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陶潤青
摘 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教學仍不同程度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師包講、學生包 練的單調、枯燥機械重復的教學模式中,而是要針對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習主體的個性差異來設計適合使不同學生得到相應發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來不斷激發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學習 ;興趣培養
數學是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算術和空間基礎知識,并為中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 們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純粹的知識教授會把數學課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學生 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數學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翱游 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現在我就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體驗成功,激勵興趣
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次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于掌握有利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動、誘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從中獲得喜悅和快樂,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而應積極地創造教學情景,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應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以引起學生 的心理內部矛盾沖突,并使他們意識到經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變 “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
三、質疑問難,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求異、求新、敢于提出問題。例如:“樹上 和樹下一共有17只猴。”你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給全班同學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又多又好,計算得又對又快。生1:樹上 和樹下一共有17只猴,樹上有8只猴。樹下有幾只猴? 17-8=9 (只) 生2:樹上和樹下一共有17只猴,大猴有6只,小猴有幾只? 17-6=11(只) 生3:一共有17只猴。吃桃子的7只,沒吃桃子的幾只? 17-7=10(只)……
這些學生列出的算式,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動腦思考的能力。同時學生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能發生什么情況?數量關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于是他們敢于提出一般學生沒想到的問題,以自己獨特見解解決問題,成為一個主動學習的聰明的孩子。
四、改變教法,提高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不斷地改變和充實自己的教法,才能適應新時期教學的要求。教學中讓學生參與講課,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營造寬 松的環境,注重學生交流等能夠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考狀態,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比如,將例題生活化,這樣 的事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直觀教學,喚發興趣
教學本身比較枯燥,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要求較高,只憑用嘴巴敘述,不易理解,學生聽起來也覺得無趣。如果利用教具,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問題變 明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美麗的三角形狀的實物圖,接著抽象成幾何圖形,并利用多媒體具有動畫與聲音的特 點,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條邊,出示的同時還伴有悅耳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練習時還讓學生利用 鼠標操作,在眾多圖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對了電腦會鼓勵學生“你真棒”、“你了不起”等,這樣利用美麗的圖像、形象的動畫和悅耳的聲音等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六、精心設計練習,增強興趣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得以鞏固。巧妙的練習安排還有助于學生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完成認知建構并將數學知 識廣泛地應用于生活實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單一、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式的練習,只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厭倦感。形式 新穎、情節有趣的練習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受學生的喜歡。因此,教師要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七、豐富評價體系和方式
科學合理的評價措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振奮精神,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使數學教學再上新臺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采用的評價方式包括:預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課外作業完成情況評價。
在預習效果、課堂學習效果、課外作業完成情況等學習過程的評價中,主要通過評價卡的形式,反映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把評價卡存入評價檔案,階段性地對每一個同學進行綜合評價。同時驗證各種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學生自己書寫“數學學習每日心得”,鼓勵學生在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數學思想、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中的困惑、收獲以及各種心理感受,教師對學生的日記進行一定的指導,并挖掘數學每日心得對數學學習的意義。另外,我在評價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時,不僅將他每次的評價結果和同班或同年級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而且和他這學期,甚至上學期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看他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看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成績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如果和自己以前相比有進步,就對他進行肯定和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如果倒退了,就幫助他找到退步和失敗的原因,鼓勵其不要氣餒,努力學習。
學生的多方面素質主要是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評價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變化和發展。通過學生預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課外作業完成情況評價,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注意評價學生在預習和課堂學習中是否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是否具有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是否具有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是否能用不同思維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完成多元化的課外作業,可以體驗完成作業的愉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