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改以來,人們在實踐中初步達成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共識,它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學案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筆者在實踐中嘗到了甜頭。反思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比,我發現要適應或者駕馭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扮演以下四種角色:
一、教師要善于做一名編劇
編劇是劇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我們現今的導學案的編寫就需要教師做一名編劇或劇作家。寫好劇本——設計編寫好導學案。
首先,學習內容的編寫。大家都知道,高中政治教材無論怎么修訂,都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因為它承載著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傳遞的是正能量,具有很強的時政性。所以對于教材中傳達的觀點要隨時政變化及時調整。比如,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就調整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教材中的圖片信息或探究資料往往我也在編寫導學案時,進行適當的補充,這樣可以充分體現政治學科的時政性。
其次,學習目標的編寫。《課程標準》的要求過于寬泛。作為編劇的教師就要將目標細化,讓作為演員的學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復習政治生活《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時,根據2009年遼寧高考題的設問,我將導學案的題目設置為《我國政府的責任和具體職能》,要求學生對于“政府的性質、職能、宗旨和原則”,不但要做到熟記,而且必須理解,還要學會舉一反三。不僅在本單元中位居首位,在整個必修2中,它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靈活運用,此時以高考題做例證,這樣就為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創造了認知上的條件。
第三,“教材導讀”形式的編寫。我將教材內容設置為不同的形式,以便學生自主學習。對于需要記憶再認的知識,我通常以填空的方式呈現,對于理解應用的知識,我通常以問題的形式展現。例如在《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中,我告訴學生應該掌握三個知識點:1.民主監督的含義和方式,這部分就是填空。2.為什么要進行民主監督?提示:從國家或政府、公民和社會三個角度進行合作探究歸納。3.怎樣負責地進行民主監督?提示:從渠道、態度和行為方面歸納整理。這樣學生對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了然于心。
第四, “課堂導學”的編寫。我將較難的知識點或者需要提升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的部分,會對號入座的設置相應的情境和問題,有時就是選用高考題。我也會在學生合作探究問題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體會。例如《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中,我設置的問題是“請小組成員之間談談對自己所在的居民委員會的印象,你是怎樣參與居民自治的?學生很感興趣,,因為源于生活,學生不但有話說,而且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生能力的效果特別明顯。
二、教師要善于做一名好導演
導演是指制作戲劇或影視片的過程中,整合全部藝術元素的藝術生產負責人,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指導者。教師要想讓教育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就應該做一名好導演。讓劇本和演員的作用效果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第一,將我任課的每個班級的學生劃分為6個學習小組,每組力量均衡。第二,小組內結對子,確保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第三,每組成員都有一名小組長,班級內有一個政治學科科代表。每節課課前印發導學案,由小組長負責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科代表考核小組長,由小組長考核組內成員。第四,課堂上,作為導演的教師,要多方關注——關注個體和全體,過程和結果,個體學習和合作交流。適時點撥——適時引導學生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對于重難點知識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展示時,一定要起到組織、點撥、引導的關鍵性作用。及時調控——根據課堂反饋信息對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時間或教學策略進行適當調整。第五,無論是課前預習展示、課上探究展演、課堂鞏固練習競爭,還是每次考試,都進行小組間考評,并對優秀學習小組進行表獎。這樣才能讓“導演”近乎完美的發揮作用。
三、教師要適時的當一名配角
配角是指.戲劇、電影等藝術表演中的次要角色。新課程下政治教師將轉型為教學的組織者、創造者、設計者、促進者和管理者等多元整合的教師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自我重新定位并實現教學行為的轉變。所以,在導學模式下,教師也要適時登臺做配角。比如,在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中的“選舉權”時,我就舉例說咱們選班干部、選先進等就是行使“選舉權”。教師此時就是在示錯,當配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和表現的欲望,真正把學生推上主體或主演的地位。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個正確知識的載體角色,當學生對某一知識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準確,甚至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完全錯誤時,老師除了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外,有時必須輔助學生一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做課堂和學習的主角。
四、教師要善于做一個劇務
劇組服務簡稱劇務,是電視劇攝制過程中的日常事務負責人,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在制作主任的直接領導下做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作為老師,劇務工作看似跟我們毫不相干,實則非同小可。我們都知道,“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就應該有劇務意識。我的身份比較特殊,是高一的政治教師且擔任年部主任工作。這位我了解學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課下,我找學生談心,談學習、健康、家庭、人生等等。在與學生平等的交往過程中,我發現當學生對食堂的伙食有意見了,對宿舍的紀律不滿意了,對上學因為塞車遲到被老師責備了,對學生班車上聲音嘈雜了……他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求助于我。必要時,我也會適時地與家長溝通,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在做“劇務”過程中,我逐漸走進學生心里,取得了學生的信任, 這為我的教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學無止境,我們需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適應新課改,善于調整角色,才能真正勝任教師這一職業。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關于編劇、導演和劇務的理解
作者簡介:韓寶麗,大連市第二十五中學,職稱: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