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存權
科技發展迅速,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莫大沖擊,很多出版社甚至出現了生存危機。對于以出版科技圖書為主的科技出版社,科技類紙質圖書的生存困難重重,也一樣面臨著空前的挑戰。筆者從事科技類圖書出版13年有余,現就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的出版談一些看法。
一、科技類圖書具有其特殊性
雖然出版業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但據2012年結束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統計顯示,國民的圖書閱讀率為53.9%,比往年的閱讀率增加1.6%,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5本,較往年也有所增加,而這其中大部分為專業科技圖書。筆者曾多次在書店以及網絡調查眾多讀者,了解到,讀者對科技類圖書的選擇較為理性,而且很多讀者愿意先到書店等賣場,從眾多圖書中查看圖書內容,然后再做出購買行為。這些讀者認為,學習技術知識,閱讀紙質圖書更為方便,紙質圖書在知識的系統性、規范性,重點內容的重復閱讀、記憶,在工作中的工具性參考等方面,是其他網絡資源、電子書所不具備的,這給專業技術紙質圖書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的出版對策
盡管紙質圖書出版面臨著眾多沖擊,傳統出版社面臨眾多挑戰,但紙質科技類圖書依據其特有的屬性,依然有其生存發展的空間,紙質科技類圖書為應對諸多挑戰,應該做好如下幾點:
1.內容為王
很多專業人士為目前出版業提出了很多觀點,有平臺為王、渠道為王等,但筆者認為對于科技圖書來說,內容是根本,是專業科技出版這座大廈之基石。首先必須做好科技類圖書的內容,從選題策劃、作者遴選、圖書提綱、內容結構的安排,到編輯加工、三校核紅、裝楨設計等方面都要做到實處,使圖書內容的技術含量高、內容實用,把真正讀者需要的東西寫出來。做到通俗易懂、有特點,避免粗制濫造、拼湊內容?,F在一些技術含量低,內容同質化的科技類圖書在各出版社之間重復出版,出版社為提高碼洋、做大規模,對圖書內容缺乏真正有效管控,以致市場上劣質圖書泛濫成災,縮短了圖書的銷售周期,降低圖書單品種效益,這是出版之大忌。
當前環境下,平臺、渠道對于圖書銷售來說固然重要,但內容不好,圖書質量不高,技術含量低或者錯誤連篇,就是平臺再好,渠道再強,勢必導致讀者罵聲一片,也影響出版社的聲譽。
三聯書店的總編李昕說,在中國出版界流行了多年的“做大做強”的口號,應該改成“做強做大”。筆者非常贊同,出版社應該正確處理好“做大”與“做強”的關系,正像我國對經濟發展的要求一樣,發展初期的口號是又快又好地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現在就要重視發展的持續性,重視發展的質量,不盲目追求GDP的增長指標,后來即把“又快又好”改成了“又好又快”。
所以,圖書出版應該重視圖書內容質量,避免重復出版,粗制濫造,這不僅是科技圖書出版應該注意的問題,整個出版界都應該做好這點,以使出版社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2.產業融合
科技出版應跟上科技發展之步伐,要有超前意識,能為我國科技、經濟發展提供知識支持。另外,科技出版應結合我國產業政策的變化,結合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要求,做好技術知識的支持配合。如為物聯網、4G/5G移動技術、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為行業技術人員提供及時、先進、實用的科技圖書,為3D打印、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及時的技術服務等,這樣才能真正使出版的圖書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使圖書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應用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
目前科技發展迅速,CTP技術、按需印刷等技術的普及,對于科技圖書出版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有些圖書的需求量相對較小,尤其是一些高精尖技術圖書的需求量更小,而這類圖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實行按需印刷,降低出版成本,從而大大降低出版社的庫存壓力。
在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要想得到較好的出版發展,除了應遵循以上較為細化的對策外,更多的是要依靠出版社自身的整體發展。而出版社要生存、要發展,就應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改造傳統出版的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審、編、校各流程應該加大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出版社現在的書稿加工、審讀、排校,甚至營銷方式等流程,進一步得到優化,從而為出版社的轉型創造條件。如今,出版社要在全球的出版市場上競爭,出版機構加強與技術的聯姻,已是時下必須。
(作者單位系電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