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迎紅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形勢下的教育呼喚著新型的英語教育與教學的改革。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并獎其擺在突出的地位。因此,這就對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首先我們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興趣轉化志趣,從而形成更大的學習動力。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英語教學不只是看一節課教了多少內容,最重要的是看學生練了多少,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用多少,為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就要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課內外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用英語扮演角色,用英語搞搶答賽,用英語進行思維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創設會話環境,使學生學習英語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趣和動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聽說能力和初步的閱讀能力,應側重培養他們的閱讀、寫作和翻譯能力。起初用于閱讀的材料最好是能激起學生興趣的小故事、幽默文章,以及有關英語民族文化背景的知識,如忌諱、同齡學生的情況等,然后引導學生適當閱讀一些淺易的科技文章,介紹一些實用寫作材料(如書信等)。根據我的教學經驗來看,高中階段可以語法翻譯為主,并輔之以其他一些教學方法。每個單元、每節課的具體目標也因學生的年齡、知識基礎、動機水平,視學習的內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教學目標應具體化、操作化。教師在上新課前,應該首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用書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再根據具體的課堂內容來設計一些課堂有趣的課堂活動,以此來引起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盡力創造各種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發展興趣。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盡力創造各種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發展興趣。
一、豐富英語課堂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興趣活動,如設置英語角、做游戲、猜謎、學唱英語歌、編短劇、角色扮演等,是英語課堂教學延伸的重要部分。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模仿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
例如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二單元“growing pains”中,這個單元的閱讀文章“home alone”就屬于一篇戲劇體裁的文章,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讓學生來分組比賽來扮演其中的四個角色,創設情景,使學生置身于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由于他們是學生代表,在理解力、思維方式等多方面比老師更接近他們的同學,他們的表演一般更利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調動其學習熱情,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還可通過歸納電話用語、邀請朋友郊游、購物等方法,確實做到了以點蓋面、 以舊帶新,使學生興趣盎然。
二、組織課外活動
輕松又有競爭性的課外活動必然會使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挖掘自身潛能,最大限度地再現舊知識。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交際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只有在英語知識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以運用。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將已學知識學以致用,提高交際應用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如:每堂課前組織學生表演free talk,或課后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制作 “Teachers Day”, “Merry Christmas”, “New Years Day”, “Birthday” 等賀卡,寫上英文賀詞,進行評比。獎勵優勝者、鼓勵中間生、幫助學困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讓人人永遠有一個“跳一跳,可摘到”的欲望和要求,變“苦學”為“樂學”,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勢。 例如我曾在教模塊八第一單元的project時,該部分的內容是和詩歌有關的,在介紹完詩人羅伯特?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 ”之后,我就講解了一些有關于英文詩歌的一些知識,然后就讓大家也試著自己寫一首英文詩歌,當時同學們都說太難了,根本就寫不出來,但是我發現很多同學都躍躍欲試,很興奮的樣子,還有很多人在上晚自習的時候不斷的問我一些句子用詩歌的方式怎樣來寫,最后大家交上來的作業讓我非常的滿意,有幾個同學甚至是超水平發揮,寫得非常棒,于是我就給他們評了一二三等獎,并頒發了一些小紀念品。
通過這兩次的英語活動,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是非常喜歡這些活動的,有很多同學都在作業當中都夾帶了小紙條給我,說很喜歡這些活動,這些活動很大的調動了他們的英語學習熱情,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希望我能夠經常給他們開展這樣的英語教學活動。在通過這些活動之后,既使學生們有了自己想要學習英語的想法,使興趣轉化志趣,進而形成更大的學習動力,同時也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在心理上能夠不懼怕老師,不懼怕英語,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們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效果。
三、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整合
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要求新科技的輔助。英語課堂往往有許多異域的生活場景是學生沒有生活體驗的,教師用語言來描繪有時也缺乏形象性。這時電腦多媒體技術就能大展身手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CAI)將教學內容、教學經驗和計算機技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創設真實語言環境的物質基礎,這可以將學生帶進所要涉及的語言氛圍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知識,運用語言。因此可以借助CAI系統,一方面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對研究對象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表象,有利于學生展開形象思維,對于學生右腦的開發,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高中英語的每個模塊當中,第一課時為“welcome to the unit”,在這個版塊當中,都是有四到六幅圖畫,通過對這些圖畫的討論來引出這個單元的主題。在我教模塊五第二單元“the environment” 時,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討論和環境有關的話題,這個話題對于同學們來說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在reading版塊當中都是非常嚴肅的話題,我知道這樣的話題很難讓同學們參與討論當中,于是,在第一課時中,我就采用了在多媒體教室來上這一課,在課件當中,采用了大量的和環境有關的圖片,甚至還采用了一些有趣的flash,果然,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紛紛參與到討論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也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了一個不錯的鋪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方法恰當,課堂教學自然能事半功倍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