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博?潘耀鵬?屈亦成
摘要: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外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于幾年前開始影響中國。領導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備能力之一。本文分析了對于大學生進行領導力培訓的意義,指出了我國大學生在領導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性、針對性與可行性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建議。
關鍵字: 大學生;領導力;培訓
現代領導理論認為,領導力并不是正式組織中領導者所專有的能力,而是關乎到每位社會人的事情。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的領導能力。領導能力的培養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并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領導力培訓的意義
1.領導力是當代大學生的必備能力。領導力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每個人在特定的情境中都會充當領導者角色,吸引和影響他人去實現目標。因此領導力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顯然不可或缺。另外,我國高校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單純的專業理論教育,造成很多大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團隊合作、群體影響力等方面存在缺陷與不足。領導力的培養可以促使大學生提升群體影響力,有利于大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帶領被領導者更好地實現目標。因此,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是必要的。
2.有利于推進我國“領導力培訓”項目的發展。領導力培訓在發達國家中,已成為一項覆蓋面廣、專業性強、見效明顯的培訓項目,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目前還處于相對空白。國內少數學者在分析了國外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內容以后,效仿國外對我國高校提出了一些理想化的培養建議,如“注重社區資源在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順應全球化時代要求,關注多元文化影響”、“領導力教育和通識教育相結合”等,然而,很多培養方法在我國會受到條件的制約,很難實施。因此,結合我國高校目前的實際狀況,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策略,將對我國“領導力培訓”項目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3.有利于高校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素質教育在我國是提得多而做得少,而應試教育在我國各級教育體系中很盛行。高校通過科學的培養途徑對大學生進行領導力教育的同時,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將隨之而提升,這將有利于高校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
二、大學生領導力存在的問題
1.領導力相關理論匱乏。我國大學生的領導力相關理論知識是匱乏的。一般情況下,在校大學生主要是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課外書籍的閱讀,以及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的收集等方法來獲取某方面知識的。領導力相關的理論知識主要存在于專業書籍、期刊、論文之中。然而,我國大學生很少會涉獵這些文獻中的領導力知識。
2.領導意識不強烈。就總體水平來看,我國大學生的領導意識是不強烈的。在班級內部和各種學生組織中,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會積極的表現自己。他們會爭取加入班委會、學生會等社團組織,并力爭成為組織中的領導者。這些同學的領導意識往往會比較強烈。他們善于洞察組織中存在的機遇、威脅;善于獲取同學、老師的幫助與支持;善于協調、鼓動,能夠較順利地達成既定目標。與此相反,很大一部分同學缺乏積極主動意識,缺乏領導意識。他們不愿加入學生組織,不愛展示自己,更不愿做出任何出眾的言行,生怕自己失敗后會受到同學的關注與非議。他們不善于觀察組織中存在的“大眾缺陷”,對組織的生存、發展等問題看得不遠、不細、不早,缺乏責任感與領導意識。
3.溝通能力不突出。對于大學生來說,在相對輕松的大學學習期間,正是培養人際溝通能力的大好時期。然而,人際溝通問題卻成了困擾很多大學生、高校老師,以及家長的大難題。近年來,大學生因人際溝通不良所造成的問題層出不窮、后果嚴重。各種媒體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作了頻頻曝光。大學生因溝通不暢而導致的心理問題、成績下降,甚至惡性校園暴力事件等,更是屢出不鮮。
4.領導特質欠佳。就總體狀況來看,我國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領導特質是欠佳的。在課堂上,許多學生對老師或書本上所說的知識照單全收,不愿意積極的向老師提問題,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往往缺乏自信,甚至緊張的語無倫次。在課外,有些學生喜歡獨處,不善于人際溝通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甚至顯得有些冷漠、孤僻。在考場上,考生作弊的壞習慣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高等教育中所強調的高度責任感精神,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難以尋覓。
三、我國大學生領導力培訓的教育建議
1.設立專門組織機構,搭建學生培養平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涉及方面較多,而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工作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新穎性、困難性、復雜性等多個特點。專門培養機構的設立是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達成培養目標的重要措施?!邦I導力培訓中心(LIC)”的設立正基于此。
而一線學生工作輔導員,具備學生教育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身份,其最了解學生,最親近學生,同時還大多出身于學生干部,以其作為中心工作班底,在合理設置課程、協調各方資源、調動學生主動性上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2.完善核心課程建設,強化學生領導能力。不正確的領導力觀念是因為缺乏對領導力的科學認識。領導力的培訓必須做到科學化?!稕Q策理論與方法》《行政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人力資源管理》《演講與口才》等課程都是領導力培訓的重要內容,而對于大學生的領導力培訓,目的在于提升其個人能力而非增加其專業性知識,因此,核心課程設置上不能只求全,更要做到精、做到實,使其切實能起到強化學生領導力的作用。
3.采用多元教學體系,提升學生參與熱情。大學生領導力的提升離不開實踐,因此對于領導力培訓,必須脫離傳統教育單一書本化、課堂化的教學體系,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同時,引入團隊合作和社會實踐環節,形成團隊教學、團隊活動、實踐研究三合一的教學體系。這不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對于保證教學效果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
4.結合多類外圍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大學生置身于校園之中,校園生活本身即是課內生活與課外生活的結合體。在培訓之外,圍繞“領導力提升”這個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外圍活動,既是對培訓課程的有機補充,本身也是對課程效果的實踐檢驗。
5.注重學員自主環節,實現學生自我管理。領導力不同于其他能力,其本質是一種激勵的能力,并且包含了管理能力在內。因此在培訓推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主管能動性,注重學員自主環節,使學員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變單向培訓為雙向互動,變中心管理為學員自我管理,達到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目的的有效統一。
作者簡介:孟憲博(1987-) ,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明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領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潘耀鵬(1979-) ,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明書院執行委員會主席,研究領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屈亦成(1991-) ,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明書院輔導員,研究領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