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友 馬艷



油公司海外項目的技術支持課題主要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其中縱向課題由油公司集團科技部組織立項和管理,傾向于科技創新研究;橫向課題由油公司海外項目公司組織立項和管理,傾向于技術集成生產應用。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總結,縱向科研課題的管理逐步規范,制定了相應的立項、中檢、驗收、后評估等管理考核制度和相應的管理流程。2000年后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大,海外橫向支持課題越來越多。
一、理論基礎及優化原則
海外勘探開發項目技術支持課題管理體系強化了過程管理,理論基礎是控制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推薦采用國際通用的PDCA(計劃—實施—檢查—處理)。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企業標準化建設的核心理念和規范企業行為的準則,能使各項管理工作不停頓的周而復始的運轉。其模式簡述為:P—(plan)策劃,制定工作計劃;D—(do)執行,按照既定計劃實施;C—(check)檢查,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其優劣結果;A—(action)處理,對檢查結果采取措施,從而進入下一個滾動前進階段。項目管理中的PDCA循環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呈現階梯式上升的趨勢,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環,每循環一次,就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進一步。
海外技術支持從課題任務獲取到課題結題驗收整個閉環過程(圖1),又可以分為立項、階段檢查、里程碑節點、結題驗收等分過程,每個分過程又包含了無數個實現過程。因此在海外技術支持過程管理中,全程采用PDCA環的工作思路,對每一過程持續改進,不斷調整優化完善,實現支持目的。
根據海外技術支持三大任務的兩種類型(生產型、科研—生產型)和三種支持模式(項目式、職能式、矩陣式),按照“規范性、層次性、適應性、有效性、創新性”的原則,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兼顧海外技術支持業務本身的科學性以及特定管理活動所決定的規范性,既要結合課題管理的實際,學習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理論和管理辦法,又要結合油公司實際情況,力求管理制度和流程簡潔明了,便于理解和執行,便于檢查和考核。
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優化
為了進一步健全海外科研生產課題管理體系,規范課題管理流程,加強課題過程控制和質量控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支持水平,進一步完善科研生產項課題管理細則,對科研生產課題實行“分類管理”,科研質量控制實行“分級管理”(圖2)。
1.課題“分類管理”。根據研究任務的不同需求和支持模式,將海外科研生產課題分為“科研—生產”類、“生產”類兩種類型進行分類管理。“科研-生產”類課題包括油公司集團總部課題、院控課題、國際勘探開發公司總部課題、海外項目公司“科研—生產”類課題,該類課題立項、過程管理、中期檢查、結題驗收、后評估等管理由支持單位管理部門組織;“生產”類課題主要是海外項目公司作業者、聯合作業者支持任務中生產性較強的“訂單類”課題,其立項、過程管理、技術交流、結題驗收等管理以承擔課題的科研部門組織為主、支持單位管理部門為輔進行管理。科技網作為科研生產課題的主要管理工具,承擔課題的科研部門按照要求上傳相關材料,支持單位管理部門進行審批和管理。
2.質量“分級管理”。科研生產課題質量管理實行課題主審人審查、把關制度,“科研-生產”類課題執行項目組自評、科研部門審查、學術委員會審查三級質量控制,以第三級審查評審組組長的簽字意見作為提交甲方審查的依據;“生產”類課題執行項目組自評、科研部門審查兩級質量控制,以項目主審人的簽字意見作為提交甲方審查的依據。
三、“審查制”與“核準制”管理流程優化
根據科研生產項課題管理制度,按照“簡明化、可執行、易操作”的原則,科研—生產型課題采用“審查制”、生產型課題采用“核準制”管理流程(圖3)。
1.科研—生產型“審查制”課題管理流程。科研—生產型的課題在開題立項、結題驗收等節點會組織比較正式的評審,會需要正規的多媒體匯報和文字報告等材料,在提交甲方審查前,執行三級質量控制審查制,甲方以評審意見的對研究成果方式予以確認。
2.生產型“核準制”課題管理流程。生產型課題的開題立項、結題驗收等節點不明顯,很多情況下并不需要開題,也不需要結題,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大都在平時的交流中進行確認后,再開始下一階段的工作,大多數情況下部需要文字報告等材料,甲方亦不提供評審意見等材料。生產型課題執行兩級質量控制,第三級控制采用核準制,與甲方的交流區塊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予以確認。
針對中國油公司海外項目技術支持橫向課題在執行現有管理流程時出現的問題,在PDCA過程控制管理方法的基礎上,按照“規范性、層次性、適應性、有效性、創新性”的原則,分別對管理制度“分類”、質量控制 “分級”管理優化,針對科研—生產型課題及生產型課題,設計了“審查制—核準制”管理流程,適應了橫向課題生產性強、來源復雜、合同模式多樣等要求,解決了目前橫向課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滿足了海外項目的生產需要。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