,總結好結果。所以說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當改變那種重講解輕實驗的方法,要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
2.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化書面的實驗性作業為操作性實驗,對于科學實驗的教學而言,課外實驗和小制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布置學生做大量的書面作業,因為實驗的少,對一些具體的實驗步驟不清楚,導致真正到操作實驗的時候,無從下手,即使是一些簡單的實驗,也做不完善。因此,教師寧愿布置一些簡單的操作性實驗,學生自己能夠完成的,也不要布置大批的書面作業,那樣取得的效果是不明顯的。布置的作業不要太多要求,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思考如何實驗,如果實在不能明白的,加以引導,學生也可以自己創新,做一些小制作、小工藝,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創新意識。
三、在觀察中感悟科學的魅力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于細微之處見文章,從古到今,人們都在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觀察是思維的源泉,對現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維而獲得真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養成一個好的觀察習慣。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實驗,促進對實驗全面透徹的理解,觀察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嗅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結合起來去觀察事物,才能全面正確地觀察到事物的特征及性質變化情況。在實驗室的分組實驗,恰巧是學生鍛煉觀察能力的最好時間,學生幾個人小組合作,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近距離觀察實驗操作產生的現象。由于學生對實驗室的一些使用規則不太明確,對一些藥品的識別能力也還不夠,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旁邊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及邏輯思維能力。總之,一切觀察都是感官知覺因素和思維知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實驗教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整個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1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通過以上對中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方法介紹,希望能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衍斌,郭年粉,石東方.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J].物理實驗,2008(03).
[2]董寶娟.淺析新課標下的化學實驗教學[J].科學大眾,2009(02).
[3]薛久林.讓實驗教學在探究中升華[J].林區教學,2008(04).
[4]張超.對新課標下物理實驗教學的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5).
[5]黃輝.新課程標準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南昌高專學報,2012(03).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