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黨桂春
我于2004年7月實習并分配至那曲地區索縣若達鄉中心小學任教,當踏入校園時,眼前荒涼的環境讓我為之震驚。崎嶇的山路,四周連綿不斷的山峰包圍著學校,仿佛與世隔絕。校園內坑坑洼洼的地面,破舊的教室及土坯結構的教師宿舍,與我想象的生活工作環境相差甚大。但周圍寂靜的環境讓我心灰意冷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既來之,則安之。帶著我對教師最初的向往,帶著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步入了我教師事業開始的第一課,一個個陌生的面孔,一個個怪異的眼神,上下打量著我這名漢族教師,因為我是學校建校以來第一位被分配到該學校的漢族教師,因此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孩子們不會說漢語,而我也不太會講藏語,交流變成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最大障礙。但課堂教學不能因此停頓,我只能用最笨拙的方法在黑板上書寫自己的名字,簡單地介紹自己,最初的幾天里,我板書生字及詞語,讓孩子們跟讀。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孩子們會用漢語叫老師了,能聽懂簡單的漢語了,為此我高興了好幾天,因為之前的努力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由易到難,隨之新的問題出現了,抽象的詞語較難理解,也無法用直觀教學進行展示,于是我想到了,課前向同事請教詞語的藏語讀法,讓孩子們詢問藏文老師如何用藏文書寫該詞語,課堂上讓孩子們把藏文翻譯書寫在漢語詞語下方,我用不太標準的藏語讀該詞語,然后進行詞語解釋,雖然我發音不準,但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相互學習得到了真正體現。雙語教學更讓孩子們容易學習漢語這么課程,對于藏族老師來說,這種教學方式比較容易,但對于我一個漢族老師來講,顯得那么力不從心。因此我需要一個長期努力向同事們及孩子們學習的過程。課下孩子們教我用藏文書寫自己的名字,我也經常向孩子們請教一些常用的藏語該怎么講,相互學習的過程很是讓我享受,也讓我從中受益良多。我也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游戲,艱苦的環境讓我時常想起遠方的家人,但相對落后的通訊條件,讓我與家人聯系也成了難題。因為全校僅有的一部衛星電話,還要看老天的心情才能打通。就連蔬菜、糧食及柴火這些看似很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因為交通時常中斷,常出現有米無菜,或無燃料做飯的尷尬境地,出入也變成難題。面對這些困難,我有過猶豫,有過彷徨。但想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神情,以及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最終我克服了這些困難,下定決心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孩子們,讓他們走出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能用流利的漢語與大山外的人們交流,考上自己所期望的學校,這也是我最大的期盼。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