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霞
摘 要:立足新開課程改革,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發揮教師調控能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識、合作創新、提高實踐能力、增強信心。
關鍵詞:合作學習;分組;評價;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進行素質教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創設學習情境,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就會是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樂于合作,善于交流,進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我們實際運用時卻出現了一系列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課堂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沒有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和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合作學習需要合理的分組與分工
合作學習小組構建時,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活動能力等進行綜合考察,可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小組人數要合理以4—6人為宜。搭配時要依照男女生比例、成績優劣、性格差異等方面進行優化組合。使每組都有各個層次的學生,為各小組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比如組長負責引導小組活動確保制定任務都能按時完成;激勵員負責激勵所有小組成員有效參與活動,確保小組成員各抒己見;記錄員負責小組討論成果分發小組練習資料檢查員檢查小組中每個成員知識的掌握程度;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學習成果匯報等可以讓各個成員互換角色,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小組成員在別人發表意見時要尊重對方,注意傾聽,敢于質疑,敢于爭辯,真正做到彼此接納欣賞、互相取長補短和共同攜手進步。
二、合作學習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課堂組織的掌控能力,適時參與調控
“親其師而信其道,尊其師而奉其教,敬其師而效其行”。教師是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施者和管理者更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吸引學生;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榜樣的力量去感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課堂文化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注重學科知識的積累,學以致用,厚積薄發。
學生合作時,教師不能在講臺上踱來踱去等待,或是象征性地到學生堆中取走兩圈。或在學生辯論時當做觀眾,應充分發揮引導調控作用,當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清楚時,要立即說明。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組交流不認真,教師要及時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當學生出現而不能深入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幫助學生排除障礙,此外,教師還要真誠的關愛小組學習的弱勢,不懈地轉化弱勢,合理的應用評價引導,激勵功能,對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以及組內成員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及時加以肯定,補充或訂正。讓學生體驗合作交流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欲望,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及時給予每個小組特別的獎勵。(通過給每小組加小星星來評比出表現最優秀的組)使合作學習呈現勃勃生機。
三、合作學習學要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
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選題是關鍵,我們不可能對所用問題都去討論,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苦心經營深入研究教材。選擇有一定難度、有探究價值且有一定開放性的課題進行合作學習。并要設計一堂課的每個環節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然后以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在同學們面前。讓學生在討論問題之前對本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哪些是學習和討論的重點。小組討論屬于一種合作形式,它的優勢在于:小組成員能對一個問題從多角度獲取信息,認識和借鑒其他同學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優勢互補,給出一個較個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另外,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適,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不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更需要學生的認同。這樣才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自主討論中去。
四、合作學習需要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
小組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方式,新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決不能只合作而不獨立思考了,不符合實際的、過多的合作學習可能會限制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要科學合理,根據實際需要安排是否需要合作學習。并且,在合作學習之前必須安排足夠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在合作交流時學生才能言之有物“不悱不發,不憤不啟”在學生憤悱之時引導他們合作學習,才能有信息的傳遞,思維的碰撞,才會在交流中獲得靈感和啟迪。避免盲從別人觀點的現象。
五、合作學習的評價要全面
評價是否全面也是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首先,小組之間的評價。要讓學生充分地考慮到每個小組是否都積極地參與到小組的合作之中,每個小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協作,每個小組是否在活動中有所創新,每個小組活動是否遵規守紀,等等。這些評價的方位要全面,因而評價的重點也要側重于學習的過程。
其次,評價又分為自我評價和民主評價。自我評價,作為小組成員,首先要實事求是,對本組的水平及其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既能發現優點,也可以找出本組的不足。而民主評價則是要多發現其他組的優點,讓本組從中學到某些長處。從而既促進小組成員合作的積極性,又能形成一種良好的組與組之間友好競爭的良好氛圍。
最后,教師 要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完成任務時的行為表現、態度、取得成績、品德等多方面做出客觀、公正、事實求是的評價。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給學生樹立自信心。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利用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營造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正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煥發獨特的魅力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