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燕
一、維度一:教學目標設計要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建議熟悉課標)
(1)語文教學目標要有效融合三個維度
《語文課程標準》 在設計理念上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 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來區分語文課程目標,但在呈現方式上卻沒有從這個方面去呈現,原因就在于人的語文素養是一個整體,應該整體地而不是分隔地納入課程目標中。三個維度應是相互交融、滲透的關系且貫穿于具體的階段目標中。針對某一篇課文而言,可作為教學目標的教學點往往不只一個,可以從多個維度出發,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我們在確立語文教學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 ,可以選擇一個重點或難點作為一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所選取的目標也許只屬于三個維度中的一個,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其他的維度上的目標,而是要將其他維度的目標有機的滲透、融合到主要的教學目標中去。例如,《我的舞臺》這篇課文,我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六年級的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我們在設計這篇課文的目標時,就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細讀、角色體驗、賞析、寫作等方式,初步學習作者用輕松的筆調描寫艱辛生活的語言特點。
(2)語文教學目標要細化語文課程目標
盡管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課程目標的下位目標,受課程目標的指導,但是教師不能機械的照搬語文課程目標。語文課程目標是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總體要求,相對宏觀。語文教學目標則是一種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具體的教學標準和要求,相對微觀。所以,語文教學目標應該是課程目標的細化。那么這種細化主要體現在:1.每個年級應將以學段為單位的階段目標細化,再用細化后的課程目標指導各年級的教學目標的制定。2.充分考慮到教學資源與環境對課程目標的落實的影響。有些地區或學校由于自身環境和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對課程標準中的一些要求落實到位,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在細化語文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取舍和調整。3.語文教學目標在語言表述上要對語文課程目標加以細化。例如,六年級上冊《 我的舞臺》一課的教學,教學中我們選定的教學內容共7項我們梳理后的教學主要內容有:(1)用較快的速度閱讀 ;(2)提煉文章的主要信息;(3)對文中的事例進行概括;(4)了解文章的敘述特點,體會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說 明的方式;(5)欣賞課文語言,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內容;(6)學做批注;(7)學做內容整理。首先我們把這7項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類,再根據學段目標和略讀課文的要求把它們轉化,并融人到教學目標之中。例如,我們把“了解文章的敘述特點,體會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說明的表達方式,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內容,學作批注”等內容,根據“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課程目標融合成“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欣賞閱讀”的教學內容,然后,再細化成“賞讀課文,學做摘錄,體會文章輕松、幽默、平實的語言”的具體的、便于操作、可以檢測的教學目標。
二、維度二: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學段特點
許多老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是模模糊糊的。正如有專家指出“因為目標意識不強,目標階段性不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便同時存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向高年級靠,中高年級的教學與低年級的要求差別不大。”在不同年級的不少公開課的目標設計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條:“能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這樣的教學目標表面看上去很具體,實際上是籠而統之,不可檢測的。因為這一能力目標,可以出現在任何年級、任何課時的目標中。 其實,只要我們好好研究一下《語文課程標準》,“對詞句的理解”,語文課標分別在不同學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這些要求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呈現不斷變化、拓展、提升的螺旋狀。低年級的要求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中年級的要求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而高年級的要求則是“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能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注意欣賞文章中的優美語句。” 所以,在教學目標設計是,我們一定要體現學段特點。
三、維度三:教學目標設計要關注單元整體
語文教材中每個主題單元前都有一段“導語”和“我的發現”或“交流平臺”,它們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單元教學的重點或作者的編寫意圖,而這正是我們正確確定目標的依據。有的課文,思想內涵非常豐富,有的課文語言精妙絕倫,有的課文,需要訓練的語文知識點很多,但哪些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難點,哪些是需要訓練的,都需要根據單元重點和編者意圖來確定,不能無視單元重點憑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或喜好確定教學目標。如《將相和》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單元主題是“中國古典名著之旅”。在研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我們發現教材選取了一定分量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主要是引領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看單元導讀就可以發現:這段導讀告訴我們單元訓練重點是學習閱讀中國古典名著中的故事,要求理解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根據單元訓練的重點,我們在《將相和》這篇課文,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認識 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 完璧歸趙、無價之寶” 等詞語。②默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并分別說說主要內容。③抓住故事矛盾 ,理解三個故事內部聯系,體會“和”的重要性,體驗閱讀歷史故事的樂趣。④抓住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中主要人物語言描寫的表達效果。⑤有感情地朗讀描寫主要人物語言的句子。
以上目標②③④就很好地體現了單元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