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夢
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著眼于學生的基本技能與智力發展,并落實在學生學習的效果上。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地認識和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規律,那么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創設物理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達到智商與情商和諧的發展,情商促智商。
一、用詩歌、典故、故事等創設學習物理情景
如,我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絕句或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歌詞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靜止”的引課,使學生對物理的感覺變得親切一些,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另外,對一些新概念、物理規律,若直接引入則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但若巧妙地借助典故、智力故事,先使學生認識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這樣再學習新概念時,也就不覺得抽象難懂了,反而還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再如,我在“動量定理”一節教學中,我根據以往學生學習的情況:老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在下面聽得是云里霧里似懂非懂,學生的臉上流露出幾分無奈。這次我改用智力故事:“一次有一雜技演員帶兩只質量相等的鐵球演出,欲過一座小木橋,演員和鐵球的總重量略大于橋的最大負荷,為了能一次過橋大家知道應該怎么做?”引入。
二、通過實驗或問題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教科書中呈現的知識,通常是科學家們早已發現、已形成定論的知識,固然學生在學習時并不是去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或聯系,但它不會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輸的一切,把自己充當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會以自己的認識基礎、心理狀態為依據,有選擇地吸收外部輸入的各種信息,教學藝術的“基調”就在于找準學生心理狀態的“固有頻率”,使教學信息收發達到同步,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同時,物理知識的傳授,它應是一個學生自己思考、親自獲得知識的探索過程,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習活動不僅是由認知和情感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實驗探索”可以深化學習興趣,這一過程,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要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環境中學習物理。
三、通過組織參觀、講座、科技制作、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形式開展課題研究,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中,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中進行課題研究,這是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的一項重大改革。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這項活動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
四、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物理情景
愛因斯坦說過:“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展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蔽覀兾锢斫處煈摻柚F代教育手段創設情景,還物理知識研究的本來面目。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傳授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以及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出高度有效的作用?!苯處煂虒W的精心設計,就像導演對舞臺藝術的精心設計一樣,使一堂好課猶如一出好劇,群情振奮,高潮迭起。教師的每一段講述、每一個實驗、每一個啟發性問題,甚至每一個體態動作,都對學生做正功,形成最佳的教學狀態,收獲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內光波、聲波傳遞思維信息,講臺上下水乳交融,這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莫大的享受。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