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它告訴我們多讀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在小學的語文新課標中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此,各年級都有明確的朗讀訓練要求。因此,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就是學生的讀書訓練,抓好“讀”的訓練,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質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
一、朗讀教學的目的
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功之一,它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閱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用的朗讀方式包括領讀、范讀、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出發,自覺靈活地運用各種形式,范讀或領讀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感情,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指名讀是朗讀教學中的主要方式,教師對全班學生朗讀能力應該心中有數,在平常的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的指名讀;分角色讀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容易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齊讀一般是渲染氣氛,表達強烈的語氣或感情是采用,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通過齊讀可以加深印象。在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時,齊讀一段或者幾句話,也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生情緒。總之,朗讀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必須明確目的,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轉移,切忌形式主義。在語文教學中,“讀”總是和“寫”聯系在一起的。可見,“讀”的重要性,它就是為寫打下基礎的一種有效方法。沒有一定的積累,就想去“寫”談何容易
二、朗讀教學的現狀
1.教師方面:急于求成,不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沒有目標導向,沒有朗讀要求,只是叫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不注重激勵機制的引入,對學生讀的情況作簡單評價甚至不給予評價;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用成人的眼光去看的學生。2.學生方面:低年級學生愛讀成一字一拍,拖腔拉調地唱讀,原因在于他們識字不多,朗讀時吧注意力集中在讀準字音上,而忽略了句子表達的意思;中年級學生容易讀錯,容易添字漏字,韻文讀成快板,朗讀的興起不高;高年級學生主要是感情朗讀方面對情感基調的把握上還很欠缺,正確表達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的能力還未形成。3.教學環境方面:學生方言嚴重,沒有全面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語言氛圍,造成上下課各用一套語言。
三、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有效策略
1.指導學生正確地讀。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讀準字音,注意正確的停頓,只有讓學生字字入目,用心去讀,才能讀的正確。要防止學生盲目的跟讀現象,防止大聲喊讀,平時要多訓練個別讀,自由讀。2.指導學生流利的讀。很明顯這又是一個層次。教師在指導學生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應進一步讓他們反復朗讀,讓學生個別讀,重點輔導。使他們能熟讀,讀得流利,對那些難讀或學生不易把握的句子,教師要做好示范性的指導,培養學生初讀的基本功。從模仿到獨立,逐步領會朗讀的技巧。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感情朗讀有助于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的精妙之處,從而陶冶美的情操,要訓練學生讀得抑揚頓挫,讀得聲情并茂。感情朗讀指導訓練中,要重視指導重音、速度、節奏及語調等的技巧。如根據不同的標點讀出不同的停頓和語氣,向學生講清逗號,句號和問號不同的停頓長短。指導學生認識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的不同讀法。還要向學生講清每個自然段后的停頓時間要比一句話后停頓的時間略長一些。指導時,先由教師講清楚讀法并范讀,再讓學生仿讀和賽讀,通過朗讀實踐去掌握朗讀技巧,從而使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通過以上循序漸進的分層訓練,不僅能使學生讀好一篇文章,而且能讓積累到不少的佳句美文,為寫作打下基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總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基礎,持之以恒地加強朗讀訓練,去深化、美化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靈活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