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鳳
摘 要:講評課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如何使數學講評課更科學、高效正是許多老師急于知道的問題。講評課既能檢測學生對當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讓教師意識到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本文主要探究講評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才能上好講評課,并通過教學實踐探索講評課的誤區在哪,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希望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講評課;數學;教師
一、上好講評課的意義
講評課是教師就絕大部分學生在作業、測驗等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及時給予解決的一種重要課型,其根本的目的是糾正錯誤,分析得失,鞏固所學的知識,學會一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講評課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課,它是對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也正由于這一點,講評課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要求更高。不少青年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和方法,造成講評課的教學效果不佳。許多人感慨自己的講評課簡直就是“炒冷飯”。如何上好講評課是考察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二、講評課的四大誤區
大部分教師反映學生在上講評課時容易開小差、睡覺,對此現象,許多教師歸結于學生不愛學習,放任的結果是使睡覺成為了一種常態。其實教師更應該要反思其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語言是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實施過程中還出現哪些問題。
在講評課中教師容易陷入幾大誤區:
1.關注少數,忽略多數。有些教師總是希望自己的教學內容使每位學生都能聽懂,于是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比較簡單的題目也能講得津津有味,剛開始時也許效果還好,慢慢地學生就不愿意聽了,課堂氣氛沉悶。或者有的老師希望能培養多個優秀學生,安排了一些難題,只有寥寥幾個學生能聽懂,其他人就開始開小差。這樣只關注少數學生,忽略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地下。畢竟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能照顧到每位學生的需要,但是一定要使大多數人都能有所獲,這是這才是高效的課堂。
2.講解面面俱到,缺乏對重難點的妥善處理。有些教師總想要面面俱到,每一題都詳講,唯恐落下一題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只能噼里啪啦的不停地在講課。教師講得很辛苦,但是學生能記住學到的不多。學習講究方法,教師要傳授的是學法,而不是包攬一切,應講學生出錯率較多的題目,講評要精講。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詳略得當,該放手時就應該相信學生自己能做好。
3.教師一言之堂,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一些教師誤認為講評課就是讓學生對答案,整堂課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不停地寫,根本沒有停下來思考的時間。新課程把教師定位為情境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講評課應該摒棄過去教師一言堂的舊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講評課成為師生互動的殿堂。
4.機械地對答案,改正錯誤,缺乏思維能力的訓練。糾正錯誤是講評課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如果只是機械地對答案,很難有進步。教師講解試題時應多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分類講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解,多題一解,訓練學生綜合知識的靈活應用,不斷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水平,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三、上好講評課的基本要求
要想上好講評課,不僅是要避開上述的誤區,還要知道該怎么做。
1.課前準備要充分。首先分析試題,明確教學目標是什么;然后整合教學內容,把考查知識點相同的題目放在一起,做好難度區分,重點區分;最后選好變式練習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及時評講。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講評,此時學生比較熟悉試題,講評時思路還是很清楚的,能很好地同老師、同學交流,教學效果會更好。否則時間一長,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需要重新看題、重新思考,浪費教學時間,教學效果也會下降。
3.注意講解詳略得當。在講評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哪個地方要詳講,哪個地方可一言帶過,哪部分需要教師示范推演過程,哪一部分則需要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留給學生糾錯的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書寫的能力。
4.課堂有三講。講評課不是做出題目的答案就行了,而是要講思路,講規律,講規范。
講思路,教師引導學生審題,找出已知條件和目標,確定解題的突破口。講規律,即歸類講解,對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總結出相對固定的解題規律,規范解題格式,真正使學生分析一道題,明白一個道理;糾正一道錯題,會解一類題型。
講規范,解題規范包括審題規范、語言敘述和演算過程規范等方面。講評時進一步強調解題過程的規范:第一步審題,明確題目中的條件和目標,挖掘題中隱含的條件;第二步找知識點,依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所求,找出相關的知識點;第三步想解法,通過相關知識點的性質、定理,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一個個證明出來,環環相扣,推演出最后的結果。
5.注意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新課程極為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的體現。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些老師上講評課時喜歡自己唱獨角戲,讀題、分析、解答自個兒全包了。教師的“一言堂”帶來的嚴重后果是學生更像是旁聽者而不是參與者,忽略了學生的直接反應,一人主導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6.做好講評后的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做題的思想方法與技巧。比如,要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一般的輔助線的做法是:連結切點和圓心,只需證明過切點的直徑垂直于這條直線即可。教師在重點講評之后,留有一定時間讓學生思考,可針對這一解題方法出一些變式練習題,讓學生總結證明某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一般證明方法,讓學生學會一類題。另外,關注細節,讓學生檢查失分點,特別是在一些書寫規范性、小枝小節上面,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當然,不僅是學生要反思,教師同樣也需要反思,反思本節課的優缺點,應如何改進等。
總之,講評課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它是綜合因素互動的特殊教學現象,涉及師生、生生、個體和群體、群體和群體之間的綜合互動。講評課教學,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激勵、診斷、強化、示范功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致力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互動,才能提高教學的實際功效,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評價與提高,從而提高講評的課堂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