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華
摘要:在國家農業政策補貼下,養殖戶養豬積極性明顯提升,為保障養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該文分析了母豬繁殖障礙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母豬繁殖障礙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關鍵詞:母豬繁殖障礙;防治;繁殖率;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3-0049-01
1母豬繁殖障礙原因分析
結合某地區養豬業實際情況來看,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繁育率過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后備母豬不發情、仔豬斷奶后母豬發情情況欠佳和屢配不孕。
結合生產養殖的實際情況來看,后備母豬發情率過低與多個因素有關,比如單圈飼養,與公豬的隔離養育使得母豬缺乏性刺激,先天性欲較差,繼而發情率過低,影響生育繁殖。飼養過肥和營養不良也是造成母豬不發情的兩個重要原因,結合目前情況來看,當一個圈內飼母豬數量過多時,攝食不足致使母豬整體健康水平欠佳,營養攝入不足會帶來卵巢發育不全或萎縮等問題,影響繁殖水平和繁育率;飼養過肥,與營養不良的情況恰好相反,母豬吃得過多同時缺乏運動,會導致卵巢脂肪變性或卵巢萎縮等影響發情,與飼養員喂養不夠精心也有密切關系。在母豬成長到性成熟階段,有時也會出現微弱發情或安靜發情等情況,因發情表現不夠顯著,在公豬接近時缺乏特異性表現而被忽略,這些也是造成繁殖率過低的原因[1]。
2母豬繁殖障礙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2.1母豬繁殖障礙的措施
母豬繁殖障礙的存在會嚴重影響飼養工作,影響農戶的收益,所以,根據造成繁殖障礙的原因尋找針對性解決措施是關鍵。
比如后備母豬不發情的問題,養殖管理期間,要做好母豬管理,從日常管理和飼料管理兩方面入手,提升飼養員知識水平、飼養水平與責任心,提升管理水平,避免母豬出現過肥、營養不良等情況,喂料情況根據母豬健康進行合理調整,精料和青飼料合理搭配,督促其日常合理運動,以便日后更容易受孕。
在母豬準備受孕期間,合理利用公豬進行刺激、利用藥物進行誘導,比如每天將公豬趕往母豬欄內刺激10~30min,促使母豬腦垂體分泌加速卵巢成熟、卵泡發育的激素,更容易發情和排卵;或者利用生殖激素,促使母豬發情,比如肌內注射前列烯醇、孕馬血清,當母豬發情時迅速安排受孕[2]。通過日常管理中合理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為母豬日后發情受孕生仔塑造好身體。
2.2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通過合理選留、利用后備母豬來提升母豬質量。選留優良的后備母豬能夠保證豬群的更新質量,嚴格的個體篩選在后續實施雜交計劃時才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優良后備母豬的篩選至少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身體健康、四肢健壯,無明顯瑕疵或疾病,產仔數≥10頭,陰戶發育正常,乳頭≥7對等。選留的母豬要做好管理培育,避免出現不良情況,在配種受孕時保證身體健康狀況達標,也要注意盡量避免過度、過早配種,降低利用期限。
母豬受孕生仔時要遵循合理的胎次結構,以逐步提升豬群水平。尤其要注意適時配種,注意窩產仔數,避免過早或過晚,損失卵子或影響產仔數量等。根據養殖數量和公豬情況在受孕配種時予以安排。公豬的選擇也是提升繁殖率的重要一環。公豬的日常飼養管理也要嚴格按照規定,配種過程中合理使用公豬,以保證精液質量。公豬飼料里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要保證,尤其是鈣磷等元素,要得到充足保障。公豬配種前要檢查精液品質,選擇高質量公豬,以中上等膘、身體健壯、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好為最佳選擇。在母豬生仔之后,要盡量采取多種措施合理縮短哺乳期,實施早期斷奶。比如合理應用有關營養學和生理學的知識增加母豬產仔數量,增加產胎數、縮短繁殖周期,斷奶期在產后一月內為最佳,對幼崽和母豬負面影響最小。青年齡的母豬可推遲到35 d左右,有利于提升第二胎的產仔數量。
總之,要根據母豬養殖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引發繁殖障礙的原因,并尋求針對性解決措施,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保證繁殖率。
參考文獻:
[1]陳 芹.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幾種病毒病的特點及防治[J].福建畜牧獸醫,2008(3):56-57.
[2]劉國紅,張 力.引起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飼料與畜牧·規模養豬,2013(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