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剛開學的一年級教室里經常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咬衣角、玩筆頭;而有的孩子顯得特別緊張,只敢盯著老師不敢亂動。有的孩子很難找到老師講的內容;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去找而只管去欣賞那些彩色圖畫。下課時老師一邊忙著清查孩子丟失的鉛筆,一邊還得聽取孩子們的小報告。老師簡直被這幫猴孩子折騰得夠嗆而苦惱不已。但我們也不能怪他們呀?兩個月前還是躲在阿姨懷里撒著嬌的乖寶寶,現在卻要背著與自己身體極不協調的書包坐在陌生的環境里讀書、寫字、學知識。看到那一張張偶爾還是“小花貓”的稚嫩的小臉,就心疼不已。對于他們來說,面對小學生活好像面對一張白紙,但只要我們老師細心的引導和點撥,孩子們一定會描繪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美麗圖畫。一個個孩子本身更像一本本不同的書,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在老師的呵護和關愛下,能讓他們的故事更加奇妙而極富意義。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時期,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乃至整個學校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而班主任的作用尤其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班主任不僅是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揮者,對學生起著導理、導情、導行、導向的作用。孩子們剛進小學,由于受年齡特征的影響,會凸顯與生俱來的性格,如:“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有想去接觸的欲望又有所懼怕;天性貪玩好動,但可塑性大;愛撒嬌,自尊心強”等,從而會延續幼兒期的一些習慣。所以班主任就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消除孩子對小學學習生活的陌生感和懼怕感。讓孩子們很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轉化幼兒園小朋友的角色,定位小學生的角色。
首先,老師應發自內心地去愛每一個孩子。魯迅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陽光,可以照耀孩子的心靈。愛是雨露,可以滋潤孩子的心田。愛不需要太大的行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次表揚、一次交流,足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暖暖愛意,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呵護,感受到小學生活的幸福與甜蜜。
其次,老師應精心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團結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盡快融入班集體,成為班級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第一周的班隊課搞成一個小型的人學歡迎會,祝賀并歡迎孩子們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會前將教室妝扮一新,讓孩子們圍坐在教室中央,感受節日般的喜悅氣氛。有條件的話,可以邀請本班所有任課教師及幾個二年級的學生共同參與。讓孩子們在親密而有趣的聯歡活動中盡快與老師、同學們熟識起來,體會班集體里大家庭似的溫馨及伙伴間的友情。
2.教室里布置上精美的黑板報、成長樹、成果屋等欄目。讓孩子感受到美無處不在,并喜歡上新的學習環境。成果屋可以先張貼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得意之作。讓孩子們的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并讓這種自豪感伴隨他們的小學生活。讓孩子們更有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把課前兩分鐘讓給孩子,把講臺變成孩子展現美麗風采的舞臺。每節課請一個孩子上臺,可以是自我介紹、朗誦兒歌、講故事等形式。這樣能讓師生間能盡快互相溝通了解,更主要的是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孩子們的表現欲望。
4.在活動中培養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首先應給孩子宣傳解讀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班級制度,讓孩子能找到約束自己行為的依據,知道作為一位合格的小學生應該怎樣做。定時檢查、督促、評比學生的行為。每周可以評比一次 “文明之星”、“整潔之星”。 每學月可以開展一次“穿衣服、系鞋帶、整理書包”等技能比賽。讓孩子從比賽活動中不僅體驗快樂,而且還在不經意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明顯得多。除此之外,老師平時還應該經常發現并表揚有良好習慣的孩子,如:比比誰的臉蛋最干凈,讓老師親一親;誰的小手最干凈,讓老師握一握;誰的書本最整潔,讓大家看一看。
5.充分利用好班隊活動課。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和學校大隊部的學月活動要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和活動環節,讓班隊課真正成為一堂少先隊的活動課。
再次,教師應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及教育教學能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每堂課都要精心設計,從語言、肢體動作、教具到整個課堂環節、板書都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年齡特征。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評價與激勵機制滿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孩子喜歡老師了,才會喜歡學習,才會喜歡小學生活。
最后,耐心指導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健康發展,成為學校教育、班級建設的堅強后盾。開學第一周就召開家長會,給家長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及班上師生的基本情況等。讓家長了解學校,掌握學校的作息時間、校規校紀和班規的具體情況等。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并向家長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教孩子準備學習用具,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等。平時還應經常跟家長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并督促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讓家長和老師共同譜寫統一和諧的教育樂章,讓孩子健康全面的發展。
幫助剛入小學的孩子定位小學生角色,肯定會讓老師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就特別需要老師的愛心、細心、耐心和恒心。辛苦的付出終有回報,當看到孩子們每天都露出燦爛的笑容,每天都在小學校園里快樂幸福地生活著,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幸福。我想,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我們老師、家長的引導護航,孩子們一定會堅實地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