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周圓圓+崔建玲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廣東省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帶著感情去做農村工作,要和農民兄弟做朋友……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建設具有鄉土味道、地方特色、環境宜居的廣東美麗鄉村。
廣東省副省長鄧海光在廣東省農業工作會議中提出涉農四大問,即為誰種、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同時指出廣東應發展有“粵味”的特色農業。
近日,廣東省先后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業工作會議。省農村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分析廣東農村工作形勢,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村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出席會議并講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云出席會議。會議強調,做好農村工作始終是事關大局的重要工作,必須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強化領導責任,健全體制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扎實推進農村發展,努力確保農村穩定,奮力開創廣東省“三農”工作新局面。
胡春華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綱領性文獻。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扎實做好廣東省的農村工作。
健全完善糧油儲運機制
胡春華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農村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總體上看,農村發展仍然滯后。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最大的短板仍在農村,最主要的難點也在農村。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發展,下大力,多措并舉促進農村發展。一要抓好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堅守住廣東省耕地保有量總面積、基本農田面積、糧食種植面積的耕地紅線,進一步完善糧油儲運機制和應急供應網絡,確保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落實科教興農戰略,努力提高農業效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村防災減災能力。二要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堅持開發性扶貧,著眼培育貧困地區發展動力和發展能力,將扶貧開發與區域發展結合起來,盡快改變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的落后面貌。三要抓好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水、電、路、訊等問題,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的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服務的覆蓋和投入,加強農村建設規劃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設具有鄉土味道、地方特色、環境宜居的廣東美麗鄉村。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胡春華強調,農村穩定是全省穩定的基礎,全省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農村工作,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切實加強農村工作的力量,把農村工作放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去謀劃。要帶著感情去做農村工作,要和農民兄弟做朋友。
胡春華指出農村工作必須突出重點。一是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把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責任落實好,集中開展農村社會矛盾專項治理行動。強化市縣鄉鎮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的主體責任,貫徹“事要解決”的原則,扎實做好信訪積案的化解工作,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二是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按照落實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要求,抓好農村集體資產的規范管理,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保障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利益。三是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領導班子,提高農村黨員的素質水平,提高基層組織提供公共服務、有效管理基層社會的能力。
重點開展土地確權工作
朱小丹在講話中強調,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以促進農民增收、增進農民福祉為核心,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輔相成,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有新突破、現代農業發展上有新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有新進展、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上有新提高,為保持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廣東農業應突出“粵味”
廣東省副省長鄧海光在廣東省農業工作會議中提到,著力解決好農業改革發展“為誰種”的問題,抓好農業生產、儲備和流通工作,確保糧食供給和安全;著力解決好“誰來種”的問題,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營者,鼓勵當地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著力解決好“種什么”的問題,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生態農業,培育名優產品;著力解決好“如何種”的問題,加大農業投入,大力促進農業機械化和服務社會化,推動設施農業建設,保護和發展特色名牌品種,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種什么”的問題中,鄧海光指出,廣東農業“粵味”不濃,規模不大,特色不明。應依托優勢品種,發展具有嶺南特色的農業產業。同時他還指出,由于廣東耕地面積相對較少,全省產出的大米,不足全省所需供應量的一半,廣東能否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最好的大米?這就需要讓農民種田不再是沒面子的事兒,讓農田更廣范圍地實現農業現代化。
鄧海光強調,做好今年廣東省農業工作,要認真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業發展,努力做好農業救災減災工作。整合利用好農業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會議要求,當前各地應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工作。廣東省政府將把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3750萬畝、總產1313萬噸的考評任務指標分解到各市。各地應迅速動員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春耕,做好服務指導,抓好農資監管,加快進度,確保全省在“清明”前基本完成早稻插播。
數據觀廣東省農情
據悉,2013 年廣東省以現代農業“十大工程、五大體系”建設為重要手段,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46.8億元,增加值3047.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2%和2.5%;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27.8億美元,增長6.8%,其中,出口81.3億美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9.3元,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增幅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省糧食總產量1316萬噸,超額完成了年度考核1313萬噸任務;全年肉類產量443萬噸,與上年持平,蛋類、奶類分別增長3.8%和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